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內因日航、三菱汽車事件而群情激憤,但近日日本多個產業協會相繼向日本政府提出限制進口中國紡織品、農產品等要求并非出于對立的民族情緒。中日貿易遇上了結構性矛盾。據此間中日雙方人士認為,磨擦將隨貿易、投資的不斷擴大而閃現,但是貿易戰可以避免。
中國貨沖擊日本市場
2月26日,日本毛巾工業公會聯合會向日本經濟產業省申請對中國毛巾制品實行緊急輸入限制措施。這在中日貿易史上是第一次。
該會認為,去年1—11月,日本毛巾制品進口量比前年同期增長316.6%,其中80%來自中國,且進口產品占到國內總需求的6成多。這樣的結果是日本毛巾主要產地中小企業相繼破產。
繼而,日本農民也要求日本政府對中國質優價廉的蔬菜征收緊急高關稅。日方消息,中國香菇、大蒜等農產品價格只有日本同類產品的1/3,日《產經新聞》載文認為,中國蔬菜質優價廉以及有機蔬菜的增加贏得日消費者青睞,中國蔬菜占據日本超市40%的份額。
日紡織品產業也在醞釀要求政府采取對中國產品限制進口的措施。
如果基于事實,日方要求合乎法律。根據世貿組織“安全保護”原則規定,如果某國國內某類產品因進口突然增加而受到事實上的沖擊,可以提出限制進口的要求,日方規定為“緊急輸入限制制度”。我國對外貿易法第29條也作了類似的規定。但出現貿易磨擦應在雙方協商的基礎上解決。中方已明確表態,反對日方單方而采取措施。
據日本貿易振興會北京代表處小島未夫先生透露,日政府官員于2月18日來北京,與中國外經貿部有關官員協商,希望中方調查并理解日國內狀況,并由中方自己采取一定措施減少相關產品對日出口。
小島未夫先生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日近年國內經濟不景氣,日消費者逐漸對價格低廉而質量不斷提高的中國商品產生興趣,市場需求帶動了進口。
而關于農產品問題,小島先生介紹,日本一些綜合商社來到土地、人力等資源比較低廉的中國,給中國農民以技術上、管理上的指導,使之生產出大量優良的蔬菜,特別是有機蔬菜(即綠色蔬菜),然后回收返銷日本。
由此,日本國內企業遭受中國產品的沖擊很大程度上也有其來華企業委托加工所致,很難說清此事該由誰來負責。中國不排除“以牙還牙”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部趙晉平博士說,出現磨擦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很正常。關鍵是如何看待,怎樣解決。
中日兩國貿易20年來,中國相對出口小于從日本進口,貿易總體平衡。國際貿易是國與國之間發揮比較優勢的結果。相對經濟發達的日本來講,中國唯一的比較優勢是勞動密集型、資源型產品,而日本在電子、機械、汽車等領域的優勢遠遠超過中國。如果說,中國的優勢產品打擊了日本國內有關產業,同樣,日產品也對中國發展技術含量高的產業產生沖擊。限制中國優勢產品的產品出口日本,貿易不僅不平衡,對中國更是不公平。如果日單方采取措施,那中國只有“以牙還牙”。
“此事必須協商解決。”趙晉平說。日本也應注意本身的產業結構調整,把資源向具有競爭力的行業轉移。中方盡可能給予配合,規范出口行為,并實行一定的配額制度。日輿論也認為,利用反貿易自由化的措施來保護國內產業是短視的,日企業應該調整結構,進行改革,增強競爭力。中日兩國政府基于對兩國貿易互補性極強的認識,相信日方不會單方面采取行動。中日韓貿易區域自由化?
盡管中日貿易存在結構性矛盾,但無庸置疑的是,中日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甚至幾年前已有學者提出中日韓貿易區域自由化。
部分中日韓三國學者認為,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區域經濟集團化已成為趨勢。據悉,根據聯合國公布的各國GDP排名前三十位中,除中日韓三國外,其他各國都有自己的區域經濟集團的資格身份。中日韓三國貿易在各自貿易份額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建立自由貿易區有雄厚的基礎。
貿易數據表明,中日韓三國是地方也是亞洲各國的主要市場。據悉,北美自由貿易區占世界經濟總額28.5%,歐盟占26%,而中日韓三國占20%,加上香港、臺灣則占22%。宏觀上,已經形成區域共同體的規模基礎。不僅如此,三國建立貿易自由區域經濟共同體不僅為對方也為周邊國家提供了一個穩定而又巨大的市場,使更多亞洲國家比較容易的融入,對推動整個亞洲的經濟發展極為有利。
1999年,東盟會議期間,中日韓三國首腦早餐會上,韓國總統金大中第一次提出中日韓三國經濟合作的可能性,并建議各國在專家層面進行研究,做好前期工作,三國首腦對此達成共識。在2000年東盟會議上此建議再一次在首腦層面予以確認。
三國合作盡管有客觀上的基礎,但是在操作層面卻是困難重重。趙晉平博士認為,首先三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很大,日本為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中國則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韓國介于二者之間,經濟水平差距使合作非常難以協調。其次,各國經濟制度不同。日本市場比較開放,早已加入WTO,韓國作為新興工業國家,開放也早,中國盡管已改革開放20年,但還不是WTO成員,此時正面臨市場開放的壓力,投資、貿易制度需要調整。在此背景下展開合作,將加劇三國間差距,事倍功半。
同時,三國地區性經濟合作須具有非排它性,即兼顧周邊國家,朝鮮、東盟與中國更為接近,合作不僅要考慮大國,還要照顧到小國,因此,三國還不具備條件建立經濟共同體,這只能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三國政府鼓勵企業參與該設想,并為之盡力。趙晉平說,這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但無論是長期還是中期目標,三國都要兼顧整個區域的穩定。困難不僅來自三國不同的經濟制度、歷史與經濟水平,還有整個東亞與東南亞地區的協調。(21世紀經濟報道/張力偉)
短信節日傳情獎中獎:數碼相機、CD/VCD……大獎總值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