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3月05日 14:23 CCTV《中國財經報道》
過去的一年,我國企業的廣告大戰接連不斷,先是家電、藥品后是保暖內衣。由于廣告費可以攤入成本,因此,一些企業廣告費的升高,客觀上降低了國家企業所得稅的征收。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在去年5月發布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中,對企業年度廣告費支出,作出了不超過銷售收入2%的限額規定,以防止企業無限制地將各種支出攤入廣告費。然而,政策出臺了,綜合各方反映算一筆帳后,我們發現,限制企業廣告投入比例,會引發企業避稅及稅負轉移的情況,并不一定能實現國家增加稅收的初衷。 首先,個別企業的確存在利用廣告費膨脹成本、逃避所得稅的行為。對這些違規企業,用2%加以限制,某種程度上確實能增加企業所得稅的征收,但這些企業畢竟只是少數。對大部分企業來講,如果廣告費一旦超過了2%,就意味著每多做10塊錢廣告,就要多交3塊3的企業所得稅,由此導致的一些企業避稅行為就在所難免。一些房地產開發商表示這個政策出臺了,一些企業可能要考慮合理避稅的辦法,比如,和廣告公司暫時不結算。 此外,避稅的方式還有:在集團公司內部關聯企業分攤廣告費;或利用開發區所得稅優惠政策等等。財稅專家認為,國家稅務總局將廣告費的限額封頂,還可能使一些可以打擦邊球的企業竊喜,引發新的避稅行為。比如,廣告費支出沒有超過銷售收入2%的企業,可能會想方設法讓廣告費上升到2%的水平,從而形成一種新的避稅行為。對此,稅務部門應該有所考慮。 除了會產生以上的避稅行為以外,專家還認為:把所有行業的廣告費都框在2%以內,客觀上將增加那些的確需要多做廣告的行業的稅負,特別是那些與大眾消費有關的行業,包括:服裝、食品、飲料、醫藥、保健品、化妝品,乃至房地產。對這些行業來講,多做廣告,就要多交稅。而少做廣告,產品就可能賣不動。中國廣告協會的一位負責人表示:“如果企業的銷售不好,產品賣不出去,由此造成企業收入減少,那么企業所得稅方面的損失又會有多少呢?” 然而,企業作為市場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主體,是不會坐等著產品賣不出去的。企業還是要要打廣告。但是既然不能把本來在5%到10%、知名品牌20%、新產品甚至30%到50%的廣告規模壓縮到2%,那么,超出部分的廣告費將由誰來承擔呢?企業會從自己的利潤里出嗎?一位房地產商說出自己的心里話:“2%的限制太低了,等于增加了房地產企業的稅負,而開發商是不可能負擔的,最終還是會體現在房價里,由消費者承擔。” 企業會把增加的稅負轉移到價格中,那么價格上漲,市場就會需求下降;需求下降,企業銷售額必然下降,如此惡性循環的話,國家征稅的總體稅源就會減少。據了解,目前直接受2%限額政策影響的廣告行業,2001年營業稅下滑已經成了事實:一家省級電視臺就向記者透露,今年一月份他們向稅務部門上繳的營業稅已經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3。 一些專家認為,《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辦法中,對廣告費支出的限制,可能會對政府增加稅收起到立桿見影的效果,但稅收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手段,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因此,有關部門必須意識到,目前的政策可能會使企業在尋找避稅的對策上,有更大的空間,否則,這次對企業廣告費支出進行限制,最終體現在國家整體稅收上,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中國財經報道》,是中央電視臺第二套節目中唯一的一檔財經新聞節目。在1999年和2000年《新周刊》、央視調查等機構聯合舉辦由觀眾投票選出的“中國電視節目榜”評選中,《中國財經報道》連續兩年獲最佳財經節目。 1999年“中國電視節目榜”對該欄目的評價是:中國電視最權威的財經報道節目,既新且快,對各類財經問題的評論有較高的政策水平,政府高層人士和行業巨頭們在節目中極高的出鏡,增加了節目的報道分量。2000年對該欄目的評價是:以百姓的眼光看經濟,以經濟的眼光看社會,迅速崛起為投資時代財經新聞領域的新勢力。面面俱到評論財經動向,一洗以往傳統財經節目對股市的單一報道和對市場的漠視。 《中國財經報道》是成功人士最關注的財經新聞;是投資大眾更便捷的理財顧問。播出時間是每周一至五12:30和19:35兩段。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3:10中央電視臺四套重播12:30的節目。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