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秩序與政府行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11日 13:32 中評網 | |||||||||
樊 綱
一、保護產權、維護法治、維護市場秩序是政府的首要職責
政府的職能不是自己擁有財產,而是保護公民的財產權;不是擁有自己的利益,而是保障公民的利益;不是自己擁有企業、管理企業,而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使企業能夠發展。中國的市場秩序混亂的一個基本原因是政府沒有干自己該干的事情,即提供產權保護、法治和市場秩序等“公共物品”,而是去干自己本來不該干的事情,比如管理企業、制定價格、分配資源。因此,市場秩序混亂在一定意義上是“政府錯位”、“政府缺位”的表現。 根據這一原理,今后政府工作的方向是:盡快進行產權改革,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重組、減少政府對企業活動的管理,而把更大的精力、財力轉移到發展、加強法治建設(立法與司法)和市場監管方面來。 維護法治、維護市場秩序的核心問題不是告訴(“批準”或“審批”)人們做什么,而是防止一些人通過欺騙(不講信用或提供虛假信息)的手段做損害他人權益、損害公眾利益的事,如不履行合同、不還債、貪污偷盜雇主財產、侵犯知識產權、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特別是危害人身健康的產品,以及制造污染等等。政府應盡快加強與這些問題有關的立法、司法和行政監管部門(如商品檢驗部門)的建設,而縮小管理經濟部門的權力與規模。 維護市場秩序,根本的方法是發展和維護法治。這在我國還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的過程。現在應著重強調的是樹立“法治精神”,其內容之一是:法律和政府規章制度不是規定人們做什么,而只是規定人們不準做什么(即那些危害公眾的事);不能由政府來批準人們做什么人們才做什么,而是由政府通過自己的監管,來發現、確定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少“政府審批”,使創新活動大大發展,每個人都去尋找前所未知(政府就更不知道)的新機會,而又使損害他人利益的行為受到遏制。 二、規范市場,首先是“規范”政府 現在的許多所謂“市場秩序”混亂問題,其實是政府體制和政府行為問題。 比如貪污腐敗,其定義就是利用公權謀私利。在目前腐敗泛濫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我們的公共財產太多、政府權力過大、過多,導致腐敗的機會太多、太大,監查腐敗、懲治腐敗的成本也就太高,從而導致其泛濫。因此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辦法是縮小國有制范圍,減少政府權力。再比如,國有糧站職工到市場收購糧食,倒賣給國家從中賺取價差,這是部分地是因為現行的政府對價格的補貼方式導致的尋租行為。而農民、企業負擔重,基本原因之一是政府機構龐大和職能錯位。而不講信用、借債不還這種行為的泛濫,與政府對國有企業的保護相聯系。法治不健全、有法不依、不能實現嚴格司法,除了法律本身尚不健全的原因之外,是因為司法程序受到大量外來干預,以及與司法部門本身的腐敗等等分不開的。 總之,上述問題,不是“市場不好”,而是“政府不好”,是現行政府體制有問題。因此,要解決上述問題,首先就是要從現在開始逐步規范政府行為,而不是反過來在現在的機制下再運去強化政府各部門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不能由于要整頓市場秩序而又造成新一輪的“政出多門”,各部門以“市場管理”為名又為自己設置許多權利、出臺許多事實上擾亂市場的規章制度。政府對市場進行監管的方式一定要通過各方面廣泛的研究、討論,統一協調,公正透明,市場行為才能逐步規范起來。 三、要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還要大力發展市場競爭 整頓市場秩序,是要整頓市場活動的秩序,而不是“不許進行活動”前提下的秩序。不能因哪個市場上出了點問題,就要關閉哪個市場,以此來消滅無秩序。比如,大米摻假出了問題,是因為商檢環節有漏洞等問題造成的,而不能由此取消大米的市場交易。 還應該看到,我們當前市場秩序混亂的許多問題,其實是與我們市場發展階段較低、市場競爭還不充分有關的。比如不講信用或假冒偽劣問題,“走販”會比“坐商”更容易搞欺騙,因為他們還不象后者那樣必須有一種長遠觀點,必須準備“多次博弈”,因此較容易不講信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投機性較強。再比如,剛剛開始進入市場的小商小販,白手起家,也沒有什么“恒產”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投機性必然較強,在這個階段上,市場秩序自然就較為混亂。但要改變這種狀況絕不是取締小商小販,而是要大力發展他們,使其逐步走向規范。 市場是不可能先建立秩序然后才開始發展的,而只能在發展當中逐步建立起秩序、建立規則。從這個角度說,第一,我們不能把“出事”當壞事。沒有交易的活躍,當然不會出事,但也沒有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而出事正是揭示問題的過程,正是完善規則的契機,市場秩序正是在這樣不斷出事的過程中才完善起來的。任何國家都是如此。我們現在也應該以這種觀點看待市場秩序問題,而不是看到出了點問題就在一些方面又回到政府管制,不允許交易的老路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