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昕
“9·11”事件,使美國經濟受到打擊,也增加了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而作為經濟全球化主要載體的跨國企業,自然首當其沖地受到了負面的影響。
早在事件發生前的一年時間里,美國經濟已經在走下坡路,增長速度比前兩年遜色不
少。受其連帶影響,全球經濟增長也大為放緩。在美國,過去一年里高技術產業和制造業面臨重重壓力,大公司不斷公布大規模的裁員計劃,今年1月份以來宣布的裁員人數,已超過了1999年和2000年的總和。襲擊事件發生后,對經濟的悲觀情緒更蔓延到了服務業。僅9月份,美國公司新的裁員就有20萬之多。預計今后一段時期內,歐美跨國企業的裁員風會愈刮愈烈。
由于恐怖襲擊事件,陡然加大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因此現在西方大公司的管理者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以更謹慎的態度,來作出重要的決策。除了為削減成本而進行裁員外,不少公司的合并兼并計劃,已經被迫取消或推遲。據專門提供金融數據的彭博公司的統計,僅在襲擊事件發生后的兩周內,就有20家歐美公司取消了價值150億美元的并購計劃。
“9·11”事件對跨國企業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可能會讓它們暫時減少在海外的直接投資。美國科爾尼管理顧問公司10月8日公布的對全球134家大公司的調查表明,95%的公司決策人對目前世界經濟的擔心甚于去年,90%的人對公司前景的看法比去年悲觀,他們之中只有16%的人表示,今年公司的投資將超過去年,而3/4的公司決策人說,美國經濟復蘇推遲,是影響投資計劃的主要因素。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經濟顧問喬治·凱爾9月17日曾表示,2001年流入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跨國投資,將由去年的2400億美元下降到2250億美元。但這份報告是美國遭恐怖襲擊事件發生之前完成的,由于襲擊在全球造成的損失高達數千億美元,今年的實際情況也許更糟。總而言之,西方大公司今年在海外投資額的降幅,將是過去30年來最大的。
對跨國企業來說,襲擊事件發生后,國際商業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航空業、保險業、旅游業固然承擔了主要沖擊,但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會面對更高的成本。例如,航空運輸的保險費用將上升,貨物在海關的滯留期將延長,從而使對外貿易的成本增加。此外,公司在安全設備、電腦和某些通信裝置(如舉行遠程可視會議的設備)上的開支會增加。最重要的是,這次恐怖分子的攻擊,恰恰是在許多大公司利潤下降、資本市值不斷蒸發的時刻發生的。安全方面投資的成本增加,勢必進一步削減公司的利潤,而利潤前景惡化,不僅影響投資和生產率的提高,也會對股市的評估產生惡劣影響。
“9·11”之后,許多跨國企業的老總已公開承認,他們的公司今明兩年將受到負面影響,盈利目標難以完成。他們同時也指出,公司確切的經濟損失在短期內無法計算,因為現在估計消費者信心受到多大打擊,預見市場的萎縮狀況,還都為時過早。目前,一些大型跨國企業的決策者們把主要精力從追求盈利轉向確保公司的資產不流失。此外,面對一個更加不穩定的商業環境,大型跨國企業會減少非關鍵性的外包服務和采購。有專家預計,跨國企業在海外的不少自由代理商,將成為公司削減成本的犧牲品。
過去10年來,跨國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把生產大規模地轉移到了海外,以利用發展中國家便宜的勞動力市場,靠成本優勢與同行進行競爭。雖然恐怖襲擊事件總的來說不會使這種生產全球化的趨勢發生逆轉,但商品的運輸成本上升,商品在海關滯留的時間成倍延長,將有可能迫使跨國企業重新評估風險和盈利的關系,從而使這些公司,特別是美國的跨國企業,重新檢討自己在海外的業務。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專門研究跨國企業行為的專家莫羅·吉列姆認為,“9·11”恐怖襲擊事件,不會從根本上使跨國企業的特點發生改變,但它或許會使跨國企業的管理者們對海外生產經營中的“本土化”問題,給予更多的重視。長期以來,美國跨國企業在許多發展中國家口碑不佳,如七十年代在一些地方,曾出現反對“可口可樂式的資本主義”的風潮。近10年來以美國公司為首推動的全球化,又使美國公司面臨同樣的尷尬。其實,和歐洲、日本的跨國企業比起來,美國跨國企業近年“本土化”問題解決得還比較好,例如,美國公司較重視對當地雇員的使用,公司領導層中當地人也更多。“9·11”之后,預計在海外一些市場上,美國大公司會更加注意自己的形象,放低姿態,甚至不惜花更多的成本,與當地企業更多地進行合資。
應該說,“9·11”事件對跨國企業的不利影響是肯定存在的,究竟這種影響有多大,還要由時間來說明。
訂短信頭條新聞 天下大事盡在掌握!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