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倫敦霧
駐華使館的中國雇員,在公眾眼里充滿了神秘的色彩,讓我們走近他們,聽聽他們有關收入方面的心事。
-那時候,15元相當于大學一個月的伙食費
我是60年代末從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的,那時候大學畢業生的工資都是46元,轉正以后達到56元。
由于在外國駐華使館工作,每月還有15元的外事補貼。在“文革”前,補貼是40元,受極“左”影響,“文革”中,無論在使館當中文秘書、花工、廚師還是司機,都是15元。
那時,15元相當于大學生一個月的伙食費。我記得單身宿舍的房租一個月是0.7元,結婚后住的平房,房租也不過1元左右。孩子上幼兒園,每個月15元的托兒費,就算是大數目了。
那時,我們的工作號稱白天出國,晚上回國。晚上經常參加各種學習、開會。我給巴基斯坦大使當過秘書,主要負責和我國的進出口公司、各大部委的外事部門聯系,閑時,陪大使逛文物商店、友誼商店。
在中國和美國建交前,與我國建立外交關系的主要是發展中國家,一些外交官及家屬愿意在北京看病和生孩子。
-名目繁多的“灰色”收入增多了
由于工作表現出色,我有幸曾在國家評比20%可以漲工資之列,我的工資在80年代初達到了70元,外事補貼也漲到了40元,那時美元和人民幣之比為1美元兌換1.73元。
我的收入在當時的工薪族里,算是比較高的了。
后來,我先后在愛爾蘭、澳大利亞、加拿大使館工作過,外事補貼也開始和勞務費提成掛鉤,先后達到25%、35%。比如使館給我的職位的勞務費是1000美元,那么有250美元作為我的獎金和國家發給我的工資一起給我。除此之外,我還享受分房、保險等一系列福利待遇。
慢慢的,各種名目繁多的“灰色”收入也增多了,比如:加班費、服裝費、年終雙薪、午餐補助、誤餐費、出差費等,也因館而異,發達國家收入高些。
-現在的收入不如外企工資水平比機關和一般企業多
現在我的同事最多的收入超過1萬元,一般在4000-5000元之間,貧困館少些在2000-3000元左右。工人崗位和中文秘書相差越來越大,工人一般收入在1000-3000元之間,當然也有在同一使館時間很長,獲得該國的政府勛章的,工資也就相應高些。
總體講,現在在使館工作的吸引力不如前些年大,外企的工資水平高于在使館工作的收入。這很自然,使館是政府的延伸,國外也是企業比公務員收入高。當然,在使館工作有一個好處,就是相對來說比較穩定,而且還有去所在國家培訓的機會,這個福利是很難得的。我曾先后到加拿大、美國培訓過,受益匪淺。
總體來說,我在駐華使館工作了30個年頭,我的青春和美好的時光都奉獻給了它,我還是很喜歡這個工作的。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新浪企業廣場誠征全國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