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最新統計顯示,中國二000年進出口額在全球的排名已升至第七位,成為名副其實的貿易大國,但專家指出,中國邁向世界貿易強國,尚有不短的路要走。
中國一九九八年排名全球貿易第十一,一九九九年躋身全球貿易“十大”行列,僅僅一年,又超越荷蘭和意大利,躍居第七,著實令人刮目相看。這主要得益于去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高速增長。
然而中國人卻不能因此盲目樂觀,理由有三:
其一,中國今年進出口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能否再保持快速增長有待觀察。
其二,中國產業結構和貿易結構尚需改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出口仍面臨制約因素。
其三,中國加工貿易占據外貿的半壁江山,這與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中國對外貿易的實際規模。
研究表明,世界貿易強國一般具有經濟高度發達,外貿規模大、影響力強,出口產品和服務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對外開放度大等特征。顯然,中國目前的國情國力尚不完全具備這些特征。
國家統計局國際統計信息中心的分析認為,中國目前與世界貿易強國的差距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商品和服務競爭優勢不大;貿易條件于中國不利;資本流出規模小;對外開放程度較小。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初級產品仍占出口總額的一成三,工業制品中許多仍屬初級加工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僅占一成五,多數還是由外資企業實現的;服務貿易較弱,一九九九年服務貿易出口僅二百三十八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一成二,居世界第十四位。
由于中國出口以附加值不高的勞動密集型商品見長,競爭激烈,往往不得不以價格取勝,容易受國際市場波動的影響,也容易招致外國的反傾銷和數量設限。
中國海外產業投資剛剛起步,對出口的帶動有限;中國的名義關稅仍達百分之十五點三,服務貿易行業仍需進一步開放,國際資本流動仍受限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中國邁向貿易強國的步伐。
目前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和結構,與中國的國情國力是相適應,甚至有所超前的。要求中國一下子成為世界貿易強國也是不現實的。
可以預見,隨著中國加入WTO,參與經濟全球化,融入世界經濟,中國的外貿在數量上和質量上會有新的飛躍。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生產力水準的提升,相信中國成為世界貿易強國的日子不會太遙遠。(中新社記者余東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