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預期理論研究述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3日 19:29 中評網 | |||||||||
張曙光 -、我國預期理論研究的回顧 在我國經濟學界,重視和研究預期理論是近一兩年的事情。在此之前,預期理論似乎只是西方經濟學的專利,盡管前幾年我國經濟學界存在著一股引進熱,但對預期理論這一
據筆者所及,國內第一篇以通貨膨脹預期為核心概念的論文,首推樊綱的《論“公開宣布的通貨膨脹計劃”》2。該文借助于通貨膨脹預期這一理論工具,論證了公開宣布的通貨膨脹在實現實際經濟計劃目標方面是無效的通貨膨脹。 國內首次提出有關我國通貨膨脹預期的測量數據的論文是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通貨膨脹問題”課題組提出的第一個研究報告:《我國通貨膨脹的綜合治理問題》3。該文利用自己建立的通貨膨脹模型預測出,在我國1988年的通貨膨脹中,“通貨膨脹預期所占的份額為10個百分點”。該文是中央財經小組組織討論的治理通貨膨脹的四個專題報告之一。 到1989年第一季度,有關通貨膨脹預期的討論和論文明顯增加,主要有: l月12日,《財貿經濟》召開第二次通貨膨脹問題討論會,張曙光以《我國的通貨膨脹預期》4為主題發言,指出“八九風暴”(指1988年8、9月份全國各地發生的擠兌、提款、搶購風潮)標志著通貨膨脹預期在我國已經形成。進而分析了我國通貨膨脹預期的類型、形成的基礎和條件,形成的過程和機制,認為我國通貨膨脹預期從少數人的行為變成社會大眾的共識和集體行為,是一個社會的學習過程,大致包括生成階段、傳遞階段和反饋階段,指出預期是通貨膨脹加劇或減緩的重要因素,提出實行反通貨膨脹政策要考慮預期因素。 戴睿發表了《合理預期與宏觀管理》的文章,在介紹西方預期理論的基礎上,研究了我國經濟中的預期問題,指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和不斷深入,“經濟主體在選擇和決策方面有了一定的自主權,經濟中市場調節的部分不斷擴大,同時個人利益、局部利益也得到認可和某種程度的鼓勵。在這種情況下,預期行為對經濟的作用自然由潛在變為現實。這一點,在當前我國的經濟生活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5。 張寶群發表了《論通貨膨脹預期》一文,以理性預期理論為依據,區分了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兩個概念,分析了通貨膨脹預期的傳導途徑,進而強調指出:“(1)貨幣政策對伴隨有預期的通貨膨脹無可奈何,關鍵是防止通貨膨脹預期出現……(2)防止通貨膨脹預期有賴于各項經濟政策相互配合……(3)物價改革應該以消除通貨膨脹預期為前提6。 張其佑、賈渠平在《通貨膨脹預期是加劇通貨膨脹的重要誘因》7一文中指出,通貨膨脹環境是通貨膨脹預期產生的客觀條件,推動物價上漲是通貨膨脹預期的必然后果,改善通貨膨脹環境是消除通貨膨脹預期的根本出路。 1989年3月1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國家計委經濟研究中心綜合組等10個單位舉行我國通貨膨脹問題討論會,通貨膨脹預期是會議討論的三個專題之一。表明通貨膨脹預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問題受到經濟學家們的重視。吳敬璉、烏家培等在大會發言中都專門討論了預期問題,李拉亞、張曙光、楊仲偉、樊鋼、左大培、劉永強向大會提交了《我國通貨膨脹預期研究》的論文,該文提出用“剩余法”測定通貨膨脹預期,并據以測得我國1988年通貨膨脹率18.5%中,預期的影響約占8個百分點,進而分析了研究通貨膨脹預期的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論述了通貨各個經濟主體行為的影響。8 接著,李拉亞還發表了《通脹加劇是預期影響、物價上漲有心理因素》”9和《預期理論對我國經濟學未來發展的影響》10的文章,進一步論述這一問題,指出1988年一般貨幣沒有顯著增長而物價出現明顯上漲是由于通貨膨脹預期所致,提出近中期治理通貨膨脹的指導思想是: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利率,降低預期。其中,前一篇文章曾作為參閱文件,印送中央財經小組、國務院常務會議、計劃、財政、銀行、物價諸部門,進行研究討論。” 馬建堂寫了《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一文,指出我們在通貨膨脹的理論研究和制定實際對策中,要把預期因素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上,忽視它不對,過份夸大它的作用也不利于通貨膨脹的真正克服。11 6月16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通貨膨脹問題課題組提出了第二個研究報告《關于滯脹的標準、可能性和防止對策》,認為通貨膨脹預期改變了貨幣供應增長和物價上漲的關系,不僅使通貨膨脹居高不下,而且通過對消費者和生產者行為的影響,損壞了有效供給增加的活力和潛力,從而造成生產停滯。強調在治理通貨膨脹和防止經濟停滯的對策建議中,要堅持緊縮、優化結構,提高利率,降低預期的思想。12 二、我國預期理論研究的特點 從以上綜述可以看出,我國預期理論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以研究通貨膨脹預期為突破口。經濟行為主體對各種經濟變量存有預期,通貨膨脹預期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西方經濟理論界近20年關于預期理論的研究,把著重點放在通貨膨脹預期上,我國預期理論研究的興起,也從研究通貨膨脹預期入手。東西方經濟理論發展中的這種不謀而合現象表明,偶然之中也有必然。通貨膨脹是經濟系統運行的綜合癥,通貨膨脹預期也就綜合反映了人們對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總體判斷,綜合地反映出人們對經濟系統可能施加的影響。因此,抓住了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也就在錯綜復雜的經濟運動和多種多樣的預期行為中,抓住了主要矛盾。 2.是實踐需要發展起來的理論。經濟改革的深入,企業自主權的擴大,消費者經濟行為的復雜化,市場機制的引入,為我國各個經濟行為主體進行經濟預期提供了客觀基礎,連續多年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及其在1988年的突然加劇,顯示了預期在通貨膨脹上升中的推波助瀾作用,使人們看清了研究通貨膨脹預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我國預期理論的研究,是針對如何認識、治理通貨膨脹這一重大而緊迫的現實經濟問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在豐富的實踐土壤里播種和發芽的。事實上,預期理論的研究已經落后于預期的實踐了,它是經濟實踐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新事物。 3.尚未形成自成一體的理論。由于我國預期理論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討論和論文大多是就事論事的現象描述,缺乏高度的抽象概括和深入的實證分析,還沒有深入到人們的預期是如何影響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及其相互關系這一深層次的問題上來,也就是說,在總供給和總需求的行為方程上怎樣考慮預期的影響,引入預期變量,還未見到有研究成果問世。因此,目前的預期只是作為一種概念、一種現象提出來的,還沒有達到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提出和研究的水平。 4.試圖探索我國自己預期理論研究的道路。在西方經濟學中已經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預期理論,其中以理性預期理論最引人注目,我國的經濟運行與西方國家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引進西方的預期理論。從前面的綜述中可以看到,我國研究預期問題的絕大多數學者都沒有直接把西方的預期理論作為自己的理論基礎,而是試圖從中國實際情況的描述和分析出發,得出自己的理論結論。當然,在前面提到的論文中,都程度不同的存在著學習西方預期理論,吸收西方預期理論的某些思想為我所用的情況。學習而不照搬,批判吸收而不簡單盲從,我國預期理論研究的起步階段就基本上堅持了這-良好的學風。只要繼續堅持這樣做,我國預期理論的研究一定會得到健康的發展,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 5.定性分析多而定量分析少。西方經濟學在研究預期理論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有的問題甚至是從定量分析中引伸出來的。如模型參數的穩定性問題,理性預期理論認為,經濟模型的參數僅僅由過去的數據給定是不正確的,由于經濟環境的變化,模型的參數不一定是穩定的,過去的數據難以說明現在的問題,更難以說明將來的問題。這無疑是對經濟預測的一個發難,涉及到預測的技術可行性和預測結果的可靠性問題。在我國經濟理論研究中,長期存在著重定性分析輕定性分析的偏向,預期理論研究也明顯地帶有這種先天不足的胎記,但是,由于涉及到上述模型參數的穩定性等一系列問題,我國預期理論的研究必將走向一條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道路。這將對我國經濟理論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傳統的知識結構必須更新,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 三、我國預期理論研究的影響 預期理論的產生,對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已經產生并將繼續產生重大的影響。早在本世紀30年代,凱恩斯就提出了預期問題,并將它作為其宏觀經濟理論的主導思想,認為預期是影響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重要因素,是導致經濟波動的決定因素。但在凱恩斯那里,預期是作為外生變量看待的,其本身尚未構成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在凱恩斯以后,特別是近一、二十年以來,預期理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外推性預期、適應性預期、理性預期相繼問世,預期已成為經濟系統的內生變量,其本身也成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特別是理性預期理論的提出,動搖了西方經濟學的基礎,使整個西方經濟學的方向和進程發生了一種革命性變化。可以說,沒有現代的預期理論,也就沒有西方的現代經濟學,預期理論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西方現代經濟理論的發展格局。 有鑒于此,考慮到我國經濟實踐和經濟理論的發展,我們可以大致判斷,預期理論的發展,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影響我國整個經濟理論的發展,進而也可以看出未來我國預期理論研究動態的大致方向。 1.預期理論將在改造傳統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中發揮主要作用。傳統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是不研究預期問題的。因為預期首先是一個社會心理問題,其形成離不開人們的心理活動,而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只研究人、財、物的經濟運動,不研究人們有關經濟生活的心理活動和行為,因而,在傳統理論中,人往往只是作為勞動力、作為投入要素,而不是作為有思想、有感情、有抱負、有追求的人來看待,雖然傳統經濟學強調研究人的生產關系,但這種生產關系往往是抽掉了人們的心理活動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為的關系。不僅如此,傳統政治經濟學對于研究經濟生活中的心理活動曾大興問罪之師,不分清紅皂白將其統統斥之為資產階級經濟學庸俗化的表現。這不僅縮小了經濟學理論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范圍,而且加深了傳統經濟理論的機械論和形而上學色彩。其實,在經濟生活中,人們的心理活動并不完全是主觀的,它不僅具有客觀的內容,其形成也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人們的社會心理實是如此。預期雖然來自人們的心理活動,但并不限于心理活動,當預期由個別人的行為變成社會大眾的共識和集體行動時,它所具有的客觀性質和客觀內容就分清楚了。如果只研究人、財、物的經濟運動,不研究各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及其行為動機,不研究人的經濟心理和預期行為,那么,政治經濟學仍然是一種見物不見人的理論,經濟學研究也只能隔靴搔癢,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發展還走不出它的孩提時代。研究預期理論和人們的經濟行為及其心理動機,不僅可以擴大經濟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范圍,而且可以從根本上改造傳統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使經濟學理論的研究真正以人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經濟關系為中心內容,使經濟學描述和分析的東西真正成為有血有肉、活靈活現的經濟關系。 2.預期理論在宏觀經濟理論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宏觀經濟理論中,關鍵的行為方程如總供給、總需求、物價水平、就業水平等,都與預期密切相關,都要充分考慮預期的作用和影響。預期理論研究在我國的興起,已使我國剛剛誕生不久的宏觀經濟學產生了一陣忙亂,宏觀經濟學家們將對自己的理論和論據進行重新估價,并將逐步采用一套新的研究方法。“經過這番演變,在更深刻、更徹底得多的宏觀經濟學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一種新思潮12。” 3.預期理論對宏觀經濟模型的建設將產生重要影響。傳統的宏觀經濟計量模型是用過去的數據來給定現在的宏觀模型的參數,又用這種現在被給定的參數去解釋未來。預期理論的產生,將使經濟學家們不再滿足這一傳統的建模方式,他們將試圖探索更好的建模方式,這種方式將不僅會考慮過去,而且會放眼未來。模型結構選擇、模型變量選擇、模型參數確定,都將因充分考慮到預期的影響而更接近于實際、更能反映實際。 4.改變傳統理論制定政策時的思維方式。與前述傳統理論忽視人們的心理活動及其所支配的人的行為密切相關,傳統理論在制定經濟政策時的思維方式是,把人簡單地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如同生產中使用的生產工具和原材料一樣。按照這種思維方式,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就能得到多少產量。在這里,人們只能被動地聽從政策制定者的擺布,而不存在他們對經濟系統的反作用。隨著預期理論的產生,這種思維方式將會改變。在制定和實施經濟政策時,就會考慮到隨著政策的變化,人們的預期也會或遲或早地發生變化。于是不僅需要考慮到政策對人們的制約作用,也要考慮到人們對政策的反作用。這一事實也會促使經濟學家進一步探索經濟理論,提高經濟理論解釋實踐、指導實踐、制定政策的能力。目前,我們在制定政策時出現的一些困難,如一些看起來很理想的政策,在實際執行中由于企業存在著普遍的預期,導致你有政策我有對策的情況,使得政策執行的結果很不理想,甚至適得其反。這種情況隨著預期理論研究的深入,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我們可以依據人們的預期心理和行為,來制定和實施比較行之有效的經濟政策。 總之,在我國經濟理論界,預期理論的研究還是個新事物,已經發表的有關論文不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質量上,都遠遠不夠,理論研究仍然嚴重地落后于經濟實踐的發展。但是,我國的預期理論從一開始就深深地扎根于實踐的沃土之中,雖然現在還比較弱小,但卻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美好的前景。只要我們勤于耕耘,認真探索,它就會蓬勃地發展壯大起來。 原載:《經濟學動態》,1989年第12期 注釋: 1、本文系與李拉亞合作。 2、參見《理論信息報》1988年9月19日。 3、參見《經濟研究》1989年第3期(1988年11月28日刊于國家信息中心內部刊物《專題研究報告》)。 4、參見《財貿經濟》1989年第3期。 5、參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1989年第2期。 6、參見《金融研究》1989年第2期。 7、參見《國內外經濟管理》1989年第2期。 8、參見《經濟日報》1989年3月10日。 9、參見《經濟參考》1989年3月28日。 10、參見《經濟研究》1989年第5期。 11、參見《經濟參考》1989年5月9日。 12、參見國家信息中心《專題研究報告》1989年第4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