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強/文
美國反對國際恐怖主義的號角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響應,對本·拉登和阿富汗塔利班的軍事報復準備也在緊密鑼鼓地進行。這場二十一世紀初由美國發動的反恐怖戰爭,可能動用數十萬兵力,這將是美國自海灣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反觀阿富汗,與美國相比實力實在不敢恭維,塔利班只有大約4-6萬兵力,最厲害的武器也就是美國在抗蘇戰爭時期
向阿富汗游擊隊提供的“毒刺”防空導彈和幾十枚笨重的飛毛腿導彈,據稱那幾十枚“毒刺”還被美國做了手腳,不解除安置其中的識別器是不能用來攻擊美國飛機的。美國如此興師動眾,真的僅僅是要抓捕本·拉登和報復塔利班嗎?恐怕問題不會那么簡單,恐怖分子固然是當前的頭等大事,要徹底消滅,但美國眼中的長遠戰略目標絕不會僅僅是反恐怖,美國可能也想借機推動其全球戰略部署。阿富汗——遠西戰略的關鍵
翻開阿富汗的地圖就會發現,阿富汗處于非常重要的地緣位置,歷來是世界大國的爭奪對象。它地處亞歐大陸的心臟地帶,是連接東亞、西亞、中亞和南亞的要沖,阿富汗西面、北面鄰近海灣、中亞和里海能源富集區。如果中亞是“歐亞大陸心臟”,阿富汗則是美國繞過伊朗、俄羅斯及其勢力范圍而從印度洋進入中亞的跳板,被美國視為贏得“歐亞大棋局”的關鍵。90年代中期以來,美國借北約東擴和美日同盟重筑,已穩住歐亞大陸東西兩翼,此次借機進入中亞,若能穩住陣腳,即可打通中間環節而銜接歐亞兩翼。
布熱津斯基認為,美國的全球利益集中在三條戰線上,只要確保這三條戰線,美國的霸權就會永勝不衰。這三條戰線分別是:
1.歐洲戰線,與蘇聯斗爭的焦點是東歐,最關鍵國家是波蘭和西德。
2.遠東戰線,斗爭焦點分別在日本、中國、朝鮮半島。而最關鍵區域是韓國、菲律賓、臺灣。
3.遠西戰線,戰略焦點是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
布熱津斯基認為,美國的利益是設法同時將三條戰線向前推進。他說:“在三條戰線中的每一條戰線進行爭奪的結局,都很可能主要取決于誰能取得或保持對幾個關鍵國家的控制。這些國家既具有地緣戰略上的重要意義,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又任人宰割。”
的確,阿富汗就是這樣一個地緣政治上的要害國家,并且一度淪為大國爭奪的犧牲品。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英俄在阿富汗展開爭奪,英國發動了三次侵阿戰爭;20世界80年代,處于鼎盛時期的蘇聯又對阿富汗發動了10年戰爭,戰亂將阿富汗留在了20世紀,它與世界的差距越拉越大。流亡到俄羅斯的拉赫曼王朝前國王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說明阿富汗的處境,“阿富汗是一個小國,它就像兩頭獅子之間的一只山羊,或者像夾在兩塊磨石之間的一粒小麥。像這樣的小國,怎么能夠立于雙磨之間而不被碾為齏粉呢?”中亞——沉重的“啞鈴”
美國此次對阿富汗發動軍事報復,如果真能攻下阿富汗,或者在阿富汗扶持一個親美政權,再退一步或者能以剪除恐怖勢力為名設法在周圍幾個國家長期駐軍,那么美國就能在此基礎上實現其戰略上的東西銜接,北約東擴和圍繞亞洲的軍事基地鏈條就可對接上。從日本、關島、東南亞到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亞基地,如果再加上阿富汗、中亞或巴基斯坦的某個基地,不難發現美國此次軍事行動的戰略目標之宏大和深遠。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已放出話來:美國總體戰略目標是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報復恐怖分子襲擊美國僅是該總體戰略的一小部分。聯系前不久該副部長的話:美國最終動武的目的是摧毀恐怖分子的基地、后勤保障機構,甚至贊助恐怖主義的那些國家的體制,這個戰略前景非同小可,并非動動飛機導彈就能了事的,至少阿富汗要換換“體制”,塔利班注定要讓位給某個美國認可的,基本上也可以肯定是親美的政權。
此次美國對阿富汗動武,陸上主要是使用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的基地,可見兩國的重要地緣戰略價值對于世界性海權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在該地區戰略格局中就如同“啞鈴”的兩端,二者之間的廣闊腹地就尤如“啞鈴”之柄。美國若能拿下阿富汗,舉起這個“啞鈴”就很容易了。但是,美國要利用這兩地的地利并讓阿富汗聽話,還有諸多難題,首要的就是如何處理好與穆斯林國家的關系,不讓此次行動帶上與伊斯蘭世界為敵的色彩;其次是如何使有關國家能順從美國的意志,特別是美國所謂的無賴國家和巴基斯坦等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國家;第三就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美國能否憑借傳統的軍事方法達到其戰略目的。雖然阿富汗久經戰亂、力量較弱,但在20世紀卻將兩個處于鼎盛時期的大國先后拉下馬來,美國會是第三個嗎?巴基斯坦——美國完成戰略部署的關鍵
美國在阿富汗周圍鄰國并無軍事基地,伊朗長期與美國為敵不可能完全支持美國對阿富汗進行軍事進攻,俄羅斯雖然支持美國反恐怖,但不會向美軍提供中亞軍事基地和空中走廊,美國對阿富汗的軍事行動缺乏動用大規模地面部隊的條件。另外,美國務卿鮑威爾承認位于阿富汗山區的恐怖組織基地比一般國家及其軍隊更難發現及摧毀,“可以采取的行動完全仰賴所掌握的情報,而最佳的情報來源是巴基斯坦”。因此,巴基斯坦實則已成為美國對阿富汗采取軍事行動的關鍵環節。如果美國能向巴基斯坦提供足夠誘惑條件,如滿足巴基斯坦安全和經濟需求,適當顧及巴基斯坦國內宗教情緒,則有可能將其爭取過來,美國對阿富汗動武規模就可能較大;而巴基斯坦若國內壓力過大,則美國也須防范巴基斯坦政權不穩和失去“溫和穆斯林”支持的危險,并提防核武器落入宗教勢力之手。
在冷戰時期,巴基斯坦有著較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對于前蘇聯,巴基斯坦是其南下獲得印度洋出海口的目標,也是其與印度取得戰略聯系的必由之路。對于美國而言,巴基斯坦是其防御蘇聯擴張的前沿立足點和對蘇聯進行遏制的前進基地,也是牽制蘇聯盟友印度的主要依托。在美國沒有在中東地區實現軍事存在之前,特別是因爆發了伊斯蘭革命而喪失了對伊朗的影響之后,巴基斯坦就成為美國對中東施加影響的戰略支撐點。在整個冷戰時期,美國與巴基斯坦一直保持著戰略聯系,提供了一些重要的軍事裝備。如美國在其第三代戰斗機研制成功不久,就將F-16出口給巴基斯坦,使巴基斯坦成為最早裝備這種戰斗機的外國之一。在蘇聯入侵阿富汗后,巴基斯坦立即成為美國抵御蘇聯最重要的前進基地,具有不可或缺的戰略意義。
冷戰結束,蘇聯解體,誕生了中亞五國,完全改變了該地區的戰略形勢。不僅俄羅斯完全喪失了在阿富汗的軍事存在,其軍事力量也從其南下區域后撤了1800公里,雖然俄羅斯設法在塔吉克留下了一個摩托化師,但可以說在巴基斯坦和俄羅斯之間還是出現了345萬平方公里的巨大緩沖區。巴基斯坦遏制俄羅斯南下印度洋的作用已經完全消失,因而其戰略重要性大減。特別是由于海灣戰爭使美國在中東站穩了腳跟,美國對巴基斯坦作為戰略支撐的依賴程度也大為減少,這使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態度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但是,國際恐怖勢力襲擊讓美國有了收緊全球戰略部署鏈條的機會,以前蘇聯出兵阿富汗受到了美國、巴基斯坦和整個伊斯蘭國家的合力反對,而美國以打擊恐怖勢力出兵阿富汗,沒有任何國家敢站出來反對,美國反恐怖的道義基礎也就成為對阿富汗采取軍事行動的道義基礎。油氣資源——美國對阿動武的地緣經濟意義
在地緣經濟上,美國對阿富汗動武的目的更加明確,其目標便是前蘇聯里海地區和各中亞共和國尚未開發的巨大石油蘊藏。阿塞拜疆共和國早已以其石油儲藏著名于世,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儲量與英國——挪威北海油田不相上下,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儲量占世界第五位。總之,本地區蘊藏著約2000億桶石油和7.9萬億立方米天然氣,是當今世界最后一片尚未開發的油氣寶藏。
美國受恐怖襲擊以前,該地區油氣外輸管線就已經出現了列國紛爭局面:穿越俄羅斯抵達黑海港口新羅西斯克的管線在該地區油氣外運中占實際主導地位;美國和歐洲國家竭力支持從阿塞拜疆巴庫到土耳其地中海港口杰伊漢的管線,但俄羅斯強烈反對;哈薩克斯坦有意鋪設穿越中國直抵韓國、日本的管線;伊朗正在考慮建設從中亞經伊朗出海的管線;而從中亞穿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到印度洋的管線也在美國考慮之列。
根據當今布什總統自己的說法,美國正面臨短期和長期的能源危機。布什不僅食言,違背自己保護生態環境的競選諾言,還冒天下大不韙,取消前克林頓政府對京都國際協議的承諾。因此不難理解某一美國戰略研究人士的結論:中亞和里海地區的油氣資源“對21世紀西方地緣戰略和經濟利益生死攸關。”美國要對如此重要的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怎么能不考慮到地緣經濟意義呢?(作者單位: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