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入世后各經濟區域將因合作獲得最大利益
http://whmsebhyy.com 2001年01月20日 07:56 中新社
中新社香港一月十九日電(記者游夏茵) 中國大陸與臺灣加入世貿組織后,兩岸的市場在擴大對外開放、直接面對全球競爭的環境下,經濟發展規劃和結構調整勢在必行。種種改變對海峽兩岸、也對香港帶來沖擊與發展的契機,各經濟區域惟有加強合作,才能在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上述觀點是來自海峽兩岸及香港的學者的共識。由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主辦的“世貿會與兩岸三地經濟前瞻——財經智庫會議二00一”今明兩天在此間舉行,北京改革開放論壇、臺北“臺灣綜合研究院”、香港政策研究所、香港明天更好基金等機構共同參與協辦。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石小敏認為,今后十到二十年,與經濟全球化相伴隨的是經濟區域(集團)化的顯著推進,可能逐步形成歐洲、美洲、亞洲三大經濟板塊格局。而亞洲各國的開放改革與結構調整,為亞洲各國以至全球范圍的經濟合作提供動力與機遇。其中,尤以中國大陸不斷深化的改革以及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市場經濟的發展,成為最具活力的推進力量。他談到,目前在亞洲,東盟經濟合作圈、華南經濟圈已見雛型,東北亞經濟合作圈在醞釀之中。其中,以港、澳、臺、閩、粵、深(圳)為中心地帶的華南經濟圈其經濟合作的互補互利性最強,民間合作意愿最大。去年十二月在澳門召開的一個國際研討會上有專家提出,可在華南經濟圈各經濟體之間成立高層次協調機構,建立對話機制和定期協商制度,將官方、民間和研究機構的積極性與智慧調動起來,共同促進這一區域的經濟合作與發展。這是個很好的建議。多位與會學者談到,在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挑戰下,區域性的合并與合作是世界范圍的經濟發展潮流。中國大陸與臺港澳地區加強協作,可結合各方的優勢,獲得更大的保障與發展。北京的學者華曉紅進一步提出,今后應該加強研究入世后中國的幾個經濟區如何合作,充分利用加入世貿后的條件,把利益做到最大。臺灣“綜合研究院”的梁榮輝在發言中,詳盡闡述了加入世貿組織后兩岸經貿體制及市場的變革。他說,隨著經營環境的轉變,大陸已經成為港臺兩地最主要的投資地點,投資區域有從南到北、再從東到西的移動態勢;經營規模也由小到大,甚至與美日等大財團結合;經營項目由勞力密集轉向知識密集或資本密集,逐漸挑戰臺灣當局的“戒急用忍”政策。他認為,臺商結合跨國公司,以香港為據點,著眼于大陸市場的營運模式,仍將促進香港的經濟活力。未來兩岸加入世貿后,短期內香港將繼續扮演活躍的中介角色。長期而言,三地會持續以具有比較利益的產業分工運作模式發展,未來在資訊科技產業的三方面合作將是引人注意的重點。 (完)
【發表評論】【關閉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