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內的金融業,尤其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其入世后的競爭能力怎樣呢?
四大銀行能留住人才嗎?
我們國內的四大銀行,因為沿用過去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體制,其內部管理上“官”本位意識還非常濃厚。在干部任用、分房、福利等等方面,基本上還是論資排輩,一些具有
高學歷的大學生,因為“缺乏工作經驗,為本單位做貢獻較少”,不可能與同事們平分秋色。而許多大學生畢業上班后,馬上就面臨著結婚成家,在已經錯過福利分房的末班車后,用手中微薄的工資收入是沒有辦法買到住房的。而這時候,一些股份制銀行、外資銀行的高薪聘請對于他們就非常具有誘惑力。當然,大學畢業工作5到10年的各種業務骨干,更成了進攻的重點。這方面,四大銀行的人才流失已經非常嚴重。
四大銀行能有效提高資產質量嗎?
為了迎接入世的挑戰,有效提高我國四大銀行的信貸資產質量,我國四大銀行分別成立了信達、東方等資產管理公司,專門為四大銀行管理不良資產,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我國的四大銀行已經輕裝上陣。然而,資產公司運作近3年的結果,并不能令人滿意。那么,四大銀行為什么不能有效提高其信貸資產質量呢?根本的原因在于,四大銀行沒有建立起有效的貸款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原來違規放貸、歷史遺留問題而造成的不良資產,不能馬上消化,沒有有效追究原放貸責任人和決策失誤者的經濟和法律責任。
四大銀行的現行體制能適應競爭的需要嗎?
我國四大銀行的許多基層機構,因為當地金融資源貧乏,已經出現嚴重的虧損。經營難以為繼,這幾年雖然也進行了一些商業化的改革,撤并了一些低效、無效機構、網點,但總的來說,戰線太長,難以形成“拳頭”,很難與外資銀行和國內的一些股份制銀行相抗衡,只能靠國家的信用后盾來苦苦支撐;由于四大銀行管理上“官本位”意識的殘留,辦事效率與外資銀行和國內的股份制銀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許多窗口服務質量不盡如人意,不利于其參與同業競爭。
四大銀行能夠取得很好的經營效益嗎?
商業銀行的“四自”原則中,有一條就是“自負盈虧”,這也是商業銀行色彩的真正體現。然而,市場經濟的法則要求經營主體追求利潤最大化,講求規模效益,而據有關資料,我國四大銀行的總資產并不比國外大銀行的資產多,何以形成規模?我國四大銀行任何一家的員工總數都要超過國外大銀行員工總數的幾倍,又何談人均效益呢?四大銀行的服務水平,與外資銀行還有很大差距,難以形成有效競爭力。
總之,面對入世的歷史機遇,四大銀行要想真正成熟起來,成長為具有國際水平的現代化商業銀行,還任重而道遠。只有秣馬厲兵,外樹形象,內挖潛力,狠抓素質提高,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創造條件,去勇敢地面對入世的挑戰,才有可能在未來的國際金融業占有一席之地。(衛文省)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