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場嘉賓:
馬曉野博士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
讀者田小姐提問:有人測算入世后中國會增加1700多萬個就業機會,也有人認為入世后會出現大批職工下崗,請問哪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更大?
回答:WTO的前身關貿總協定(GATT)就是1948年聯合國貿易與就業會議的談判結果。通過擴大貿易來擴大就業,加速經濟增長是WTO的最終目標。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從多邊貿易體制中受益,“就業”是一個重要指標。我國目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的突出問題也是就業。加入WTO后國外、國內有哪些因素的變化影響到就業?影響是正面的還是負面?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有一些人在這方面作了一些預測,我想在這些預測的基礎上談幾點個人看法。
我認為第一種說法嚴重地依據不足。因為第一種說法的根據是中國加入WTO后似乎出口可以大增,出口相關的行業會吸納大量的勞動力。這一點需要商榷。
首先,中國加入WTO后,外部貿易政策環境基本上沒有特別大的改變,因為中國早已同絕大多數的WTO成員間簽訂了雙邊貿易協定。雙邊貿易協定中的一條標準的條款是“最惠國”貿易條款。根據這一條款,中國在加入WTO之前就已經享受到了WTO成員之間互相給予的貿易優惠待遇。
其次,中國最具有出口增長前景的產品是紡織品。中國的紡織品目前受到許多國家的進口配額限制。紡織品貿易要完全達到烏拉圭回合談判定下的自由化目標還要有幾年的時間。而且,在此期間發達國家進口國隨時可能提出延長時間表的要求。
第三,WTO有一個保障機制,如果某項產品的進口“急劇增加”,當事國可以據本條款通過談判限制進口。也就是說,中國產品對某一國家的出口如果短期內增長過快,是會受到限制的。WTO的保障條款原來只準針對產品,不許針對國別。但是出于對中國近年來出口快速增長的擔憂,歐盟等WTO成員以中國經濟體制與完全的市場經濟還有差距為由,要求有權對中國的產品單獨采取保障措施,并在中國加入WTO的議定書中留下了伏筆。中國出口增長是有限度的。
另外,出口供給能力的充分發揮還有賴于其它國家的進口能力的不斷擴大。如果世界經濟進入不景氣周期,世界市場需求減少,1700萬的就業機會中直接來自出口行業的部分就無法實現。
第二種猜想也是過于悲觀了。因為,來自三資企業的競爭已經在中國境內發生了,開放外來競爭并不在加入WTO的一時間。有些行業無疑是要受到較強的沖擊,但是政府協助產業進行結構調整的力度也會加大。如果處理得好,有可能讓中國企業在短期內調整好競爭勢態,通過擴大生產解決下崗問題。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