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1年年會上,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王岐山作了關于壟斷的主題報告,隨后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期間一位代表對壟斷禍國殃民的“指控”,更引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以下是部分代表的發言。
壟斷性行業逐步引入了競爭機制
國家經貿委副主任蔣黔貴:
中國的壟斷性行業,從形成過程來講,大體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因政府政策的需要而形成的壟斷性行業,比如軍工、煙草等;另一種是自然壟斷性行業,主要是由于生產經營特點而形成壟斷地位,像電力、電信、鐵道等。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不斷推進競爭性行業市場化的同時,也對壟斷性行業逐步引入了競爭機制。首先我們在石油、石化行業組建了內外貿、上下游、產供銷一體化的兩大集團公司,在國內形成了適度競爭的格局;緊接著又在電信、軍工等行業組建了十幾家大企業集團,也形成了適度競爭的格局;民航、電力、鐵道的改革和重組也正在啟動。那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今后政府應該如何發揮作用?我們正在進行探索。
迎接國際競爭減少國內貿易壁壘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若斯·加諾斯教授:
如果把中國的改革過程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下看,可以看到的是一個引入競爭的過程、打破壟斷的過程。20年前,中國恐怕到處都是壟斷,但是現在開始發生變化了?梢哉f,現在中國政府已經走向了比以前在技術上更加復雜的階段。
大概是15年前,鄧小平先生談到了三國時期的關羽,他說中國的改革必須過五關斬六將。他是用中國的古典小說來比喻中國的改革問題,我認為他的比喻很恰當。在過去20年當中,中國過了很多的關口,并且也取得了很大成就,F在,我們發現中國改革越深入,眼前的關口就會越多。
比如,中國將加快壟斷行業改革與重組,引入一些機制促進競爭。因為自然壟斷恐怕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所以中國要進行改革,引入一些非國有的投資,把政府的作用從公司運營中真正剝離開來。
中國要入世,壟斷是個很重要的問題。要迎接國際競爭,絕對不能搞壟斷。因為中國一旦打開了國門,經濟活動就會更多地面對外國競爭的挑戰。中國應該加大競爭的力度,這樣就會把一些壟斷逼到更小的范圍之內,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其實,中國也是一直倡導競爭的。因為中國人口密度很大,更有可能在廣泛的范圍進行競爭,比那些小的國家和地區更能夠實現競爭,也更有必要競爭。
我認為,中國發展最大的問題是國內貿易壁壘,特別是在一些具體的地區。本來沒有必要壟斷,但是卻存在壟斷,比如一些地區限制其他地區貿易的發展,這是自相矛盾的。現在一方面中國要入世,很有可能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會變得更加自由,甚至比中國國內一些地區還自由,也就是說,競爭在國際貿易間比國內之間顯得更加平等。所以我們要使國內的貿易也列入競爭,進行國內開放,要有一些公平的規則、透明的規則。這一切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有可能把改革的收益從沿海地區引入到內陸地區。過去20年的實踐已經證明了這一點。所以我想提出這樣一個建議:中國一方面要建立世貿組織之間的規則并積極參與,同時也應該把國內貿易進行開放,減少壁壘,兩者結合起來,相互補充,才會更有效,使中國真正從競爭中獲得收益。
還有一些壟斷需要打破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
我有三點評論。第一,王岐山主任剛才講了對工業部門壟斷和改革的問題。其實,在中國還有非常嚴重的壟斷,就是中介組織、非政府組織的壟斷。比如中國的會計協會是由財政部壟斷的、律師協會是由司法部壟斷的。過去好多的工業部門,現在搖身一變都變成了行業協會,名義上是非政府組織,實際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具有壟斷性質。
我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如果我們允許競爭的話,這個社會一定要有一個很好的信譽機制,這些中介組織、非政府機構在維持市場秩序、維持競爭機制方面應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現代社會,怎么用“廟”的聲譽來約束“和尚”的行為?有一個前提,就是“和尚”的利益一定要跟“廟”的聲譽相關,“廟”不能被壟斷。如果只能你來建一個“廟”,別人不能建“廟”的話,那么他們不是在損壞信譽,就是在“尋租”,中國大量的非政府組織和行業協會實際上都在“尋租”。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么對中國市場秩序的建設是非常不利的。
第二,我想談一下立法問題,F在有一個危險的信號:很多法律出臺了,但都是一些部門起草的。實際上他們在起草這個法律的時候,把過去不合理的、不負責的干預進行了制度化。這些部門有沒有權力起草這樣一些法律?
第三,還有一類壟斷,就是政府對產品需求方面的壟斷。政府總是需要買東西的。我們政府已經在推廣政府采購,但是有好多地區和部門還沒有真正進行。政府在好多時候是在“選美”,包括我們誰能夠經營電話公司,誰不能經營;誰能夠經營電力公司,誰不能經營。不是通過競標的辦法來做,而是由政府指定。還有在教育方面。政府有好多的培訓研究項目,我想應該按照世界銀行或者亞洲開發銀行等一些國際組織的慣例,對每一個培訓項目,應該至少有兩個以上的機構來競標,而不能夠由政府部門或者領導人指定給某一相關機構或學校。這些都是與競爭的原則不相容的。
價格壟斷需要根除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鄧壽鵬:
我談三點看法:首先,壟斷性行業的改革重組取得了進展,但不能估計過高,需要進一步破除壟斷。因為壟斷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價格的定價機構存在嚴重的反市場行為。電信資費、民航機票、鐵路春節漲價都背離了性能價格比的原則,服務質量和數量都與價格不相稱。大家知道,電信和中國人民的收入來比,還是高消費,這違背了電信普遍服務的原則;第二、民航當局曾經限制航空公司降價。而事實上,很多地方公司都在降價,現在他不能維持這個“政令”,正在放開。應該說早就不應該使用這樣的“政令”。這種行政性的硬性規定,既缺乏行業技術基礎,又缺乏經營基礎,完全是一種一刀切,不是從實際出發的做法。
關于電信的壟斷,應該說國家正在解決之中,但并不理想。我們應該承認,電信業在改革開放以來,已經取得了許多成就。比如,中國英特納特的速度是很快的,今天中國的網民已經達到2500萬人,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另外,中國的硬件產值已經居世界第六位,中國電信作為一家公司在世界十大電信公司之中居第10位;還有,中國的政府網絡已經達到4300個,而且已經出現了政府采購網站。從總體來看,電子信息產業在過去10年間,年增長率是GDP的3倍,其中電信業的增長是4倍。因此我們應該承認,電信業在過去10年取得了許多成就,但是我們向前看,他仍然存在壟斷的痕跡。這種壟斷行為正制約著中國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戰略。
我還注意到,在上一個單元,談到中國信息化的時候,有很多歧義,我在國家信息化辦公室工作過八年,我覺得中國所說的信息化和今天大家討論的概念并不完全一致,中國的信息化,不是英特納特化,也不僅僅是網絡化,中國的信息化有六個要素,我希望組織專門會議討論這個問題。
怎樣保護消費者利益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聞教授:
中國的改革是不斷打破壟斷的過程,王岐山主任講的主要是打破政府壟斷。壟斷里面實際上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效率問題;一個是保護消費者利益問題。
政企分開、獨立經營,的確首先解決了一個效率問題。但是怎樣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問題也十分重要。我要談的是自然壟斷的問題,一些自然壟斷的行業,就是加入WTO后也不會馬上解決,具體講就是電力和供水行業。
比如說最近,電力系統在進行設備更新,如果他是獨立經營,政府不加管制,那么他的情況可能會比原來政府直接經營時的情況更加糟糕。為什么這么說呢?它現在需要一個新的系統,但是這種新的計算系統的投資由誰來出?現在,電力系統完全是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強迫消費者來承擔投資費用,而消費者并沒有成為電力系統的股東。在有些地方,他必須買一個卡才能使用電。
這個問題可能光靠電力系統本身是解決不了的。而且現在提高了企業的效率,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但卻同時提高了社會的成本。比如,你賣電以后必須時刻看電表,因為買的電不知道什么時候用完,什么時候會突然停掉。而且如果是晚上,你還不知道到什么地方可以買電。這種情況是中國特有的壟斷現象。企業的效率是提高了,他不用來查電了,但是消費者必須每家每戶都要去看電表,否則你的電用完的話,半夜里就會被停掉。這種改革的結果反而使社會成本提高了。這個情況現在已經成為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水也遇到類似的問題,河南有個地方就是因為現在要進行一戶一表的改造,然后供水部門就要求每個用戶交納承擔改造新系統的費用,如果你不承擔,就把你家的水給停了。這樣當然就成了一個新聞。
因此,政府在政企分開的同時,怎么樣加強對自然壟斷行業的管理,希望政府有所考慮。
關鍵在于能不能公平競爭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
我認為,打破壟斷關鍵在于能不能公平競爭。為此,我覺得應該解決三個問題:
一是市場準入問題。要大膽地吸收社會資本的進入,包括外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發現這樣一個現象,競爭性產品與他的效率的提高有很大關系。像彩電,還有其他的家用電器,因為競爭,價格不斷地下降,消費者不斷地受益。但是壟斷性產品,價格卻一直降不下來,甚至不斷地提高,因為他們的效率不高。如果允許社會資本進入,就有競爭了,也就逼著我們提高效率。
二是政策要平等,反對歧視。不管什么資本(包括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個體私營等),都應該一視同仁,平等競爭。我們黨和國家的文件都寫進去了,但是往往在實踐當中,沒有完全做到。
第三,要解決法律保障。要有一個保護公平競爭的制度;還要有一個保護財產的制度,只要是合法的財產,不管是國有的財產、私有財產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還要有一個保護信用的制度。法律上如果有這樣三個制度,就可以保障各種資本開展競爭,那么壟斷也會被打破,消費者自然會受益。
一個危險——地區割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部部長丁寧寧:
第一,目前所執行的行政性分割,把航空和航天這些部門一分為二,這種兩集團分離的體制并不成功。許多集團之間內耗嚴重,協調難度空前加大。我們現在面臨的一個嚴重危險是國內地區割據,這恐怕會對將來的市場形成更大的危險。這個問題很需要從司法角度來解決。但是我們的法律是按省區設置的。你這個人到那個省去告狀,肯定輸。各地司法機關本身帶有很強的地區特點。在這種情況下,司法都不公正還談什么市場的統一呢?這是個大問題。
第二,我是贊成競爭的,但不贊成所有行業都搞競爭。比如說供水、供電問題,我覺得更多的不是政府規制,而是要通過輿論和消費者的監督。像電價問題,如果你是壟斷行業,要公布你全部的財務賬目。通過聽證會來制定電價,香港就是這樣做的。我們有些反壟斷搞得過分了,有的簡直是莫名其妙。比如我們的航天為什么要搞兩個集團?美國也沒有搞兩個航天局,歐洲也沒有搞兩個空中客車制造公司。這種東西我覺得是擺樣子,把競爭當做迷信,所有的行業都要求去搞。像航空制造業和航天制造業面臨的都是國際競爭,而不是什么國內競爭,而且消費者也不和他們發生什么關系。這種搞法,我認為是虛假的,沒有意義的。而我們更需要搞的競爭,是要在一些行業,打破地區壟斷和行業壟斷。另外,政府本身要有能力來打破地區封鎖。而我們卻把航空分成了兩個集團,這兩個集團因為他生產的產品不一樣,它們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有限的,他們更多的應該是合作。
中國缺乏監督機構
沃爾特·迪斯尼公司副總裁唐軍:
中國這幾年改革的力度是很大的。但是中國太大了,發展很不平衡,中央的政策在全國實施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希望政府還是能夠繼續搞試點,比如行業的試點或者地區的試點。
壟斷確實是阻礙經濟發展并最終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政府能不能多建立一些代表消費者權益的監督機構或者是管理機構,還有一些獨立的審計機構。另外,政府的透明度怎么解決?也就是輿論監督的問題和法制保護的問題。中國的媒體要發揮它們的監督作用,同時誰來監督新聞媒體,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法制方面,執法者不執法時怎么辦?誰來監督。我希望政府對這些問題給予考慮。
壟斷行業重組的誤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副主任隆國強:
壟斷行業的改組引入競爭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中國政府已經進行了許多探索。但是我感覺到無論是我們已經做的還是正在做的,還存在著許多誤區,我談三點看法:
第一、中國壟斷行業的重組一定要放在開放的大背景下考慮。我們有些行業的改革和重組,比如石油石化,把它們分成兩個集團,如果沒有國際競爭的話,我可以想象這個市場一定是寡頭壟斷的市場,他的競爭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定要放在國際經濟開放的背景下考慮我們的競爭。
第二、要遵守最基本的技術經濟規律,有些是自然壟斷的行業,它之所以會形成這種自然壟斷,在它背后均有其基本的經濟規律,比如說,我們現在正在考慮解決鐵路行業的壟斷問題,要把運輸公司和路網分開,要把運輸公司分成幾家。那么,在中國鐵路運力這么緊張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想象通過切開幾塊就能很快提高效率。在鐵路這樣的天然壟斷行業,它們競爭主要來自于不同的運輸方式,比如說他們與航空、公路之間的競爭。但是再來看看我們的公路運輸,從北京到上海的高速公路,一輛小汽車光交費要530塊錢,這是一張從北京到上海的軟臥票價。所以在我們過去20年中,想的只是怎么去完善基礎設施,現在我們應該轉到怎樣充分有效地利用基礎設施,否則就是資源的大量浪費。
第三、在重組過程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在原來的壟斷行業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他們的經營機制。否則即便引入一些競爭。這些競爭的壓力也未必能成為提高效率的動力,相反會變成這些國有大型公司向政府要政策的借口。
投資人希望看到透明的程序
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約瑟夫·艾克伯格:
我是亞行的。當然亞行支持中國有關基礎設施改革的遠景目標和為此作出的巨大努力,這會給我們很多機會來動員非公有部門的資金參與壟斷設施建設,政府可以把資金投向教育、衛生保健、環境和知識產權方面。我想說的是:1個月以前,在一些商業銀行參與的一個公共項目中,這些銀行擔心這個項目能否履行合同所作的承諾。我想,這表明,中國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來健全法制,但是還需要做出更大努力。
發生爭端的時候就需要透明的過程和獨立的解決程序。這樣,非政府的投資人,不管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私營的投資人,他們正進入這些領域的時候就會感到更自信一點。
入世,驚險的一跳
王岐山:
通過大家的討論,我感到我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打破壟斷的重組確實已成為一個熱點和焦點。
中國政府對壟斷行業進行改革和重組的決心是令人驚嘆的,中國政府敢于大膽地加入世貿組織,完全是打破壟斷驚險的一跳。說實話,在這方面,我有時仔細想,我們好像還沒有準備好,我們的法規、我們的隊伍、我們的干部、我們的民眾,準備好了嗎?但是我們下決心了。
我看,加入世貿,是驚險的一跳,將對我們所有的壟斷行業形成巨大的挑戰和沖擊。(記者杜登彬 童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