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 選擇 精神自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4:19 中評網 汪丁丁 | |||||||||
汪丁丁 整整一天,我面對著編輯部發來的這份“邊緣”材料,不知如何下筆。我努力要和他們或她們對話,我想象著把自己重新投入那個熙熙攘攘的大市場,我審視著從身邊走過的‘俊友’們,‘于連’們,還有‘陳小東’們,不同的靈魂,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結局。恍然間我看到了那個貫穿著他們與我們命運的終極意義:人,由于出生的偶然被拋入他人當中,原本不是出
上帝死了!上帝死了嗎?對尼采的斷言,馬丁.布伯的回答是:上帝并沒有死去,只不過離我們越來越遠。在信仰的時代,人沒有選擇,人不得不“信仰”,沒有獨立人格,信仰便不是真確的信仰。在理性的時代,人選擇了自我意志與權力,信仰被推上理性法庭去審判。今天,理性開始反省自身,信仰開始受到尊重,上帝回到思想身邊。可是已經獲得了自我意志的自我只能通過“選擇”獲得信仰,我們人格與精神的獲救取決于我們每個人自己的意志,取決于我們自己的選擇。 那些被污辱與被損害的,被欺騙與被壓迫的,被邊緣化的與被異化的,她們的處境是對人類狀況的挑戰,是對獨立人格的挑戰;那些強權者,那些扯謊者,那些在競爭中不擇手段取得了勝利的人,他們的處境難道不也是對人類狀況和獨立人格的挑戰嗎? 布坎南在近著“選擇選擇什么(choosing what to choose)”中寫道:為什么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當小偷?因為偷來的一瓶礦泉水對消費者來說已經不再與買來的一瓶礦泉水具有同樣的消費性質了,前者包含了“道德代價”。依照同樣的原則我們也可以說:為什么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當騙子?因為騙來的一塊人民幣對使用者來說已經不再與掙來的一塊人民幣具有同樣的消費性質了,前者包含了“道德代價”。當然,布坎南的政治經濟學解釋并不徹底,這里涉及的已經不是“機會成本”(代價)可以描述的道德損失,這里涉及的,正如我在上面論述的,是我們每一個人的人格是否能夠經由選擇而獲得獨立的問題,是我們的精神是否能夠經由選擇獲得最終自由的問題。 也許,我們選擇道德生活會減弱了我們在物質世界里的競爭能力,也許我們的生命因此而泯滅。如果當真如此,我們的人生就是“悲劇性的”,為精神自由而選擇放棄生命,這悲劇當中洋溢著人生之壯美,這壯美是不朽的,是足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的。也許---我更希望如此---我們的道德選擇同時也成為他人的道德選擇,從而一個健康的社會得以誕生,競爭成為道德制約下的競爭,意志成為獨立人格輝映下的意志,人成為“形為心役”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