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3月05日 14:09 南方網
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 不久前,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今年減稅的可能性不大。 稅務總局局長的講話可以認為是對我國持續3年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注釋。積極財政政策在西方市場經濟國家稱之為擴張性財政政策,它主要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減少稅收兩個方面,可以概括成“增支減收”4個字。1998年以來,為了擴大內需刺激經濟,我國已連續3年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中央已決定今年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我國幾年來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只“增支”而不“減稅”。如增發國債、給公務員加薪、提高社會保障支出水平等以增加政府支出,但在稅收方面,從宏觀整體稅負看,不僅沒有減稅,反而是在超常增稅,這反映在稅收彈性系數(稅收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比)的超常增長上。1997年以前,我國的稅收彈性系數長期小于1,但1997年~1999年大幅度提高到1.98、1.89和1.88,平均為1.92。2000年我國稅收收入完成12660億元,稅收增長率達22.8%,稅收彈性系數劇增到2.85,由于稅收增長率遠超過GDP增長率,使宏觀稅率(稅收收入占GDP比重)逐年提高。西方市場經濟國家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一般考慮減稅,布什新政府刺激經濟的首選財政政策就是大幅度減稅。為什么我國實施積極財政政策不減稅? 實施積極財政政策而不減稅是由我國國情決定的 首先,我國宏觀稅率近年雖逐年增長,但仍然偏低,導致減稅空間不大。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計劃經濟,反映稅收收入占GDP比重大小的宏觀稅率一直偏低。1995年是10%,近幾年雖有較大增長,但目前也只達到14%,不僅比西方發達國家低得多,甚至不如一些發展中國家。宏觀稅率偏低,意味著減稅空間不大甚至已無空間。我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企業負擔過重和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其實質不是稅負過重,而是稅外的“三亂”(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因此,減輕企業負擔和農民負擔,重點不在于減稅而在于治理“三亂”。 其次,我國以流轉稅為主體的稅制結構,降低了減稅對經濟的刺激作用。 擴張性財政政策的減稅主要指減少個人所得稅和企業所得稅。減少個人所得稅(主要是降低稅率)可以使個人可支配收入增加,從而增加個人消費支出,刺激消費需求。減少企業所得稅可以使企業收入增加,從而增加企業投資支出,刺激企業投資。兩者的共同作用是刺激總需求。在西方發達國家,所得稅占稅收的比重很大,減稅對經濟的刺激作用是顯著的。在我國則不然。我國目前稅收主體是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資源稅),其中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占了稅收收入的大約2/3,而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占稅收收入的11.38%和4%左右。所得稅本來就不多,減少所得稅對經濟的刺激作用顯然有限。尤其是我國的市場經濟還不成熟,市場機制還不健全,企業投資和經營行為還沒完全市場化,相當一部分企業對減稅信號反應遲鈍,使減稅的經濟杠桿作用難以發揮。另一方面,目前我國大部分產品供大于求,企業擴大投資十分謹慎,這也在客觀上削弱了減稅對企業投資的刺激作用。 再次,在我國當前情況下,減稅很有可能會大量減少財政收入,影響積極財政政策實施。 我國目前財政收入的90%來自稅收收入,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必須增加政府支出,這需要國家擁有一定財力,而國家的財力離不開一定規模稅收收入的支持。在國家財力主要依靠稅收收入支持的情況下,減稅有可能會大量減少財政收入,從而影響積極財政政策的實施。 減稅不是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政策取向,并非意味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完全舍棄稅收杠桿的作用 有人問,不久前國家稅務總局提出要提高個人所得稅的征收門檻,這實質上就是減稅,它是不是屬于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答案是否定的。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減稅,其目的是為了擴大需求,刺激經濟。而提高個人所得稅征收門檻雖然客觀上也是減稅,但它的目的在于根據我國經濟生活的變化(物價顯著上升、消費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等)對稅收政策進行調整,使稅收政策更加符合我國當前經濟生活的實際,而不是為了擴大需求刺激經濟。因此,不能把它混同積極財政政策。 雖然從總體上說,減稅不是我國積極財政政策的政策取向,但并不意味著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完全舍棄了稅收杠桿的作用。近幾年國家在局部項目上一直采取減稅措施來刺激經濟,如加大出口退稅力度,暫停征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企業投資抵免新增所得稅40%,降低房地產有關稅率等,都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南方日報/林文俏)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