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
有關部門近日對煙草行業的一項調查確認,中央直屬煙廠虧損面20%,加上地方煙廠和計劃外煙廠,卷煙企業虧損面接近50%。
煙草行業的如此“業績”,對長期堅持的煙草專賣制度構成了莫大的諷刺。
別以為這是一個玩笑,這是市場對專賣制度的否定。專賣必產生過剩與封閉,封閉就缺乏流通,廠子哪有不虧之理?
專賣制度是一種與市場自由相反的市場禁入制度。在煙草專賣制度下,政府對卷煙生產指標計劃分配,其本意是組織計劃生產,控制產銷平衡。可實際實施過程造成好廠子指標不足吃不飽,“壞”廠子指標多余撐得慌。結果是,一方面,生產的“劣”等煙無人買,逼著地方搞地方封鎖,以至于有的市委、縣委書記丟開黨務推銷地方煙;另一方面,指標成為另一種形式的“利稅”,引發省區之間互相倒賣指標,造成好廠子活不好,“壞”廠了死不了,優勝劣汰、資源優化配置通通免談。
在煙草產業的源頭,專賣制度對煙葉種植和收購采取“雙控”措施。一控數量,在云南省的一些主產縣,每個煙農限定賣煙葉40公斤,超出部分拒絕收購;二控質量,煙葉等級由煙草公司自說自話。據說政策設計初衷是保護煙農利益和控制煙葉質量,可實際執行后,既限制了煙農之間的正常競爭,又為地方煙草公司壓級壓價盤剝煙農找到了理由。
煙農當然不會任人擺布。于是煙葉地下交易猖獗,“煙草大戰”一年比一年熱鬧。每年收購季節,政府只得動用公檢法加武警到處設防。地下交易風險很大卻利潤豐厚,煙葉販子就出錢在地方黨政機關內買“傘”。如此一來,官商勾結,腐敗叢生。走私與造假更成為不治之癥。
專賣制度保護了誰?專賣制度富了誰?不妨分析一下煙草行業的產銷鏈條:煙農種煙葉(計劃種植)———煙草公司收煙葉(壟斷收購)———煙廠憑計劃生產(原料由煙草公司獨家提供)———成品卷煙再由煙草公司獨家批發經銷。
如此封閉的產業鏈條中,煙農是市場風險的全部承受者。煙廠盈利則皆大歡喜,若虧損則意味著中央或地方的財政減收。惟一旱澇保收的只有煙草公司。云南的煙農一般戶均年收入才3300元左右,而煙草公司職工的平均年薪可達近5萬元。誰富誰窮,一目了然。
評價煙草行業是在良性發展還是惡性循環,現行的專賣制度是利大還是弊大?對比煙農與煙草公司職工的平均收入就成。煙草行業要想健康發展,煙農富不起來,整個行業一定是病態的。好在中國煙民多,去年煙草利稅有1050億元。高額的壟斷利潤暫時掩蓋著行業的“病癥”。
作為政府入世的承諾內容之一,到2004年,卷煙關稅將由目前的65%降至25%,煙葉關稅將由40%降至10%,行業對外開放已成定局。既如此,煙草行業要不要對內開放?弊多利少的專賣制度有無取消之必要?我看值得認真考慮了。
清醒看世界 評2001年十大新聞贏掌上電腦MP3大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