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將會是全球經濟衰退年。這一預測看來會一語成懺。
這一波的經濟衰退起自美國。自2000年3月美國納斯達克一舉沖到5000多點的高位后,美國的科技股市場就一路下跌,至本星期整個科技股市場已經在一年內跌了超過3000點,跌幅超過60%。是歷史上最厲害的一次股災。本來人們還普遍預測,美國的科技股可能會在下半年出現回升的勢頭。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這種預測過于樂觀。有人擔心,美國科
技股會在一兩年內都在低點徘徊。股市的衰退已經使得美國人民的財富縮水4萬億美元。這種現象可能會進一步打擊美國人民的消費意愿,從而導致非科技股市場的普遍衰退。道瓊斯指數在本周與納斯達克同步下跌,預示著人們期待的“底部”還沒有出現。美國股市還有再受重挫的可能。
與美國的股災相對應,整個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都已經風聲鶴鳴。日本的日經指數也跌到了10多年來的最低點。歐洲國家則因為口蹄疫而導致一片混亂。這些問題都不是一時之間能夠解決的。由此看來,盡管才過了三個月,2001年是全球經濟的多災之年幾乎已經是定論。
全球華人都關心的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受影響,以及中國應該采取什么對策?本文就這個問題提出一些看法。筆者認為,2001年經濟危機對中國是有弊有利?偲饋砜矗赡苁抢笥诒住H绻軌蜃プC會進行一些調整,不但可以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可以幫助世界經濟走上健康的軌道。中國可以在克服世界經濟經濟危機這個問題上發揮積極性的作用。
一,外貿影響的局限
中國過去20年來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對外貿易不斷增加,占全球貿易份額也逐年提升。對外經濟活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份量也越來越大。因此表面上看起來,中國的經濟對外依賴性也越來越大。從理論上來說,全球經濟的放緩對中國的外貿增長會有消極影響。問題是,這樣的影響有多大?
從中國的官方預測數字看,中國今年的外貿增長速度會放緩。這方面要考慮到多個因素。去年的外貿增長幅度太大,是一個主要因素。1998年亞洲發生金融危機,但是中國政府明智地頂住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采用增加出口退稅,調整出口產品種類等措施拉動外貿的增長。在2000年亞洲經濟復蘇,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的配合下,中國的外貿總額大幅提升。但是,要長期維持30%以上的提升幅度是不可能的。所以,在去年的基礎上今年的增幅放慢也是正常的現象。
從中國的外貿性質來看,目前的經濟衰退,特別是美國的經濟危機暫時還沒有對中國的貿易產生太大的沖擊。從統計數字看,美國的科技股市陷入熊市,但是美國的消費者還沒有出現嚴重的信心危機,物價也沒有出現大幅衰退的跡象,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也沒有大幅衰退。而中國對美國的商品輸出是以傳統型的產品和大眾消費品為主。美國民眾對中國消費品的需求還是強勁,因此中國對美貿易應該暫時還沒有受到科技股衰退的太大影響。只有當美國的民眾消費水平大幅下降,購買力低落這種深度經濟危機的情況下,中國的對美貿易才會受較大的影響。但是,預期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將會采取降息政策來刺激美國的經濟。
從另一個方面看,外貿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力也不可高估。海外有些人士為了唱衰中國,故意夸大外貿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企圖引起人們對中國今年經濟發展能力的懷疑。比如有的報道文章說,“中國去年經濟的增長完全靠外貿的拉動!毖韵轮馐,今年外貿增幅降低可能就無法拉動經濟了。這種看法不符合事實。因為,中國去年的經濟能夠獲得超過8%的成長,主要是靠內需的促動。而根據中國國內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水平來看,中國的內需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盡管全球經濟衰退,中國前景仍然會看好。
二,美國科技股災仍未結束
看好中國的原因是由于困擾發達國家經濟的問題在中國卻不存在。這就要對2001年經濟危機的性質和特征做一個仔細的分析。
由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對2001年經濟危機的分析重點就在美國。大家都知道,美國的危機是由科技股泡沫破滅而引起的。所謂的科技股泡沫就是說,投資人看好科技股的成長前景,而競相購買科技型股票,導致這些股票的本益比過高。如此一來,股市就必然會面臨“調整”或“修正”的過程。泡沫一破,股票市值就會大幅下降。股票價值就會回到合理的位置。股票升的越高,跌幅就越大。中國有句名言,叫“爬得越高,跌得越重”。這句話在股票市場也很合適。
但是,筆者認為,美國科技業面臨的不僅僅是泡沫化(股值過高)的問題,而是一種深層次的產業戰略和結構矛盾問題。如果僅僅是因為股值過高,那么在拉回修整以后,就會重新出現回升趨勢。但是,從目前的美國科技股市場重挫幅度之深,而且仍然沒有止跌回升跡象來看,這已經不是股值高低的問題了。事實上,早就有人在喊美國科技股已經夠低了,可以進場撈便宜了。但是,也有人指出,盡管美國科技股已經平均跌幅達到60%以上,但是目前來看股值仍然太高。這是因為,隨著股票的下跌,各公司的盈利預測也在不斷地下調。這就像一只貓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一樣,由于盈利預期不斷地下調,所謂的超低合理價位也就不斷地下調。
所以,目前美國科技股的股價仍然有太多的“肥膘”,還沒有到合理的價位。根據筆者的研究,美國的科技股公司在一兩個季度內將會普遍進入負增長的境地(盈利比去年同期衰退)。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優秀高科技公司的股價都會進入低價位,并在那里徘徊。所以,人們預測納斯達克會跌到1500點以下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到底是股市下跌導致投資人失去信心呢,還是投資人對科技股前途失去信心才導致科技股大災難的呢?看起來這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樣的難題。但是,筆者認為后者是正確的答案。
三,美國科技股災難的誘因
對科技市場前景失去信心才是美國投資人拋售高科技股票的原因。信心的喪失并不是美國科技競爭力的低落,而是對整個科技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和戰略的懷疑和憂慮。美國科技股災的出現反映了科技發展的矛盾性和科技市場的脆弱性。中國有句話叫“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美國科技股的慘跌是由于其本身內在因素造成的。
美國科技股的暴跌有其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先來回顧一下美國去年以來導致科技股暴跌的幾個重大事件。導致美國科技股災的第一個事件是新經濟概念的破滅。自1995年以來,美國以新經濟領頭人的角色推動了全球網絡股的突飛猛漲。而網絡經濟的成長也帶動了通訊和電子行業的發展。但是,2000年初,人們發現網絡公司在運營和盈利上存在許多缺陷,所謂的純網絡經濟并不成立。于是以網絡為主體的新經濟概念突然破裂,導致網絡股的慘跌。現在,人們對網絡股的翻身已經不再抱太高的期望。美國近年以信息化優勢傲視全球,但是現在這一優勢已經失去光彩。
第二個事件是所謂的千禧蟲的問題。在2000年之前幾年,美國成功使得全球關注所謂千禧蟲的問題。人們普遍預期2000年的第一天會發生嚴重的危機。美國的機構也煞有其事地提出對各國處理千禧蟲的進度報告,并宣稱一些國家因處理千禧蟲進度落后會發生危機。于是民眾紛紛大肆購買物品以備不測。許多電子公司也大量增加了庫存,以為千禧蟲的爆發會導致部件的短缺。但是,到了三月份,人們發現所謂的千禧蟲只是一場虛驚。千禧年危機安然度過,但是那大量的庫存怎么消化呢?于是,在5月以后,庫存的問題就開始困擾科技業。而新經濟的破滅卻又使得科技設備的需求減弱。這種內外夾攻的局面使得投資人競相逃離市場。
第三個事件是通訊業的不振問題。自從2000年初以來,美國幾個大電話公司如AT&T,MCI,Sprint等股價就一直下跌。究其原因是傳統的長途電話業務收入下降。近幾年來,在通訊科技的研究領域里發生重大的突破,那就是光通訊中的波分多譜(WMDM)技術的應用。這一技術使得光在光纖中的傳輸效率成百倍甚至成千倍地增長,從而大幅降低了長途電話費用。這就導致長途電話公司收入大幅下降。比如,幾年前,從美國打往中國的費用是每分鐘一美元以上,現在人們用電話卡打往中國只要10美分。許多人家根本就不接通長途電話,而只是使用電話卡。如此一來,長途電話公司的收入也必然大幅降低。
現在,這個問題已經拖累到其他領域內了。本來,在新經濟模式跨臺后,光纖通訊還是一個熱門。光纖設備制造領域內的領頭者還是2000年股市的大明星。但是,現在人們發現,通訊領域內科技業的前景也是黯淡的,光纖通訊股的股價也高的離譜。所以,現在就數這些公司的股票跌得厲害了。這種情況是一種連鎖反應導致的。而其罪魁禍首還是科技發展本身。
首先,高科技的發展使得光纖通訊的效能提高。效能提高就導致費用減少。于是各公司紛紛降價來吸引顧客使用自己的線路。消費者是省了錢,但是長途電話公司卻面臨收入減少的命運。由于長途電話公司以前花費了大量的資金來鋪設光纖,現在收入減少就難以回收過去的成本,也無法再鋪設新的光纖線路。由于成本回收困難,新公司要鋪設光纖也面臨無法籌集資金的問題。不鋪設新線路,又會使得光纖以及相關電子設備需求的減少。而光纖通訊基礎設施放慢改造和新建的步伐又會維持目前的網絡通訊因帶寬不足而面臨瓶頸的問題,使得網絡經濟面臨更久的低潮。如此一來導致整個通訊行業的困境。
這很像中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名言。高科技發展在打破舊枷鎖的同時也在為自己創造牢籠。
第四個事件是美國的市場飽和的問題。這在電腦產品上尤為突出。以集成電路為主要推動力的科技革命在美國最先開始,但是也最先在美國進入衰退。幾乎與新經濟概念破滅的同時,美國的電腦市場也進入了飽和狀態。美國的電腦普及率已經達到了50%以上。在這個基礎上再提高恐怕會比較難。很多家庭,如以老人組成的家庭,恐怕不會買電腦。所以,電腦市場增長緩慢就從2000開始困擾美國的電腦產業。在市場受限的情況下,電腦產品性能的提升已經失去意義。當年Intel新產品如奔騰1和奔騰2都在市場上引起熱潮,但是奔騰3以后的電腦就失去了那種號召力,因為性能再高,對一般民眾來說已經不需要了。所以,電腦行業就遇到了市場飽和以及升級換代意愿不高的雙重困境。
四,2001年危機的性質
上面的分析說明,美國高科技股市崩跌的原因并不僅僅是股價過高,泡沫經濟的問題。它的起因是復雜的。它既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千禧蟲的問題;也有必然性的因素,如市場飽和問題;既有人為的成份,如過高估計新經濟的威力;也反映了高科技研究和發展的一種深層次的矛盾,如提升光纖容量而導致費用下降的問題。
由于問題的復雜性,解決起來就有很大的困難性。如果只是股價過高,那么在短期回跌后就會出現V形的反彈。但是,由于這次的危機起因復雜,因此人們現在普遍預測股市會出現U的形狀。這也就是說在暴跌后,不會在短期內反彈,而是在底部徘徊相當一段時間。
有些人希望美國聯儲會能夠通過大幅度降息的方法來拉升股市。但是這種期望恐怕是不現實的。香港金管局的任志剛先生最近在《大公報》上發表的題為“別神化了聯儲局和格老”的文章中就指出,降息不是萬能靈藥。指望葛林斯潘能夠拯救股市是會失望的。他指出,“面對目前美國經濟不明朗的環境,以及金融市場可能進一步下調的風險,這個時候我們要反問:以上對聯儲局的種種要求和期望是否過分?從其他地方的經驗證明,恐怕我們對聯儲局期望實在太高了。”
依筆者分析,任先生的觀點是正確的。美國聯儲會即使采取降息行動,恐怕也是難見成效。這是因為目前的危機不是因為資金短缺或消費下降而起。相反,目前的民眾消費意愿仍然是比較高的。所以,聯儲會面臨的是一種兩難境地。另外,目前的危機是由于存貨太多,市場飽和,以及缺少發展前景等問題引起。降息恐怕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實際上,唯一的辦法是找到新概念和新熱點,從而提升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擴大科技產品的出路。但是,目前來看,這樣的機會還不存在。近年流行的一些新概念缺少吸引力。如信息家電,要把冰箱,洗衣機都聯上互聯網。這是商業炒作,沒有實際應用意義。全球衛星通訊因銥星計劃的失敗而遭受嚴重搓折。第三代手機通訊看來還要拖幾年(在這方面,美國已經落后于亞洲和歐洲國家)。高清晰度電視也還沒有形成熱潮。網絡應用的帶寬瓶頸短期內也難突破。如此種種,都難以說服投資人向科技股市場投放資金。
所以,2001年經濟危機除了一些偶然因數外,基本上是由科技發展太快,市場過于飽和而引起的。解決之道唯有要么放慢科技研究步伐,要么擴大市場。降息有幫助,但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挑戰還是機會?
中國政府由于采用了正確的對策,使得中國成功地避免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并為穩定亞洲經濟做出了貢獻。那么中國能不能夠成功地度過今年的全球危機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中國不但可以度過此次危機,而且還可以為世界經濟的好轉發揮積極性作用。
首先,外貿增幅的降低不會對中國經濟帶來太大的影響。中國政府已經考慮到外貿放緩的可能性,而且過去幾年內已經開始重視中國的國內消費市場的經營。由于中國國內市場潛力巨大,所以外貿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中國政府把十五計劃年增長率定在7%就是考慮到要留有余地。其實,這是中國多年前想要達到的合理的和理想的速度。
其次,今年的危機對中國縮小同發達國家在科研能力上的差距提供了機會。發達國家由于科技股災,使得科技企業價值縮水。而且由于前景不明,難以從市場上籌集資金。因此,他們開發新產品的速度就會放慢,能力也會降低。這就為中國的科技企業迎頭趕上創造良機。比如,中國在集成電路設計上落后于發達國家。但是由于發達國家的民眾對電腦性能提升的要求不再那么迫切,這就會使得企業如Intel和AMD這樣的公司放慢提升電腦運算速度的步伐。而中國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來加快提升自己設計電腦的運算速度。一慢一快,先進同落后的差距就可以縮小。
第三,中國不存在科技市場飽和的問題。中國人口眾多,對科技產品的需求潛力巨大。很多產品如電腦的普及率還很低。因此,當發達國家為市場飽和而傷腦筋時,中國的企業卻在為如何開發產品和如何占領市場而謀劃。比如,信息產業在發達國家已經面臨困境,但是在中國未來5年每年至少還會以25%的年增長率成長。所以,發達國家科技股崩跌應該不會影響到中國的科技領域。相反,中國的科技創新還應該加快。這將會提高中國科技企業的整體實力。
第四,中國政府已經認識到要把科技創新作為21世紀中國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對一切能夠提升中國科技研發能力,增強科技企業實力的機會都不會放過。2001年的經濟雖然會對中國的外貿帶來一些沖擊,但是卻能夠幫助中國縮小同發達國家在科技研發上的差距。這符合中國在21世紀的發展大戰略。從這個意義上說,2001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的利要大于弊。中國政府應該抓住這個機會。
六,中國如何抓住機會
最后,就解決2001年危機的對策提出一些意見:
首先要加強宣傳。中國政府在評論2001年經濟形勢的時候,要表現出積極性的態度。通過強調正面因素來穩定人心,穩定國際上對中國的信心。中國政府可以強調幾個問題。
第一,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靠內需拉動。對外貿依賴不大。
第二,外貿增幅的放慢是合理的,意料之中的。
第三,中國的科技產業不受發達國家科技股市場崩跌的影響。
第四,中國的科技市場潛力巨大,科技產業發展前景良好。
第五,歡迎各國科技企業加大對中國的投資,開發中國的市場。
這樣的宣傳將會給發達國家那些因市場飽和而走投無路的企業提供一個發展方向,有利于吸引外國投資。
其次要密切注意外貿的變化。如果全球經濟進一步衰退,甚至達到人民恐慌的程度,中國的外貿受得影響可能會加深。如果出現進口增,出口降,那時就要采取措施保護中國的經濟秩序。
另外還要經營好中國的大市場。外貿問題受到外界很多因素的影響,因此不是自己能夠完全掌握。但是,中國的國內市場是可以受到政府政策的影響的。在全球經濟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應該重視對自己國內大市場的經營。應該想辦法拉動內需。特別是要研究如何才能促進民間投資。在這方面,本刊在上期提出的“經濟大赦”的設想應該值得仔細研究。必須要解放思想,大膽實踐。
在目前全球經濟秩序混亂的情況下,對加入WTO的進程可能要放慢。在全球經濟衰退時加入WTO在時機上不妥當。最好等到經濟恢復穩定的時候才加入。這就像公司上市,一定要選好時機。
七,對美國的建議
對美國方面:由于科技股的崩跌主要是市場飽和因素而導致的,降利率恐怕就不是正確的解決方法。必須要想方設法來為美國科技產品擴大市場。而中國的人口眾多(中國的市場規模理論上比美國大三倍),而且科技產品覆蓋率還很低,因此美國政府應該努力為美國企業開拓中國的市場。下面是可以采用的幾個步驟:
第一,明確宣布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紤]廢除“臺灣關系法”,停止對臺軍售活動。停止一切不利于中美關系的行動。如此才能夠爭取中國政府和13億中國人民的好感,才會有利于美國企業在中國開拓市場。
第二,停止在農業問題上糾纏,盡快地同中國達成加入世貿組織協議。農業對美國的經濟并不重要,目前需要盡快挽救美國的科技企業。這才是美國的命根子。因此,盡快讓中國進入世貿組織,就可以早日為美國高科技企業打開中國的市場,才能夠解決美國的科技市場飽和問題。這樣重要的機會不抓住,卻在無關緊要的農業等枝節問題上糾纏,不是舍本逐末么?
第三,廢除一切向中國輸出高科技設備的法規。美國的高科技企業需要市場。中國的市場那么大,卻通過一些過時的,毫無意義的禁令來束縛它們。這種做法值得檢討。中國市場巨大,而且科研水平正在突飛猛進。美國的高科技企業如果再被僵化的意識形態和反華勢力的無知而捆綁,失去經營中國市場的機會,那將來無論在生產能力,市場經營能力上和研發能力上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就不是不可能的了。
結論
總而言之,2001年的全球經濟危機是由科技的過快發展和市場飽和引起的。這樣的危機靠降息無法解決。唯一的解決之道是開拓市場。但是,如果危機進一步深化,可能會迫使各國采用市場保護的政策,這將使得高科技市場更為萎縮。中國市場巨大,科技產品仍然是供不應求,將來的幾年內科技產業仍然會快速發展?梢灶A見,未來數年的科技產業前景是“西方不亮東方亮”,中國的科技產業將維持高速發展,并盡一步縮小同發達國家的差距。而中國的發展也必然會增加對科技產品的需求,這就為發達國家的科技產業提供了走出怪圈的機會。所以,說中國是世界經濟的希望不為過。(作者張慶松博士為歷史學者,洛杉磯美國華人研究所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