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泓
入世后,中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眼下,有不少高校正忙著預測未來人才市場的走向,以調整今后招生的專業結構。對此,中國上海人才市場副主任陸珉提醒說,與其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下預測今后的熱門專業,不如著眼于現有專業,扎實提高人才的整體素質。
據人事部統計,目前全國現有大專以上學歷或初級以上專業職稱人才6075萬。到2005年,中國人才總量將達到8350萬,平均每年增加380萬。目前,我國人才占總人口的比例,與國際平均水平相比相當低,一些關鍵專業的缺口更大。如,外貿專業每年需要新增180萬人才,而現在全國高校經濟類畢業生每年總共才13萬人。
但是,與數量相比,中國人才今后更需要提高的是整體素質。這包括對國際慣例的通曉,語言和文化的交流能力,以及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過去幾年,不少高校為增強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通過輔修、開設雙專業等形式培養復合型人才。此舉在開拓知識面的同時,也造成了部分學生專業知識不扎實,樣樣知道卻又蜻蜓點水。事實上,隨著專業分工的細化,社會大量需要的還是精通本專業某一領域的專家。一位從國外回來的教授說,一些國內學生喜歡暢想未來,卻不懂規矩,不善于從小處把每一件事做好。
陸珉認為,知識的自我更新能力是人才最根本的素質。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統計,入世后,中國每年將新增450萬個就業崗位。與此同時,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失業下崗人群也將出現低齡化的趨勢。如果不能通過自學及時更新知識,今天的人才明天就可能成為“文盲”。
從今年10月放開人才市場以來,國家外國專家局已批準200多家外資獵頭公司進入中國。外國資本和獵頭公司的涌入,將為中國人才提供更多的機會。國外獵頭公司通常按被挖人才年薪的1/3收費,因此,預計以后會有更多人才從中國流向國外。這將加劇本地企業的人才競爭。企業要留住人才,不僅要靠高薪,更要為人才設定個性化的發展策略。同時,隨著人才配置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今后的就業壓力將更多地置于個人而不是政府身上。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