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3月02日 12:57 中國經濟時報
近年來凡是在報刊上發表過幾篇文章的作者都會注意到一個見怪不怪的現象:每當一篇文章發表之后總會收到些諸如“某某同志:你發表在某某報刊上的某某文章被評為xxx優秀論文”之類的通知。打開這些函件,可以發現主辦單位大多是子虛烏有的空頭名目,比如說什么“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勢社科優秀成果征集辦公室”、“跨世紀戰略文叢編輯部”、“山東時代文化研究院”,而聯系地址卻是位于蘭州、濟南、成都、石家莊等城市的某某街道或某某信箱。 函件的大致內容多半是:“經評定,某某的研究成果或發表在某刊物的某某文章被列入某某成果獎的申報項目,請盡快安排辦理申報手續”、“本書稿件除特別邀請國內一些著名專家學者撰寫外,主要從已在有關報刊上發表的文章中選編,經查閱您的某某文章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較強的實踐意義,因此擬編入本書中。若您認為該文不能代表您的最新觀點和最新探索,而以您新近發表或新近撰寫未經發表的作品替代,我們亦十分歡迎”等等。 同時這些來函多要求郵寄訂書費用,并且注明訂閱15冊以上享受何種待遇、20—50冊何種待遇。這些來函幾乎千篇一律地宣稱自己所編的“中國現代文化建設文論大系”或“某某叢書”將由國家一級出版社(似乎永遠也不敢公布真實的出版社名稱)在近期出版(以便催促作者盡快匯錢或轉帳),且費用高昂,經常分上、下兩冊,定價達六、七百元之多。然而細心的人會發現,此類函件上的所有公章,包括所謂“財務專用章”全部是紅色套印的虛擬印章,沒有一個是蓋有真正印章的,以此可見炮制者或發件人做賊心虛,明顯膽氣不足。 近年來這些“垃圾函件”的印刷質量不但有了明顯改善,里面還經常附有銅板紙彩印宣傳單,要求作者郵寄照片和個人小傳并在照片后注明入選微機編號,此外還宣稱將向入選者頒發優秀論文證書。最有意思的是,明明是想騙取別人的鈔票,卻又裝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樣,虛偽地聲稱什么“為保證該書的學術質量與權威性,拒收任何贊助、版面費、圖書包銷費等不合理費用”“但鑒于本書規模宏大,所費人力財力甚巨,本書不向作者贈送樣書,因此懇請入選單位(或個人)積極協助征訂”云云,真可謂欲擒故縱、煞費苦心。 筆者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些名目不同的許多函件有似曾相似之感,雖然換了名目,改了地址,但基本套路如出一轍,手法極為相似。就連行文風格、排列格式都十分相像,很可能系某江湖騙子麾下的一批嘍羅所為。不知是否因為這些年得益于這種具有某種誘惑性的公開欺詐“效益”頗豐而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業務量越來越大,竟然擴展到國內多個地區和城市,分工可能也逐步趨向專業化。 近幾年來僅筆者個人所收到的此類郵件就達數百封之多,這些垃圾郵件成為各單位收發室的累贅之一,有不少人拒絕收取甚至當場撕毀此類郵件。其中借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及其下屬單位之名義的為數最多,并且有不少“垃圾函件”所注明的地址就是四川省社科院內的某某樓某某室。 除了編印出版各類“文集”、“大典”的誘惑之外,還有不少是各種會議通知。有趣的是此類會議不是在風景名勝、度假旅游城市召開,就是包含邊境旅游或出國考察,費用還必須提前匯到或在報到注冊時交納。不用說,幾乎沒有人會自費參加此類“學術考察”活動。不久前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也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和世界經濟研究所所組織的以學術會議為招牌的境外旅游予以曝光,這至少說明知識分子的營壘中也出現了某些利欲熏心、不惜糟蹋自己單位聲譽的敗類(即便是有償轉讓或允許他人借用單位名義也同樣具有參與欺騙的性質和不可推卸的責任)。 本來這種騙術并不高明的做法是很容易被識破的,但事實上卻有不少單位匯款訂書,原因就在于許多所謂“優秀論文”的作者就是單位的負責人,或者是具有一定特殊關系或公關活動能力的個人,因此最終得以用單位公款訂購此類“文集”。看來這種交易并非沒有成本,只不過該成本已經被轉嫁到公共資源之中,少數個人能夠不付成本地被列入名人行列(比如說被收入所謂“中國當代學者大辭典”等各種名目的雜燴之中,《報刊文摘》曾報道說有位中學生也被收入“當代學者大辭典”中),其文章可以被堂而皇之地收入“論文集”中,這種對于特定個人來說的“無成本”的交易又何樂而不為之呢? 由于此類“文集”的編印是以匯款訂書為基礎的,并且在實踐中可以發現越是發表在內部刊物或檔次較低之報刊上的文章,就越有可能得到此類通知的“青睞”,結果愿意匯款的人必定是其文章難以在較高檔次報刊上發表的作者,這樣匯編而成的文集,其學術價值就可想而知了。且不說此類“文集”、“叢書”、“大典”最終有多少能經出版社通過合法途徑正式出版,即便那些已經出版的“拼盤”或“雜燴”,也鮮有收藏與研究價值可言。這些炮制“垃圾印刷品”的文化碩鼠實際上是在利用我們現存的社會弊端與公共資源管理和監督方面的制度缺陷,瘋狂地糟蹋公款、浪費社會公共資源。他們不但浪費了本可用于真正具有建設性意義之事項的錢財,而且還制造了放之無用、棄之心痛的印刷垃圾,并且有可能使子孫后代在閱讀和評價這些印刷品時空耗其寶貴的時間。 此外也有少數個人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真心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因此自費匯款以期得到一本收入自己文章的“文集”。然而,這些善良的人竟然受到肆意愚弄和欺騙,匯款如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幾番查問也無任何回復,為此報警似乎又有些小題大做,甚至都不好意思將此事告訴別人。只好“啞巴吃黃連—苦在心里”。 每每得手之后,此類公開欺詐業務竟然越來越紅火,似乎沒有人能夠把他們怎么樣。筆者曾經讀到若干篇揭露此類行徑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刊登在影響甚大的《南方周末》上,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迄今為止,筆者還不時收到這樣的垃圾郵件,不知這種公開欺詐行徑倒底會持續到哪一天?(夏業良)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