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林毅夫著《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9:04 中評網 | |||||||||
盧 鋒 現代主流經濟學的理論一般以發達國家的市場制度作為理論的給定前提,并把技術作為外生變量來研究。然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本身正是一個制度和技術變遷的過程,如果把發達國家的市場制度和技術條件當作是經濟學理論模型的給定前提和外生變量,那么也就放棄了對經濟發展的過程和原因的分析。我國既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是一個從計劃經
此,運用建立在完善市場制度基礎上的主流經濟理論來分析中國問題時不能簡單套用,而應把技術和制度當作經濟體系的內生變量來研究。對我國的制度和技術問題的研究,不僅可對我國的改革和發展作出貢獻,為其提供理論支持,也可反過來大大豐富現代經濟學的理論。 林毅夫教授的新著《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就是這樣一本新制度經濟學的力作。《再論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一書是林毅夫教授繼1992年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制度、技術與中國農業發展》(該書獲1992年度孫冶方經濟科學獎)之后,又一部以規范的經濟學方法來研究中國農村、農業和經濟發展中的制度與技術問題的專著。全書共11章,其中有8章,以單篇的方式在國外一流匿名審稿學術刊物發表,1章以單行本的方式在國外出版發行,1章發表于國內的經濟學刊物《經濟研究》。 該書第1章比較系統地論述了作者對如何用規范的現代經濟學方法來研究中國具體的經濟問題,如何對現代經濟學的發展作出貢獻的看法。第2章總結了當代經濟學界對制度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以及經濟發展又如何反過來影響制度變遷的研究成果。第3-7章運用中國農業改革實證資料對已有的制度變遷和技術變遷理論進行了經驗檢驗和理論修正,從而將有關理論的研究向前推進了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制度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的理論。第8-11章運用制度變遷和技術變遷理論對中國農業合作化運動的成敗得失,1959-61年農業大危機問題,中國糧食問題等中國農業發展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該書用中國農業改革和發展的實證資料對制度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的理論進行了規范和開創性的研究,比較完美地將主流經濟學方法、制度經濟學理論和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實踐結合起來,彌補了制度經濟學缺乏實證分析的缺陷,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評價,其中對1959-61年中國農業大危機的研究引起國際經濟學界的熱烈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