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人們對經濟全球化前景滿懷憧憬,但是在全球化過程中為什么出現了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究竟如何認識全球化呢?
學者檔案
李慎明,1949年10月生于河南溫縣。中共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畢業。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
主要著作、論文:《戰爭、和平與社會主義》(社科文獻出版社)、《全球化與第三世界》、《21世紀初的我國國際環境和國際戰略》、《中國傳統文化與全球化》、《黨的高級干部應該首先成為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家》、《思想理論素質是領導素質的靈魂》等。
談論全球化不能籠統
記者:怎樣搭上新世紀經濟全球化的航班,這是世界各國頗為關注的話題。您最近在“第二屆全球化論壇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的一些重要看法,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反響。眼下,悲觀主義者逆向思維,提出經濟全球化有十大謊言。世界銀行[微博]也承認,全球化的某些因素,已使最貧困國家受到損害,并使世界貧富差距拉大。您對此怎么看?
李慎明:關于全球化問題,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有過多次重要論述。今年2月26日在會見出席海南博鰲“亞洲論壇”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時,江澤民主席明確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一方面它給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可能,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更多的風險和挑戰。尤其是在舊的經濟秩序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總體上處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在2000年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中,江澤民總書記也曾指出“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經濟全球化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新的挑戰。”“少數國家還借經濟全球化之機,向別國強行推行自己的價值觀、經濟體制和社會制度。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經濟全球化不可能健康發展,并將不利于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共同事業。”
我認為,這是江澤民同志關于全球化的十分重要而深刻的論述,我們應該全面理解深刻把握這一思想,尤其是對他關于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辯證關系的論述,需要進一步加以深入研究和闡發。在這方面,我們的理論工作者似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想就全球化問題的內涵、原則和應對策略方面作進一步探討。
我們不能籠統地談論全球化。因為一般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應該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及其產業的迅猛發展,導致運輸和通訊成本的大幅降低,從而直接推動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和國際金融的迅速發展,以及高新科技的廣泛擴散與輻射,使整個世界經濟空前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從這種意義上來說,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和科技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它有利于促進各國各地區經濟要素在全球范圍逐步實現優化配置,從而提高各自的經濟效益。這種生產社會化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給各國帶來新的難得發展機遇,也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這是大勢所趨,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任何國家、地區和民族都不能或不應被置身其外。置身其外,是閉關鎖國;被置身其外,是被邊緣化。
但是,當今少數強國所主張的經濟全球化,本質上是以這些強國為主導的,國際壟斷資本力圖征服整個世界的過程。就如有人提到的經濟全球化十大謊言所說,少數強國所要達到的全球化,是圖謀建立新的更加不公正、不合理的所謂國際經濟新秩序,甚至還表現為少數國家將其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向全球的浸潤和推銷。這種意義上的全球化,從歷史的長河看,畢竟要被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所代替,決不是人類發展的最終歸宿。
記者:您在“全球化論壇”上提出,當今發達國家主導和支配的經濟全球化包含兩種屬性:一方面,它反映了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先進性;另一方面,它又體現了壟斷資產階級力圖向全球輸出其生產方式乃至其沒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狹隘的利己性。那么,這種雙重屬性,在人類和平與發展的事業中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
李慎明:當前資本主義世界生產力的先進性,是在一定的歷史范疇內,直接推動包括國際貿易、跨國投資、國際金融及高新科技的迅猛發展,促進了人類物質文明的顯著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將造福于人類,因而具有重要的歷史進步意義。但是,就其狹隘的利己性而言,其本質是對五六十年代世界范圍內興起的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民主運動的反向清算,是對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進一步侵害。廣大發展中國家應當積極適應、參與和利用經濟全球化的大趨勢,趨利避害,并逐步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我們應當大聲疾呼,共同倡導一個公正的合理的全球化。
全球化疾呼公正合理
記者:江澤民主席在聯合國[微博]千年首腦會議期間的講話和2000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第八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中,對公正合理全球化的本質內涵已有精辟闡述。請您再具體談談要堅持“全球”的視角,實現世界各國都能廣泛、公平地分享“紅利”的全球化,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李慎明:首先,我們倡導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
眾所周知,1999年世界最富裕國人均GDP(美國為30600美元)與最貧窮國人均GDP(埃塞俄比亞僅有100美元)之比竟達到300:1。而且不少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國內的貧富差距也在拉大。在1977年到1999年間,美國最窮的1/5家庭得到的稅后收入(扣除通貨膨脹等因素)下降了9%,而最富的家庭卻增長了43%。那些靠最低工資維持生計的人,今天掙到的美元按實際美元價格,還比不上30年前的水平。我們呼吁,應當實現全人類、全世界各個國家逐步共同富裕的全球化,而絕不是某些少數人、少數特定集團、少數特定國家或少數特定國家共同體內部富裕的全球化。
其次,我們倡導平等、公正、互惠、共贏的全球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主要是由少數強國主導和推動的。其不公正主要表現在:一是國際產業分工體系的不平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總體上仍在國際經濟中扮演著“世界農村”的角色。二是國際貿易體系的不平等,首先是規則的不平等。現在國際經濟交流和合作中通行的國際慣例和規則,主要是由發達國家制定的,其中有相當多的歧視、損害第三世界國家的極不合理、極不公正的條款。其次是價格的不平等。由于發達國家掌握了世界市場多數商品價格的決定權,因而它們便隨意抬高工業制成品特別是高新科技產品的價格,惡意壓低原材料和各種初級產品的價格。目前,第三世界欠發達國家的債務共計有2.5萬億美元,每年出口25%的收入用于還債,但是這筆債務卻越還越多。為了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就必須把經濟全球化建立在所有國家共贏的基礎之上。
再次,我們倡導共享人類文明和高新科技成果的全球化。
人類文明是幾千年來全世界共同創造的成果,每個民族都為當今世界巍然屹立的科技殿堂建設做出了貢獻。我們在大力提倡并保護知識產權、鼓勵知識創新的同時,應警惕并反對在國際經濟政治和文化交往中以各種理由和借口推行科技封鎖、壟斷與盤剝,行使科技霸權。
記者:實際上,現在美國利用著全世界凈儲蓄總額的72%。
全球共有游資7.5萬億美元,積聚著一個巨大的金融“黑洞”,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國際金融動蕩的“蝴蝶效應”越來越明顯。目前,世界金融市場每個交易日的交易總額高達3萬億美元,但其中98%以上與商品貿易無關。這樣的金融全球化,顯然增大了各國經濟運行的風險,尤其是處于弱勢地位的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新的挑戰,極大地影響著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眼下,人們都在談論著美國經濟是“硬著陸”還是“軟著陸”的問題。美國潛伏的嚴重經濟危機,不僅是對美國,更是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潛在的嚴重威脅。
李慎明:正是這樣。此外,影響人類和全世界各國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根本制約因素,便是經濟全球化造成的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富人、富國消耗著地球上大部分資源;而第三世界國家和窮人卻飽受地球生態環境惡化之苦。因此,我們大聲疾呼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化,以規避金融風險,保護和改善人類生存環境。
當然,要實現公正合理的全球化,我們還必須倡導嚴格遵循聯合國憲章宗旨及原則和公認國際關系準則。
現在世界上少數強國常常是無視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共同原則,連聯合國本身都想控制、操縱,對其憲章宗旨及原則就更不放在眼里了,這必然給人類和平與發展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我們倡導的全球化,應是必須充分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并確定開放的方式和速度的全球化;應是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必須嚴格遵守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不把自己發展模式強加于別國的全球化;應是國家之間互相尊重,求同存異,和睦相處,平等相待,互利共贏的全球化;應是通過和平方式合理解決國際爭端,而絕不應訴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全球化;應是所有各國平等參與和協商解決,而不是由一個或幾個大國壟斷國際事務的全球化。
最后,我們倡導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共存共榮的全球化。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傳統和發展模式。在全球化進程中,我們應尊重不同國家、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的多樣性;同時我們贊成各種各類文化和文明相互學習借鑒,在學習借鑒的交匯融合中構建自己的新的文化和新的文明。隨著全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和全人類思想文化水平的極大提高,全球的生產方式、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最終會實現“大同”;但是,文化傳統、民族特性則會是永久的多元。
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記者:目前以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既是對第三世界的一種嚴峻挑戰,也是全球生產力的一種進步和飛躍。對此,我們除了正視和積極參與之外,沒有別的選擇。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改革開放20多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結果。我們不能因為這樣的全球化一定會帶來種種弊端和可能的風險,就力圖置身其外。您認為我們應該怎樣積極參與,從容應對呢?
李慎明:在開放和參與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都必須結合各自的國情和特點,堅持趨利避害的原則,有所取舍,而決不能照抄照搬。要從本國的實際情況和國家民族的最大利益出發,獨立自主地決定本國參與全球化的步驟、進度與深度,決定參與的方式和方法。針對經濟全球化中資本在國際間流動加快、金融動蕩瞬息萬變的特點,采取恰當正確的方式方法,加強金融監管。
記者:世貿組織是當今世界上的經濟聯合國,第三世界國家在世貿組織內和國際上適當的時機與場合,應當敢于和善于對目前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開展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積極參與各項國際經濟交流與合作規則的制定,積極呼吁和推動不公正、不合理規則的修改。您認為除此之外,還有哪些爭取公正、合理地位的途徑嗎?
李慎明:還可以依據就近組織交換的原則,并利用發達國家內部不同經濟利益的矛盾,倡導建立和發展國際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逐步建立符合第三世界國家經濟利益的真正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這就可以更好地維護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和民族的長遠與根本的利益。我在“全球化論壇”講的這個觀點受到各國代表廣泛贊同。只有敢于和善于斗爭,才能在逆水行舟中,非但不會被西方全球化“化”過去,而且會保持自己國家和民族在經濟、政治和主權上的獨立性,并日益強大起來。
記者:其實,既然壟斷資本的流動和統治日益具有全球性,那么,反對資本的剝削和統治也同樣日趨具有全球性。看來,第三世界不僅有“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這兩個在世界政治、經濟領域具廣泛影響的舞臺,而且世貿組織139名成員國中,第三世界國家就占3/4,只要第三世界國家能進一步認清根本的共同利益所在,進一步聯合起來,就一定能夠有力地推動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并有可能逐步改變經濟全球化的性質,引導全球化朝著有利于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方向發展。
李慎明:的確是這樣的。不過,要有力遏制西方全球化的負面效應,還必須加強對西方全球化動態的科學研究,并對全球化及第三世界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科學的回答。經濟全球化沒有也不可能消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而恰恰相反,進一步證明了其基本原理的正確。在人類邁入21世紀之際,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仍然是最具魅力、最具張力的思想。符合第三世界發展實際的正確理論,需要第三世界各國人民的艱辛實踐和成功創造,需要有良知的政治家、思想家和理論家的總結、提高與創新。我們相信,實現公正合理的經濟全球化,21世紀人類的發展前景將更加美好。(作者:楊曉林李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