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少華
9月7日,《天府早報》報道:此番南京冠生園黑幕曝光,“冠生園”整個品牌月餅都遭連累。據悉,百年老店上海冠生園(中國冠生園)下屬有30多家冠生園公司。
“上海中國冠生園西南片區余經理說,西南片區的銷售已經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
上海冠生園辦公室主任史志稱,上海冠生園與南京冠生園無任何關系!瞎凇o他們造成的事實損失已無法估計,上海方將保留追究損害‘冠生園’聲譽單位的權利。新都冠生園涂總也訴苦不已,其實上冠、武冠、新冠等都是各自獨立的實體,并無任何聯系!
這些“連累”現象說明什么呢?
說明“冠生園”品牌已經發生了“公地的悲劇”。
西方經濟學有一個著名的理論模型,就是1968年哈丁教授在《公地的悲劇》一文中講述了對所有人開放的公共牧場必然會遭到過度放牧的故事!懊绹继m迪斯大學教授杰弗森去年來北大演講,認為并非只有自然資源才能成為‘公地’,公地的本質特征在于決定資產使用方式的產權結構。如果某種資產的產權安排決定了很多人都能不同程度地使用這種資產,那么這種資產就具有公地的特性。”
“冠生園”事件就是企業傳統品牌的“公地悲劇”。
冠生園品牌1918年在上海創立,不知傾注了多少代人的心血。據曾在冠生園當過9年廠長的南京食品工業公司副總經理孫學鈺介紹,冠生園品牌幾年前估價就達1000萬元。問題是,前人留下的品牌,你說它值1000萬元也好。2000萬元也好,無形資產實際上成了“無主資產”,沒有人為這筆資產負責。
中國飲食行業的老字號,差不多都經過一個產權公有化的過程,又有許多都像冠生園一樣多家使用同一品牌。白來的東西不珍惜。因此,要真正保護好老字號這筆無形資產,將其真正當做有價資產來監督、管理,不僅是一個要切實落實財產權的問題,而且是一個確立產權人和收益人的問題。我就不信,這“冠生園”要真是“誰”的,誰肯容忍他像使用陳年舊餡這么糟踐?
南京冠生園月餅使用隔年陳餡的事情被媒體曝光后,隨著政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各媒體繼續報道了南京冠生園更多的黑幕。其中,一位老師傅透露:自1993年冠生園合資后就用冬瓜假冒鳳梨。
讓我留意的就是“合資后”這一句話。
這是什么意思?大可玩味?磥,“合資”只是增強了這個老字號企業的利潤沖動,卻反而使他淡漠了對品牌的珍惜,淡漠了傳統中華企業優秀的企業倫理,而并沒有因為資本的多元化形成企業決策、監督和約束的多元化結構。這是為什么?仍然是“公地的悲劇”。
凝結在中華老字號上的“無形資產”,都是前人“有形注入”的結果。這種“有形注入”,既是嚴格的質量管理,也是看得見的物力成本。冠生園月餅事件,是老字號的悲劇。這悲劇的本質是:有人摘果,無人栽樹。它不僅可能導致一個老字號的毀滅,而且威脅著所有中華老字號的信譽。它不能不使社會公眾留心審視老字號的生存狀態,看看它們是不是“倚老賣老”,透支著積年攢下的那筆無形資產。
手機鈴聲下載 快樂多多 快來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