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朝陽市十年九旱,靠天吃飯的惡劣自然條件,一直是制約朝陽市250萬農民實現穩定脫貧致富的重要障礙。九屆全國人大代表,朝陽市委書記王大操說,朝陽擺脫貧困,要克服自然條件和人們思想落后兩大困難,必須做好三篇大文章。
首先是徹底解決水的問題。近年來,朝陽地區的地下水開采和利用已經達到了極限,現在已經利用了67%,如果地下水用到70%,用老百姓的話說就到了死水線,不能再用了。根據這種狀況,我們只能做地表水的文章。朝陽地區每年降水量大概在450-500毫米左右,我們算了一下,如果平均每年我們能把降水量的30%截留,朝陽這幾個大的農事季節就夠用了。經市委、市政府等各方面的研究決定,全市109個鄉(鎮),凡是具備條件的鄉(鎮),必須要修建一個小型水庫;凡是具有條件的地方,都要修不同規模的塘坎;凡是有條件的農戶,都要在自家修建儲水窖;通過這三種方法,達到有效截留降水的目的,從而擺脫干旱的困擾。
其次是,幫助每戶農民到“十五”末期都要搞一個有穩定收入的項目。比如,現在朝陽地區的大棗資源非常豐富,以大而甜著稱遼寧地區。很多城市賣大棗的商都打著朝陽大棗的牌子去賣。喀左,朝陽兩縣現在人均擁有棗樹已經達到100株,我們準備在“十五”期間達到全市農民人均100株,250萬農民就是2億5千株,這么大的規模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可想而知。
最后加大農業和農村經濟實用型人才的培訓力度。朝陽地區人才短缺問題一直是影響朝陽經濟發展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此,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十五”期間,全市九個縣區,多個縣區至少要培養出2000人以上的農民經濟隊伍,幫助其他農民銷售農產品。同時每個縣區要建立、完善、擴大一所中等專業技術職業學校,在校生規模2千人以上,以培養農村實用型人才為主,培養出來的人才要留得住、用得上,切實為改變我們的貧困面貌培養后備人才。(記者宋丹雷3月6日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