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似乎都在預料之中。在9月11日,美國遭受前所未有的恐怖襲擊后,美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一直處于動蕩不安之中。
如果將這次恐怖襲擊比喻成一場地震,那么,震中無疑就是全球以美國為中心的金融市場,而“地震波”也依次通過金融——傳統經濟——新經濟在向外彌漫著。
據上周六出版的《經濟學人》估計,襲擊事件對全球股市造成的帳面損失可達到11萬億美元,占世界GDP的三分之一。而在襲擊中喪生的數以千計的頂尖的金融人才所造成的損失則是不可估量。
襲擊事件對傳統經濟的影響除了石油漲價之外,首先體現在航空業上,全球航空業的形勢進一步惡化。在美國股市恢復交易后,美國主要航空公司的股票急挫40%到50%,航空業的裁員人數自上星期二至今已經達到28000人。美國航空交通協會(ATA)表示,航空業的裁員人數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可能會超過10萬人。
據美國獨立調查公司Computer Economics于美國當地時間9月14日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此次恐怖襲擊事件對于IT業造成的影響為158億美元。該調查報告估算了恢復通信基礎設施、重置IT設備以及企業遷移辦公場所所需的安裝費用等。
恐怖襲擊使人們對美國經濟走強的一絲希望徹底破滅,人們對世界經濟的走勢也不無擔心,但人們似乎更應擔心世界經濟、尤其是新經濟為什么有著這么脆弱的基礎。
新經濟寄托著人們太多的希望,幾乎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無上動力。它的出現和蓬勃發展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要歸功于經濟的全球化及世界資本市場不斷涌現的金融創新,如風險投資、納斯達克等。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經濟全球化容易傳導和放大危機,資本市場本來就是動蕩不安。另外,正如全世界幾乎所有的軟件都運行在微軟的視窗操作平臺上一樣,全世界的新經濟幾乎也都運行在以美國模式為主的操作平臺上,研究人員早就對世界范圍內的新經濟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情況發出了疑慮,懷疑美國能否承受如此之重的新經濟?臺灣的一個小小的地震,都引來全球IT業的惶惶恐恐,何況美國。而9.11事件則不幸驗證了這種疑慮的正確。
其實,人們在關注美國軍事霸權、金融霸權的時候,一直忽視了對美國科技霸權的關注,而這或許是影響未來的最重要的因素。9.11事件才使人們發現自己對美國科技霸權的依賴是如此之深,這或許是新經濟脆弱的心理基礎。
從投資的角度看,“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那么人們為什么要把世界上“最多、最好的雞蛋”都放進美國這個“籃子”里呢?(劉猛)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