何謂“上帝”,按照《辭海》的解釋是“主宰世界之神”;何謂“大爺”,此乃北京土話。《北京土語辭典》稱:舊時仆人稱一家的男主人,今天作為嘲諷之詞。
按理說,“大爺”再牛也是肉體凡胎,絕不敢跟“上帝”叫板。可現實生活中卻并非如此,主宰市場的“上帝”惹不起行政壟斷的“大爺”。
筆者所言并非空穴來風,請看事實:最近,電信部門發布了“電信資費調整規定”。月租費由21.6元上調到25元,同時取消了原月租費中的免打25次的計次。計次電話也由每3分鐘0.18元上調到0.22元,此后每打一分鐘收0.11元。這樣算下來,北京人在家打電話,過去1小時話費是3.60元,現在就要掏6.49元。可為什么讓“上帝”多掏錢?據電信部門稱是由于“市話虧損”。這番解釋叫人覺得有些強詞奪理,憑什么企業虧損,叫消費者出錢負擔呢?再者說,直到目前電信部門也拿不出虧損明細賬,說是“需要3至5年才能算出來”。既然如此,又根據什么說“成本虧損”呢?最讓人不解的是,自稱虧損的電信企業,其“職工收入竟然高出社會平均收入38%”。
為化解矛盾,溝通消費者與電信部門的聯系,北京市消協于上月底邀請有關專家、學者、政府相關部門、相關企業及消費者代表,就“電信資費調整是否合理”舉行座談。誰知,電信部門的有關人士拒絕參會,并且聲稱:“調價與我們企業無關,我們沒有必要參加”云云,擺出一副“我是大爺,我怕誰”的架式。
其實,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費者作為“上帝”,理應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企業圍著市場轉”,說到底就是“圍著消費者轉”。只有把消費者伺候周到了,“上帝”肯掏腰包,企業才能有生路。“上帝”要是不肯做企業的“衣食父母”,企業只好關門倒閉。問題在于,如果市場出現壟斷行業,對不起,“上帝”立馬兒掉價,企業便成了無人敢惹耀武揚威的“大爺”。
這些年,作為消費者,幾乎每個人都曾遭遇過壟斷行業的“大爺”們給予的不公正待遇。但是,卻鮮有這些行業或部門向權益受到侵害的“上帝”賠禮道歉。屢屢發生的事實表明,“上帝”惹不起“大爺”,從根本上說是由于“大爺”憑借著市場上的壟斷地位,強制他人接受其指定的交易,而對其低劣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落后的管理水平卻無從制約。
雖然,市場失衡與無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源于壟斷,但若認真分析起來,在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一些壟斷企業是依靠自身經濟的強力發展在競爭中形成自然壟斷地位的,而國內的不少行業與企業,卻是依靠行政權力與政府行政干預而形成的壟斷。這種行政壟斷比自然壟斷對市場的公平競爭危害更大,并且極易滋生腐敗。據國內研究機構統計,行政壟斷“造成社會福利損失每年達1300億元至2020億元”。
由此看來,要真正解決“上帝”惹不起“大爺”的問題,必須進一步規范政府的行為,真正做到“政企分開”,同時還需要積極推進壟斷行業的改革和重組。只有這樣,才能使消費者真正主宰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上帝”。趙剛
所屬專題:中國掀起反壟斷風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