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日本對大蔥、鮮香菇、藺草席3種主要來自中國的農產品啟動臨時保障措施限制進口。
日本的限制措施意味著,從即日起至11月8日的200天里,這3種農產品對日出口量若超過日方限定的配額數,其關稅就得由現行的3%、4.3%和6%升至令人咋舌的256%、266%和106%!而僅僅幾天前,中韓剛就耗時1年的大蒜貿易戰握手言和,真可謂一波才平,一波又起。
日本是我國農產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近年來我對日農產品年出口逾40億美元,占全部農產品出口的約30%。隨著我農產品質量和價格方面競爭力的提高,對日出口不斷增長,市場份額日漸擴大,引起日本農民及有關產業協會的不滿。日方稱,采取保障措施是由于進口激增對其國內農業造成嚴重損害,此舉符合WTO規則。而據中方統計,以上3種產品對日出口并未出現激增,更不能得出對日產業形成損害的結論。WTO規則既允許運用保障措施保護國內產業,但也倡導維護公平競爭,日本這次對華發動貿易戰,在程序和實質內容上都悖離了WTO的最基本原則。盡管受限的3種產品占中日貿易總額的比重很小,但日方不合理、不公正甚至歧視性的單方行為,將導致中日經貿關系的“硬傷”,不僅給中方出口企業、生產者和農民帶來巨大損失,也損害了日本進口企業、消費者和在華投資者的利益。
目前,事態正在進一步發展中,結果能否走向雙贏,尚未可知。不過,有一點值得深思:“大蔥貿易戰”的硝煙給我們的警示是什么?
應該說,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各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并且會越來越頻繁。作為國際經濟舞臺的重要一員,我們隨時可能與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生各種貿易磨擦。入世后,中國將更多地面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如果不能采用符合WTO規則的有效手段及時應對,也許一些國內產業會在貿易戰中遭遇更大的麻煩。拿農產品來講,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問題也一直是我國入世談判的焦點和難點,但若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并不只是我國農產品出口受阻,比如日本,對美國的洋蔥、韓國的番茄和青椒等也曾揮動緊急設限的大棒。農產品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使其經常成為貿易戰的主角。因此,國內產業必須正視這一事實,與其被動地等待別人出牌,不如主動掌握游戲規則,提高應變力,增強競爭力。以農產品為例,就得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積極進行深加工開發,注入高科技含量,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在出口質量上擁有較大的優勢,使別的國家難以找到發動貿易戰的口實,同時,推行市場多元化,不在一棵樹上吊死。這樣,我們的出口產品才能在國際市場立得住、站得久,即使有風險,損失也會大大降低。另外,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當在協調應對策略、開通信息渠道,建立預警機制等方面有所作為,幫助國內產業在此起彼伏的國際貿易戰中盡快成熟,少交“學費”。龔雯《人民日報》
短信節日傳情獎中獎:數碼相機、CD/VCD……大獎總值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