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雯
11月1日,中日就兩國農產品貿易爭端問題啟動新一輪磋商,談判將持續多久?雙方能否達成和局?目前尚難預料。一個無法改變的現實是:11月8日,日方對華3種農產品采取的200天臨時保障措施期滿,按WTO規則和日本國內法規定,屆時該措施將自動失效。那么,“200天”之后怎么辦?臨時保障措施失效并不意味著問題的最終解決。
“大蔥戰”由誰挑起?
事實上,這場貿易爭端是由日方挑起的。去年12月22日,日本單方面宣布對來自中國的大蔥、生香菇、藺草席3種商品進行設限調查,為期一年,在此期滿或之前,日方必須得出調查結論并據此可決定啟動正式保障措施。這3種農產品對日年出口金額達1.4億美元,其中從中國進口的占日本總進口量的90%以上。
此后3個多月里,中方積極與日方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磋商,希望日本不要啟動保障措施。但日方不顧中方的強烈反對和一再交涉,從今年4月23日起,對上述3種農產品緊急啟動臨時保障措施,即對這3種農產品分別安排一定數量的進口配額,配額內實行3%、4.3%、6%的低關稅,配額外實行256%、266%和106%的高關稅,為期200天。這一措施對我相關產業造成了嚴重影響。
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我國于今年6月22日起對來自日本的汽車、空調、手持或車載移動電話等3種工業品加征100%的特別關稅。報復措施出臺后,得到了國內相關業界和消費者的廣泛支持,在日本亦引發很大震動,其國內反對對華設限的呼聲日高。今年7月,中日在京舉行正式磋商,此后又進行了民間磋商并保持著非正式接觸,但雙方在原則問題上始終不能達成一致。
對華設限行不通
日本對我農產品設限的起因是什么呢?
近年來,隨著中國農產品(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在質量和價格方面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對日出口快速增長,進口農產品帶來的沖擊激起日本農民的不滿,日本農民組織、相關產業協會紛紛要求限制進口。加上今年是日本國會選舉年,自民黨內部分議員出于拉選票的目的,也要求對進口農產品進行設限調查。
客觀地講,日本農產品產業不景氣并非短期內進口增加所致,而是該國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缺乏競爭力的結果,具有普遍性。70年代以來日本農業始終處于衰退趨勢,政府對農業實施了多種保護政策,可非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加劇了農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同時,日本市場流通環節過于復雜和僵化,直接損害了廣大消費者利益。日本是全世界農產品價格最高的國家,這理所當然給農產品進口提供了市場空間。因此,日本對大蔥等3種農產品的進口限制實際上就是限制正常貿易的保護主義行為,勢必遭到包括中國在內的主張自由貿易的各國反對。
在磋商中,日方指責中方報復措施欠妥,提出若要讓日本政府取消臨時保障措施,需要中方首先做出姿態,如進行自主數量限制,并威脅中方如不承諾這一限制,日方就不得不啟動正式保障措施。對此,中方據理力爭,堅持不承諾自主數量限制的原則,要求日本首先采取實際行動,取消臨時保障措施。中方這么做的原因有三:自主數量限制有違WTO規則,是WTO嚴禁的行為;自主數量限制不符合市場化的發展趨勢,必然會破壞公平競爭;自主數量限制也不符合我國外貿管理體制與國際貿易慣例進一步接軌的要求。
爭端何時能了斷?
在本輪磋商前夕,遭到中方報復的日本有關產業向政府頻施壓力,要求與中方和解,以避免對日本汽車、手機、空調業造成更大損失。日方向中方傳遞了信號:在11月8日臨時保障措施到期時,不啟動正式保障措施,以此為前提,希望中方也撤消報復措施。但問題是,此前日方將公布調查結果并可據此隨時啟動正式保障措施。所以,日方宣布暫不啟動正式保障措施并不能說明日本已經決定最終不啟動該措施,因為調查仍在繼續,即使臨時保障措施期滿,日方仍有權根據調查結果啟動正式保障措施?磥,在日方決定不啟動正式保障措施之前,中方不會取消對日特別關稅報復。
在國際貿易中,各種爭端在所難免,但是,采取限制措施有悖國際貿易發展潮流,不利于多、雙邊經貿關系的鞏固和擴展。解鈴還須系鈴人,只有日方真正取消了對華3種農產品進口限制,這場貿易爭端才能有個了斷。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