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會發現,在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保健食品中,許多產品的成分和含量被“無意”忽略掉了,或者被“科學”地升華成為洋文,或以模糊的“×××”名稱取代。讓銷售者道不白,更讓消費者弄不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表面看來是廠家為了防止其他人假冒,保證其專有生產的意思,其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使其產品神秘化,有意對產品配方進行隱瞞,有意不讓消費者弄清楚產品的成分和性能,將消費者引入認識上的誤區,以達到賺錢的目的。
國際上沒有保健品,只有食品和藥品。在我國,保健品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食品。截至如今,衛生部對保健食品僅批準了調節血壓、調節血脂、調節血糖、免疫調節、延緩衰老、改善記憶、改善視力、改善睡眠、促進排鉛、潤咽喉、促進泌乳、抗疲勞、抗缺氧、抗輻射、減肥、促進生長發育、改善骨質疏松、改善營養性貧血、美容、改善腸道功能、對化學性損傷輔助保護作用等20余種保健功能。國家對保健食品不允許瞎吹,不允許隨意宣傳療效。
成分保密的目的,在于提高價格,在于多賺錢。一些食品再加上一點保健成分就成了保健品,人吃了是沒有害處的,只是以添加的保健成分的名氣,用幾元十幾元的東西賺了你幾十上百元錢,這些保健品商家宰消費者真是沒商量。(川青)
所屬專題:保健品市場誰說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