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原 汪曉霞
當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模式是“公司+農戶”,這種模式的突出問題是,公司和農戶很難結成利益共同體。在當今市場波動頻繁和經營多元化的新情況下,公司和農戶無法正確預測農產品的價格變化,又無法控制各自的經營行為,因而訂單履約率很低。要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必須尋找新的模式、探索新的機制。近日,記者采訪了農業經濟專家、
省農林廳副廳長吳沛良,聽他講述了一種新型的農業產業化運作方式———“超大模式”。
“超大模式”是由超大現代農業集團開創的一種農業產業化運作新模式,它突破傳統的“公司+農戶”所帶來的局限,以全新的經營理念、準確的市場定位、嚴格的企業標準和科學的管理手段,開創了新型的產業化經營成功之路,帶動了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該集團總部設在福州,現已在北京、山東、上海等地建立了20多個果蔬生產基地,南京也建有分公司。目前,該集團已開發出符合國際出口標準的100多種名優農產品,年產量30多萬噸,產品出口日、韓及歐美等許多國家和地區,年產值10億多元。其經營超大植物生長劑的公司,于1998年在香港成功上市,開創了國內農業企業國際資本運作之先河。短短幾年內,能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現代農業企業集團,超大的秘訣在哪里?
按照基地公司化的要求,建立新型的“公司—基地—農民”之間的關系。該公司基地建設所需土地,由地方政府作為中介向農民租賃,租賃期一般與農民承包期相一致。通過土地有償租賃的形式把農民的耕地經營權租賃給公司,這樣基地相當于一個車間,農民相當于這個車間的工人。農民除了定期向“超大”收取租金外,還當起了超大產業的“產業工人”,不僅有效解決了結構調整中缺資金、缺技術、缺信息的困難,還避免了自然災害風險、自主經營的市場風險及生產上的技術風險。農民既拿工資又拿租金,收入穩定。難怪有人評價“超大走了新路子,農民鼓了‘錢袋子’”。公司從中也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按市場規律營建暢通高效的市場開發營銷體系。市場是農業產業化的先導。超大南京分公司市場開發營銷體系主要由市場部、交易中心、配送中心等部門組成。負責市場開發和產品銷售,包括南京銷售網絡的營建、產品質量的監控和檢測、市場調研及預測等職能。目前,該公司已發展了南大、金陵飯店等60多家配送單位,在龍江小區等地建立了14家超大社區專賣點,并與家樂福等16家超市建立了直銷關系。
建立強有力的科技支撐。以南京分公司為例,為發展和應用高新技術,他們設立了高水平的農業科技研究所,成立了由省農科院、南農大的知名專家組成的專家智囊團;創辦了農業高科技示范實驗基地,從以色列引進一流大棚設施,全面采用計算機智能化管理。在此基礎上,建立起多層次技術服務體系,既有由高尖人才組成的專家組,又有一線的專業技術指導人員,同時還聘請了一部分具有豐富種植經驗的菜農,三個層次各有分工,專家組主要負責項目規劃、論證,后兩者則負責日常技術操作、田間正常管理,可謂土洋結合、高中低兼顧。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也獨具一格,采取一年完全封閉、全程參與生產的方式,直接參與各類品種從種到收全過程動手操作,從而保證他們一年后都成為“能說會道”的行家里手。
建立嚴格的全程質量監控體系。這是超大迅速打造品牌的重要舉措。由基地初檢分級,配送中心進行再分級,并統一監測、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標識等。實現了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的全過程標準化管理。
吳副廳長認為,“超大模式”的“企業—基地一體化,農民工人化”的經營模式,真正解決了“公司+農戶”傳統模式中利益機制不協調的問題,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的矛盾。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方向,值得我省各地借鑒。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