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上半年宏觀經濟分析:外需收縮靠內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3日 18:11 中評網 | |||||||||
張曙光 郭金龍 內容提要: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穩中趨緩,與國際經濟急劇失速的影響有關,其影響的另一面是外資流入速度的加快。不過,內需啟動的作用是主要的,住房消費和投資的活躍,正在成為達到小康以后拉動經濟增長的自主性引擎和新的增長點。公眾預期穩定是一個重要因素,特別是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成功,實現了全民意志的和諧統一和舉國上下的空
一、總量態勢 1. 國內生產總值和工業生產平穩增長 上半年我國經濟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穩中趨緩,國內生產總值達42942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二季度增長7.8%,比一季度略有下降。第一產業增長2.4%,夏糧減產,初步統計比上年減少491萬噸,下降4.6%;第二產業增長9.7%;第三產業增長7.0%。 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達12,811億元。其中,重工業增長12.7%。快于輕工業3.5個百分點。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冶金工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四大行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1.5%,拉動工業增長4.6個百分點。 第二季度企業生產經營整體狀況保持穩定發展的態勢,企業景氣指數為125.1,比一季度提高6.5點,比上年同期提高3.5點。企業勞動力需求景氣指數為92.5,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8和4.5點,是近年來的最好情況。特別是建筑業企業用工大量增加。 2,消費價格總水平小幅攀升 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1%,呈小幅攀升態勢。其中,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漲幅過大,達9.3%,居住價格上漲1.8%,但食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價格仍在繼續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0.3%,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8%。 3,下崗職工再就業率創歷史新低 目前,城鎮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已達1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基本未變。從 1998- 2000年,下崗職工再就業率逐年下降,分別為50%、40%、35.4%,今年以來創歷史新低。一季度末,全國國有企業下崗職工653萬人,只有33.1萬人實現了再就業,再就業率為4.8%,比去年同期下降2.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解決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問題取得了新進展, 93.3%的下崗人員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其中 99.9%領到了基本生活費,98.4%由中心代繳了社會保險費。從今年開始,下崗的國有企業職工直接享受失業保險,有著中國特色的 "下崗" 一詞將被"失業"取代。 二、因素與結構 1,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品零售額快速增長 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11,899億元,同比增長15.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增長17.9%,集體和個人投資增長7.5%。同期基本建設投資4,685億元,增長11.85%;更新改造投資1,776億元,增長26.9%,房地產開發投資2,123億元,增長28.2%。 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915億元,同比增長10.3%,增幅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但城鄉增長差距擴大,城市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1,209億元,增長11.6%,農村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706億元,增長8.1%。 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長,但城鎮高于農村。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24元,實際增長5.5%;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063元,實際增長4.2%。 2,外貿出口大幅下降 利用外資快速增長 今年上半年,我國對外貿易繼續增長,但增幅進一步回落。進出口總值為241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3%。其中,出口增長8.8%,進口增長14%。累計實現貿易順差81.4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1.6億美元。 由于主要貿易伙伴日本、美國等國經濟下滑,我國外貿出口受到嚴重影響。6月份當月,出口下降0.6%,首次出現負增長,進出口總額只增長了1.9%。 值得指出的是,對外貿易的地區結構發生了引人注目的變化。上半年浙江省外貿出口106.73億美元,同比增長21.8%,居全國沿海省市之首,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3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首次超過廣東省,躍居全國第一;貿易順差60.14億美元,接近全國順差總額的3/4。上海市出口137.43億美元,同比增長16.9%,繼續保持領先地位。而廣東省出口受阻,增速明顯放緩。深圳市6月份出口增長3%,扭轉了5月份出口負增長的不利局面。 利用外資全面增長。1-6月,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1973個,同比增長18.5%。合同外資金額334.1億美元,增長38.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09.9億美元,增長20.5%。截至六月底,共批準外商投資企業376300多個,合同外資7101億美元,實際使用外資3693億美元。外商對華投資的全面增長,主要是因為中國經濟穩定增長,外商普遍看好中國市場。 3、金融運行平穩,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 6 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14.8萬億元(修訂后,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長14.3 %,增幅比去年末高0.2個百分點。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5.5萬億元,增長14.9%,增幅比去年末低1.1個百分點。二者分別高于上半年GDP增長率6.2和6.9個百分點。流通中的現金(M0)余額為1.4萬億元, 同比增長7.2%。上半年累計現金回籠709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回籠260億元。 6月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為13.5萬億元,上半年累計增加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8個百分點。其中,企業存款增長17.7%;居民儲蓄存款增長10.8%,增幅比去年末提高2.9個百分點。 6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為10.7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3.7%,增幅比去年同期低0.1個百分點。上半年貸款累計增加7152億元,同比多增加951億元。貸款主要向個人消費、票據貼現和農業傾斜。存貸款增速一快一慢,意味著存差擴大。 外匯存款保持增長態勢。6月末,境內中資金融機構各項外匯存款余額達134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7.9%,而各項外匯貸款余額為832.05億美元,上半年累計減少17.28億美元,亦呈存差擴大之勢。 國家外匯儲備持續增加。6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1808.4億美元,上半年累計增加15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13.7億美元。6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8.2770元人民幣,人民幣匯率繼續保持穩定。 今年上半年,股市交易平穩,股指屢創新高,6月13日上證指數收盤為2242.42點,是迄今為止的最高位。深滬兩市整體呈現高位震蕩態勢。 4,財政收支大幅增長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支大幅增長,其中財政收入728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2%,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21.3%。財政支出7045億元,增長20.7%。支農、社保、教育事業費、公檢法等增幅較高,其中社保支出增長111.2%。 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完成758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增收1613億元,完成年計劃的56.5%,是近幾年同期增幅最高、增收最多、進度最快的一年。其中,中央收入增長30.5%,增收1052億元;地方收入增長22.2%,增收561億元。稅收結構發生變化,增收主要依靠"兩稅" (增值稅和消費稅)和所得稅,國內"兩稅"增收654億元,占增收總額的40.5%,各項所得稅增收584億元,占增收總額的36.2%。國內增值稅增幅達27.9%。 三,政策及其效應 上半年我國國民經濟運行呈現先高后低的態勢。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開局良好,但是,由于主要貿易伙伴日本、美國等國經濟下滑,二季度外貿出口受到嚴重影響,工業增長也出現下降趨勢。不過,幾年來刺激內需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內需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一方面減弱了外需收縮的不利影響,另一方面強化了我國經濟增長的內生性和自主性。 年初增加工資對于內需的拉動作用是明顯的,再加上其他政策的配合,帶動了居民消費和生產投資的穩定增長。其中,最主要的有兩個方面,一是消費信貸的快速增長。2000年全國消費信貸總量2592億元,比上年增加1693億元,今年的態勢依然向好。雖然發展程度不高,占消費總規模的比例較低,但擴張速度很快,增長空間很大。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和萬事達卡國際組織今年1季度對居民消費信貸進行第三調查發現,人們對消費信貸的認知度有了新的提高,認知和接受的占七成左右,有1/3的被訪者表示未來半年有意進行信貸消費。其中,高學歷者信貸消費的意識更強,50歲以下的高收入者,特別是收入在3001-5000元的"白領"人士是信貸消費的主體。到今年2月底,上海消費信貸余額764多億元,其中住房信貸600億元,比年初增加48.6億元;到4月末,重慶市消費信貸總量超過100億元,其中住房按揭占8成。二是調整和取消一些阻礙消費增長的政策。4月17日國家計委、財政部下發了《關于全面整頓住房建設收費、取消部分收費項目的通知》,其中明令取消的不合法、不合理的收費項目有47項。雖然這項政策的效應短期內難以顯現,但對人們的預期和房地產市場的中長期走勢會產生影響。此外,為加快消化積壓空置商品房,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通知,將消化空置商品房免稅政策延長2年。這樣一來,居民個人買房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商品房消費實現突破性增長,今年前4個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長45.2%,其中個人購房比重達97.7%,房地產市場已經實現以集團購買為主向以個人購買為主的轉變,購房將成為未來居民消費支出的主要項目,住宅消費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引擎。 從投資方面來看,房地產投資的增長有力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2000年我國完成房地產投資4902億元,增長19.5%,比基建、更改和其他投資增幅分別高出13.4、6.3和12.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20.2%。今年上半年,房地產業繼續保持繁榮勢頭。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2300億元,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20個百分點;完成商品住宅投資1057億元,同比增長30.7%,且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快于施工面積和竣工面積的增長,這表明住宅投資的快速增長是有市場基礎的。此次房地產景氣創1998年以來的高點,與1992-1993的房地產熱有著根本區別。一是當年房地產泡沫與開發商獲得銀行大量融資有關,而此次則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最終消費者獲得銀行消費信貸扶持所致;二是當年房地產泡沫與寫字樓、樓堂館所的無序膨脹有關,而此次則是和居民對住宅的內在需求有關。這表明我國城鎮居民形成了新一輪小康生活的追求,這一需求的啟動可望得到中期性維持,并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擴大內需的潛力巨大,但制約內需增長的因素仍然較多,問題依然嚴峻。首先,在消費方面,不僅有收入增長的制約,還有收入差距問題。高收入階層消費傾向低落,低收入階層消費傾向高,收入差距擴大不僅影響社會穩定,而且也制約消費需求的增長。目前低收入群體有所擴大,城鎮從業人員減少,下崗人員增加,將會影響基本的購買力。其次,農村地區的貧困人口增加,收入增長緩慢,制約了農村消費市場的增長,使農村景氣增長乏力。再次,一些行業和部門壟斷使某些產品或服務價格居高不下,也限制了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費,嚴重制約了需求的增長。最后,消費需求的體制制約不可忽視。在休閑消費方面,休假制度的改革滯后、休閑時間的不均衡、不同地區旅游資源利用的不平衡、休閑消費的多樣化發展遲滯,制約了休閑消費對刺激內需的作用。隨著家庭轎車的大幅度降價,居民的需求將快速增加,但是,名目繁多的稅費、煩瑣的購車手續、大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擁堵、停車困難等嚴重制約了家庭汽車消費。住房、轎車及旅游等領域一些不合理的管制與收費、不規范的市場運營,也是妨礙消費的重要因素。投資方面更多的是體制制約。自去年以來,民間投資雖然呈增長的趨勢,但投資意愿不足、投資行為不活躍的狀況沒有明顯的改善。民間投資的比重以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和建筑業三大行業較高,而在其他9個行業投資的比重總計不足兩成。主要原因是民間投資受政策限制,一部分行業不能進入,此外,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有資金有限,難以獲得銀行貸款支持。盡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后凡是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內資均可進入,這無疑是民間投資最大的政策利好消息,但要真正貫徹落實,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對于國際經濟形勢及其對我國的影響,人們的看法既有一致之處,也存在有明顯的分歧。目前,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經濟究竟是跌入滯脹,還是陷入衰退,抑或是急劇失速?如果扣除油價上漲的因素,發達國家的通貨膨脹率2%多一點,并不算高,滯脹之說難以成立。衰退之說的依據主要是產業空心化和IT泡沫破裂,雖有一些根據,但除日本外,其他國家仍在低速增長。急劇失速的描述也許更為恰當。急劇失速對我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外貿易方面,我們曾經做過中國總體出口函數和對美國出口函數的實證分析,其彈性相當明顯;最近又作了進一步的實證研究,得到的結果是,美國經濟每滑落1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就跌落0.4個百分點;而世界經濟每跌落1個百分點,中國出口就下降10個百分點。因此,世界經濟急劇失速,我國出口的增長也迅速下降,6月份出現了負增長。考慮到去年的基數很高,出口退稅率已相當高,政策空間不大,出口信貸還可擴大,但無法普遍實行,面臨入世,出口補貼已不能再用,匯率又不宜貶值,全年出口的增長也許不會超過經濟增長率。不過,前述出口增長的地區差異也許為我們指出了改善貿易狀況的一條途徑。 當前,影響我國貿易的外部因素除世界經濟形勢不利變化外,還有國際貿易摩擦帶來的挑戰。近年來,中國與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呈遞增趨勢,對部分地區和行業的影響越來越大。去年中韓貿易摩擦雖然圓滿解決,今年初由于產品質量問題,我國一些醬油產品出口受到歐盟的限制;從4月23日起,日中又開始了貿易磨擦,近日且有進一步加劇之勢。自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對于外部形勢不利造成的沖擊,我國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應對經驗;而對于貿易摩擦造成的外部風險,有關部門和企業尚缺乏有效的應對措施,而且中外貿易摩擦次數逐年增多,對我國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對此必須給予足夠重視。不過,對此要做出分析,一般來說,對于我是順差的貿易伙伴發起的貿易制裁,我的損失較大,應盡量避免和盡快解決;對于我是逆差的貿易伙伴實行的貿易制裁,我的損失較小,主動權較大;對于貿易基本平衡的伙伴實施的貿易制裁,則要相機而行。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如何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解決貿易爭端,是我國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必須認真學習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在國際經濟急劇失速和我國出口增速大幅下降的同時,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發生變化,日本和歐洲是凈流出,美國的流入也在減少,小國的狀況也無多大改善,而我國利用外資的增長速度卻大大加快。這是由于,1),中國經濟本質上是一個大國經濟,與新興市場的小國開放經濟有本質的不同。2),中國對《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經營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以及《外資企業經營法》三部涉外法律進行了修改,取消了對外商投資企業外匯平衡、優先使用國產配件以及其他一些方面的要求,有關外商投資的法律進一步規范化。3),中國先后公布了外商投資中西部地區的優惠政策,并?quot;西氣東輸"等重點工程向外資全面開放,并允許外資參與開發非油氣礦產資源,并在商業、外貿、金融、保險、證券、電信、旅游等領域逐步擴大開放,外商投資零售商業企業的地域已經擴大到全國的省會城市、直轄市和經濟特區。這些都增大了外商投資選擇的自由度。4),6月9日,中美兩國已經在中國入世的農業補貼以及其它一些遺留問題上達成了最終的一致,掃清了入世多邊談判最后障礙,中國今年入世已成定局。.5),中國的經濟比較穩定,增長強勁,外國資本看好中國。據美國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今年4月的調查,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信心指數為1.69 ,僅次于美國。外商投資的增長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體現在多個方面,增加了外匯儲備,擴大了投資規模,提高了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貿易下降的影響。據測算,外商(直接)投資率每增加1個百分點,我國GDP增長率平均增加0.3(0.4)個百分點。 四,體制分析及趨勢討論 第二季度我國經濟穩中有降的增長態勢,為去年以來的經濟回升平添了一分涼意。但是,對于中國經濟的悲觀態度似乎根據不足。我們曾經指出,中國的經濟運行周期與世界經濟周期波動不相重合,今年的事態更證明了這一點。在世界經濟失速和外需不振的情況下,我國的國內需求已經啟動,而且,這種啟動與前些年的情況有所不同。如果說前幾年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和國有經濟的擴張來支撐,那么,房地產投資和消費的繁榮表明,市場自主性投資已經啟動。這是公眾預期穩定的反映。特別是今年7月13日,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獲得成功,這既與中國經濟的穩定有關,又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一個巨大的激勵因素。舉辦奧運不僅要增加大量投資,僅交通建設、環境治理、信息化發展和水電氣熱改造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就達1800億元,平均每年250多億元,而且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全民意志的和諧統一和舉國上下的團結一致,這是近十多年來不曾出現過的情況。它進一步增強了個人、企業和政府的預期,對中國經濟社會的未來發展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這一點也許我們目前還不能完全感受得到,但是借助于歷史的經驗,人們不難理解。我們其所以特別強調預期因素,是因為經濟活動的確與人們對未來的預期高度相關。世界經濟的急劇失速和美國新經濟的突然褪色,就是消費和投資信心從樂觀到悲觀發生逆轉的反映。 盡管有內需增加,外資大量進入和公眾預期穩定等一系列利好因素,人們對中國經濟運行其所以還有一些冷的感覺,關鍵不在于世界經濟失速的影響,而在于中國經濟體制中的深層矛盾和潛在隱憂。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體制和政策上做出的調整,而目前的現實也為這種調整提供了可以有所作為的環境和條件。 在經濟回升和上半年的經濟運行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一政策已經連續實施四年,短期政策被長期化了。我們多次指出,這一政策的連續實施,不僅效應遞減,而且負作用日益顯現。但據最新消息,這一政策還要原封不動的繼續下去。今年除原來計劃發行的1500億元國債外,下半年還要增發500億建設國債。與此同時,接續去年的態勢,上半年財政收入繼續超高速增長,增速相當于GDP增長率的3倍。另外,據說國庫存底資金還有數千億節余。因此,以增發國債為中心的積極財政政策即使不能開始淡出,也需要做出重大調整。否則,將會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帶來很大的禍患。 首先,是選擇發行長期國債,由政府集中投資,還是發行短期國債,用于改革財政體制,彌補由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過渡發生的財政虧空?目前實施的是前者,而需要和可能的是后者。 其次,是選擇由中央發債地方使用,還是給地方政府以發債權,使其成為一級獨立財政,并對自己的負債行為承擔責任?目前是怕地方亂來而堅持前者。其實,只要明確責任,地方一旦不能還本付息,即意味地方財政破產和政府垮臺,同時要追究有關官員的責任,再加上中央政府的嚴格監督,不會出太大的問題。比如,北京舉辦奧運會的一部分資金就可以通過發行奧運特別債券的方式籌集,由舉辦奧運會的收入還本付息。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是減輕了中央負擔,二是增加了地方的責任,有利于用好辦奧運的資金;三是有利取得其他地區的理解,辦奧運北京得利,是由于承擔了還債責任和風險;四是有利于地方發債機制的形成;五是有利于分散債務風險。目前中央發債地方使用是把全部風險集中在中央。這是最無效和最危險的作法。 再次,是選擇大力推進國債發行和流通的市場化,迅速擴大國債市場,還是加強國債運作的行政干預?也許債券市場的發展不應滯后于股票市場,至少應當同步,而我們的情況卻相反,相對于股票市場的發展,我們對債券市場的限制太多,干預太大,交易品種太少,交易主體有限。 今年以來,我國在資本市場上采取了一系重大的改革措施和政策政策,一是2月19日開放B股市場,增加了國內居民的投資渠道,并為企業打開通過外匯渠道融資的大門。雖然此舉有利于原來進入B股市場的境外投資者,但對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也是有利的。二是上市公司退市機制的推出和運行。2月22日,《虧損上市公司暫停上市和終止上市實施辦法》出臺。4月23日PT水仙終止上市,成為第一家被摘牌的上市公司,從而翻開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新的一頁。接著,證監會又對四家操縱價格,違法交易的公司做出了處罰,加強了市場監管。6月13日, PT粵金曼申請寬限期的請求被駁回,成為深市首家退市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退市機制進一步深化。這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規范發展。三是新股發行核準制也正式實施,盡管在目前情況下,它還是一種制度化了的審批制,而非保薦制,但卻是股票發行市場化的重要一步,將對證券市場產生多方面的影響。四是國有股減持辦法的正式出臺。6月中旬,國務院發布了《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其意義不在減持的數量規定,而在減持過程本身的啟動以及減持方式的創新。國有股減持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和企業治理結構的改善,以及市場投資理念和價值取向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我國的股市還是成長中的股市,沒有解決的問題比已經解決的問題更多,這方面的改革還應繼續推進。 盡管債券市場、貼現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都有所發展,但是,與資本市場的迅速發展相對應,貨幣市場的發展落后了。這是發生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堵塞和扭曲的重要環節。其所以如此,是與銀行改革的滯后密切相關。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沒有落實,連再貸利率、再貼現利率的調整都不能獨立決策;國有商業銀行有政府的隱含擔保,其商業化很難推進;民間金融又不準進入,市場交易品種和交易主體都有很多限制,利率市場化改革也步履艱難,金融創新受到抑制。在這些方面的推進非不能也,而不為也。以利率市場化為例,其內部條件我們做過討論,預期穩定更是一個良好機遇,現在的外部條件也不錯。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美聯儲已經連續6次下調聯邦基金利率,而且還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相應地,我國的美元和港幣存款利率也6次連續下調,下調幅度基本一致。目前,一年期美元存款利率已經從上年12月份的5.5%降至2.5%,接近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2.25%的水平。針對加入WTO后5年內金融市場要全面開放的問題,央行提出要在三年內實現人民幣利率市場化,并制定了"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農村后城市,先浮動后放開" 的方針。境內外幣存款利率與境外利率的同步調整正雖與這一方針相合,但卻是央行的行為。前幾年為剌激經濟,我國連續多次降息,而美國經濟強勁,美聯儲幾次升息,境內外外幣利差和本外幣利差擴大,國內美元存款利率高出人民幣存款利率一倍以上。巨大的利差推動了資本外流,給人民幣帶來很大貶值壓力,亦不利于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今年以來,美聯儲六次降息,境內外幣存款也隨之降息,外幣境內外利差和本外幣利差縮小,減輕了資本外流和人民幣利率上調的壓力,既有利于貨幣政策操作,也給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帶來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