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
|
|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2月21日 14:22 經濟日報
中國家電行業世紀寒流”。 2000年年底,科龍、廈華、創維三家公司宣布預報虧損,其中在香港上市不足一年的創維竟虧損1.2億港幣。三家國內的名牌家電企業亮起了“紅燈”,難道中國家電業真的要走向衰落嗎? “雙刃劍”帶來慘痛 有人說,價格戰是把“雙刃劍”,企業用好了可以先聲奪人,搶占有限的市場份額。用不好,則導致兩敗俱傷,一損俱損。國內家業龍頭企業、曾連續幾年穩做中國冰箱頭把“交椅”的科龍電器,去年底宣布預虧,令業內外一片嘩然。 當時,科龍老總對虧損的解釋理由是:由于去年整個家電經營環境惡化,競爭激烈,價格降得比較低,造成公司整個贏利空間減少。此外,去年公司對經銷商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加上去年處理了比較多的老型號產品。對此說法,有業內人士指出,科龍去年虧損盡管有外部原因,但與其公司高層人員大“換血”,營銷體制、組織結構調整緩慢,創新產品過少等因素不無關系。 與往年家電價格戰不同的是,去年的價格“血戰”不僅使全行業利潤急劇下降,而且已傷及家電的核心企業。如去年8月公布的中期業績表明,長虹和康佳的主營業務利潤分別下降20%和11%,凈利潤則雙雙下跌40%。雖然目前去年全年家電整體情況統計數據還沒出來,但種種跡象表明總體狀況并不樂觀。 當國內家電價格戰打得難解難分之時,一些被稱為“水土不服”的洋家電市場占有率卻在悄悄上升。據賽諾公司對全國35個城市106家商場的最新統計表明,截至去年8月,以伊萊克斯、西門子、三星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市場占有率已達到28.1%,這是繼1999年市場份額達到21%后,國外品牌創造的又一個高點。 一位彩電廠家人士感嘆:幾經價格戰后,想不戰已身不由己,為了維持正常運轉,一些型號甚至要賠本賣出,可謂“飲鴆止渴”!對于家電來說,“成也價格,敗也價格”。由此看來,凡是違背了價格競爭原則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競爭迫使調整“提速”家電連年不斷的價格戰硝煙,導致利潤嚴重縮水,一些企業終于認識到僅靠單純的價格戰難以維持生存,因而紛紛實施聯盟戰略、多元發展,內部調整、產業轉型等方式,降低行業發展風險,加快企業勝出步伐。去年以來,飛利浦與長虹攀親、科龍與小天鵝結盟;格蘭仕巨資進入冰箱、空調領域;TCL、長虹收購兩家空調器廠;海信與浪潮合并后從傳統家電業轉型為以信息服務業為主的企業;科龍、海信、康佳內部調整老將讓位,新將掛帥,此舉表明,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的序幕已經拉開。 競爭迫使企業調整和創新“提速”,調整離不開創新,而創新又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動力源。 首先,企業要有極具市場競爭力創新產品,快一步搶占市場。去年國內家電市場新概念、新產品層出不窮。如長虹具有世界高科技水平的“精顯”彩電,海信推出的環保健康型彩電,康佳上市的“七彩小畫仙”等等。 其次,適應市場快速多變的創新營銷戰略,開拓國內外市場。去年10月以來,繼北京國美電器宣布1800萬“買斷”廈華彩電之后,國內家電業掀起了商業資本向企業“定向買斷”的熱潮。各地大商場及大型家電專營店也紛紛一試身手,銷勢之旺出人意料。此外,近年海爾、科龍、康佳等名牌家電企業紛紛在海外“安營扎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產品出口大幅增加。 再次,市場經濟呼喚創新機制和管理,而機制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去年春蘭集團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第一個在大型國企成立民選董事局和10億元的職工量化配股計劃,以及民主直選董事局主席,這在國內大型企業中尚屬首次。同時,春蘭集團決定,從集團公司40億元凈資產中,拿出25%對經營層和員工進行量化配股。企業發展的速度越快,管理水平也要相應的快馬加鞭,否則必將影響企業發展的進程。 激烈競爭不意味衰落近年,部分大商場退出家電經營,家電名牌企業出現虧損,一些企業開始轉型。但業內專家認為,競爭激烈并不意味著中國家電業就此衰落。 去年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同信息產業部、國家信息中心、國家輕工業局等單位對中國未來5年城市家電市場的調查結果便證明了這一點。調查數據顯示,未來5年內,電視機的預期購買率接近20%,電冰箱、洗衣機、影碟機等產品的預期購買率都在15%左右,而空調器的預期購買率高達24%。若考慮廣大農村市場的需求,國內家電市場總體將處在平穩上升的發展階段。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0年1月—11月我國生產電冰箱同比增長12.4%,空調器同比增長32.3%,洗衣機同比增長6.8%。中國家電產品出口總額達52億美元,估計全年家電出口總額將達到55億美元,同比增長約30%,家電出口貿易順差為38.9億美元。從以上幾個家電產品看,2000年中國家電工業的生產有較大幅度增長。 據業內人士預測,2001年國內家電行業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由于外資、鄉企和民營企業的不斷加入家電領域,中國家電業將繼續演繹壯懷激烈的產業重組和行業調整。在未來5至10年內,中國具有一定規模的家電企業將從現在的20多家減少到5至6家,產業集中度將逐步提高。 正當國內一些家電企業考慮淡出市場之際,海外軍團卻加緊了進軍的步伐。去年10月,韓國LG投資1.5億美元,在長沙建成29英寸全平電視和33英寸超大型電視顯像管。要知道,每一個“洋大腕”都不會忽視中國這個大市場。 今后,隨著科技和網絡新經濟時代的來臨,中國企業將在管理、技術和科技含量諸多方面積蓄足夠力量,迎接國際市場的挑戰。在國內,城市家電市場已經飽和,農村市場的開發難以到位,在時間差和空間差的夾縫中怎樣生存,中國家電企業任重而道遠。 記得美國GE公司韋爾奇先生曾說過,“理解中國市場的關鍵字眼是耐心”。而未來中國家電企業的成功關鍵則是兩個字“創新”。(作者:艾芳)
|
網站簡介 | 用戶注冊 | 廣告服務 | 招聘信息 | 中文閱讀 | RichWin | 聯系方式 | 幫助信息 | 網站律師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