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中國保險報》副總編
一個知識分子,一個計劃體制培養訓練出的知識分子,愣就造出個聯想,造出個能在市場上摔打的聯想。對于IT,對于網絡,柳傳志埋頭苦想,想清楚了撒腳就跑,急急地擠進新經濟。
曲向東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記者
腳踏實地,眼望蒼天,虛實結合,招數非常人可比。且不去管從股市斂來的幾十億港元閑錢,單就是用傳統業務和新興業務互為支撐這一點,就沒有第二家可比。還有誰“燒”得過聯想?收購贏時通,投資新東方網校,與湘財證券和中國銀行的合作,更是在一片虛無中走出了八卦梅花樁,步步踏實。
方泉《證券市場》周刊主編
收購贏時通,使網絡經濟不再離地,實現傳統產業與網絡經濟的互動互利。
謝寶康《中國經濟時報》總編助理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評價企業家面對變革的態度時說:“至今大家已經接受了變革不可避免的事實,但是談到變革,仍然不免有如談到死亡和繳稅的意味,能拖延則拖延,沒有人會熱烈地張開雙臂去擁抱。”
但柳卻是其中少有的、會張開雙臂擁抱變革的人,不僅如此,柳還是那種主動地變革自己的企業模式的企業家。聯想近年來在PC市場乘勝追擊,一路成長為中國第一、亞太地區前三、全球市場的十大品牌之一,這對于一個中國企業來說已經足以自豪。但柳卻在不斷地變革自己,從代理外國品牌的產品到推出自己的品牌PC,從一個傳統IT廠商到推出FM365網站再到并購贏時通,從依靠技工貿起家到在國際資本市場的成功運作,從一個垂直型的企業集團蛻變為兩個相對獨立的現代公司,這一系列的變革,如果沒有一個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眼光是不可想象的。
在柳身上正應了一句著名的管理箴言:“在新經濟時代,只有變才是唯一不變的法則”。
面對即將到來的WTO,面對已經到來的全球化,柳可能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心中有數的企業家之一。
胡延平[微博]《互聯網周刊》總編
中國企業界唯一有能力而且唯一一個曾經教訓過股市的人。
1998年的時候就有不少人批評聯想,說PC都“后”了聯想還在那里磨蹭,而2000年的這個時候聯想依舊在續寫PC不死的神話。對于PC柳傳志有一句話:“我們自己該怎么做還怎么做”。在2000年下半年網絡股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時候,聯想的業績卻有著一倍以上驚人的增長,股價因此始終堅挺。柳是中國企業界唯一有能力而且唯一一個曾經教訓過股市的人。1998年的時候就有投資銀行鼓動聯想在NASDAQ分拆上市,當時聯想的股票在那里只是有一些柜臺交易,但是柳一直認為NASDAQ不是聯想一類PC企業的淘金之地。1999年網絡看上去熱得不做都不行了,聯想卻始終按兵不動,最終愣是靠業績使股價在香港一路飆升,并入選恒生指數股。2000年聯想姑且聽之任之,前前后后從香港股市拿回了近30億元人民幣資金。
劉洲偉《21世紀經濟報道》副總編
2000年是聯想跳躍的一年,由于對互聯網概念的領悟,聯想成為國內.COM運動中最殷實的贏家,真金白銀幾十億港幣,但這不是.COM們一夜暴富式的狂想,是聯想在利潤微薄的PC業多年辛苦耕耘的必然邏輯結果,是當年柳傳志冒著風險堅持他的“香港戰略”的豐厚回報。以實業家的信用,玩資本家的游戲,柳如魚得水。聯想轉型,老柳也面臨著轉型,角色跳躍之間掩不住英雄本色。
方向明《三聯生活周刊》副主編
柳的轉型是穩健的,在資本市場的網絡泡沫中,能夠保持清醒意識的企業家不多。柳率領的聯想團隊是一支“斯巴達克鐵軍”,能夠在一周之內將9000員工一分為二,而且沒有震蕩,柳的交接班運用了極高的政治技巧,完全是平滑過渡。
胡泳《互聯網周刊》編委會主席
在“技、工、貿”之外還得加上“資”。
殷智賢《時尚·先生》主編
中國企業發展的瓶頸從來都是領導,但柳卻以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為聯想突破自身瓶頸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聯想能夠在每一次市場轉型時銳氣十足和柳能夠放權又善于為新一代領導人提供助力有莫大的關系。但愿中國的企業家,尤其是創業一代的企業家能有此胸襟和能力,中國需要世界型和世紀型的企業。
蘇文洋《北京晚報》經濟新聞中心主任
柳傳志今年的亮點,并不在PC企業向互聯網企業轉型,而是把聯想一分為二,將兩桿大旗交到了楊元慶和郭為手中。在中國企業中,如此漂亮、高難的薪火相傳動作,實為罕見。這一事件的意義,將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才能凸現。
汪文斌中央電視臺經濟部主任
柳傳志正在開創企業信息化的工作,這一事情意義深遠,他不僅將自己帶入了互聯網業,而且正在幫助中國的企業進行信息技術的運用和改造,這是一項需要有人來做領頭羊的事情,柳因此成了一種新技術的標志性人物。
《北京青年報》年度財富人物評選活動迄今為止已舉辦了兩屆。經過本報編輯部的反復篩選與取舍,我們從2000年影響過我們經濟生活的人物中選取了31位,供參加本次評選的海內外主流媒體財經記者作出自己的判斷。
媒體的力量來自于理性的判斷。參加今年《北京青年報》財富人物評選的記者共有60名,他們分別屬于海內外主流媒體。我們相信,他們的理性判斷將有助于我們對“財富”的再次發現。
幾乎沒有太多戲劇性的場面,2000年度“《北京青年報》財富風云人物”的稱號落在了聯想集團[微博]總裁柳傳志的頭上。和去年這一稱號由柳傳志和張瑞敏兩人分享的結果相比,今年的評選可以說落差頗大;在計票過程中,柳傳志一路遙遙領先,囊括了25張選票,把其他所有候選者都落在后面。
雖然在情節上少了些許戲劇性,但應該說,這個結果并不讓人感到意外。而另一個可以互為印證的結果是:由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主辦的2000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日前揭曉,柳傳志同樣以高票躋身十大“年度人物”榜首。
應該說明的是,得票多少并非對所有候選人年度業績的衡量,而讓參加本次評選的海內外一流財經記者們投下一票的決定性力量,在更大程度上還是一個無法量化的影響力因素。當然,我們也曾為所有評委們規定了五個略帶剛性色彩的指標:企業創新能力、管理水準、擴張速度、行業地位和公眾形象。
為什么是柳傳志
嚴格來說,在中國的互聯網運動中,聯想是遲到者。但柳傳志以其一貫的謹慎認為聯想不算晚,他看得很清楚:“網絡公司形成利潤還有很長的路,資本市場能托多久,自有資金能否撐得住,很多公司過早跟風,根本不清楚憑什么賺錢或拿什么再融資。我做事的原則是,知道河對岸的目標,知道過河的方案,知道消耗多少資源。現在目標還在漂移,河水深淺還不是很清楚,拿不穩的事我都不做。”柳傳志謹慎,但并不意味著保守,更不意味著一味拒絕資本市場的新游戲規則。2000年3月,聯想宣布與香港盈動合作,股價一路摸高至70港元,躋身于香港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之列,更重要的是,聯想以全面介入互聯網的姿態獲得香港投資者的認同,從資本市場拿回了28億港元。
去年4月,柳傳志主持了聯想16年歷史上的第三次大手術,聯想被分拆為“神州數碼[微博]”和“聯想電腦”兩大主體,由此完成了主動的戰略轉型。在2000年的聯想節拍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家國內PC巨人的轉型,還看到柳傳志對于企業戰略的深思熟慮已臻化境。
這一年,聯想完成了向互聯網時代的歷史性跨越和新業務領域的遷移,卻又在網絡的虛熱與泡沫中保持著清醒頭腦,這一點在國內傳統大企業的轉型中當屬罕見。
2000年財富風云人物,舍柳傳志其誰?
財富人物“變陣”
與去年入圍的前20人相比,我們發現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除了張瑞敏、王志東、張朝陽、倪潤峰和丁磊仍駐留在人們的視網膜上以外,其他所有的財富人物都已“變陣”。這種巨大的起伏讓我們隱約地意識到,在人物“變陣”的表象下面,某些傳統的游戲規則或價值觀似乎正在暗暗地被修改甚至被全面顛覆。城市的季風在向哪個方向吹?
劃分中國企業家團隊可以有多種標準和方法,結果也因人而異。我們的基本判斷是:我們實際上正處于一個新舊交接的時期,柳傳志、張瑞敏、陶建幸、倪潤峰等人大體可歸為新中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他們崛起于大規模工業制造領域,他們的企業治理經驗基本來自本土,未必能徹底完成引領我們走向世界的使命。而網通公司田溯寧、亞信公司丁健這類“海龜(海外歸來)派”正在就位,和第一代企業家相比,他們的優勢就在于具備國際視野,熟悉國際化的企業運作規律,同時開始儲備經營管理的經驗。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企業要真正完成全球化的角色轉換,可能需要借助于即將崛起的新一代企業家。
財富正在“遷移”
世紀之交,中國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角色是獨特的:一方面,我們的工業化運動尚未完成,另一方面卻又站在了以信息文明為特征的新經濟門檻上。我們將何去何從?
在經濟學家看來,研究財富的多寡顯然沒有觀察財富的遷移來得有意義,畢竟財富只是某種社會學的符號而已。在世界經濟的歷史斷層上,中國實際上曾在19世紀前吸引和吞噬過全球白銀貨幣的一半,經濟學家把這一切歸因于“中國人民在世界市場上所具有的異乎尋常的巨大的和不斷增長的生產能力、技術、生產效率、競爭能力和出口能力”。反過來說,我們后來之所以喪失了對財富的支配權,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述諸種能力的缺位,而這無疑又與企業家在歷史舞臺上的長期缺席有關。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的財富大部分靠“肌肉經濟”獲得,或者說大規模的工業制造,真正來源于“頭腦經濟”的財富仍微不足道。而今年讓人感到有些欣慰的是,“全球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股票上市后獲得近億元財富,這顯然是開了個頭。然而真正的挑戰還在于,在互聯網顛覆性的力量支配下,傳統的游戲規則已經被改寫,偏偏我們對新的基本規律并不了解。對于這一點,甚至連柳傳志也看不懂:“現在好像游戲規則改變了,但其中的規律是什么?”
看不懂其實不要緊,我們也不指望經過這樣一次對財富人物的檢閱就看出端倪。按照柳傳志的說法,摸清規律并加以總結,是他從經驗向智慧飛躍的必由之路。沒有人會頑固地死守著傳統不放,拒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經濟,我們現在所缺少的只是充滿激情的探索與義無反顧地前進。
誰能超越柳傳志
作為一位行走于天際的企業家,柳傳志早已超脫凡念。在聯想15周年的典禮上,55歲的柳傳志說過:“5年后,如果我還以現在的身份做聯想主題報告的話,就意味著聯想發展得不好。”同樣地,如果柳傳志一直以高票當選為本報一年一度的財富風云人物,可能意味著我們的企業家團隊出現了嚴重的斷層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需要的不僅是更多柳傳志式的財富人物,而且是能夠最終引領我們觸摸到整個世界的企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