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振軍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中國依靠強大的內需拉動、有力的金融監管成為亞洲經濟的“中流砥柱”。
今天,在美國經濟瀕臨衰退、日本經濟一蹶不振的情勢下,中國經濟能否在全球經濟
動蕩中逆風飛揚?
大洋彼岸逼人的寒意
油價下調與全球經濟放緩有什么關系?國內許多人也許并不清楚,但一些企業的老總卻著實感到了大洋彼岸逼人的寒意:在美、日經濟出現問題后,國內不少外向型公司的出口受到重創,產品大量積壓。
邯鋼有關負責人說,他們正為迎接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又一嚴峻考驗做準備:“現在國際鋼材價格落到了20年來的最低點,預計今年下半年和明年國內鋼鐵企業將要過緊日子。”
全球經濟放緩與美國息息相關。占世界經濟總量近三分之一的美國經濟的減速,正在導致全球經濟走入低谷。這與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時有很大的不同。那時美國經濟并未受多大影響,仍對世界各國保持巨大的商品需求。如今,美國“傷風”,全球“感冒”。有專家利用近5年來的有關數據分析發現,美國經濟增長每下降1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增長至少將下降0.4個百分點;而世界經濟增長每變動1個百分點,我國外貿出口就要同向變化10個百分點以上。依此類推,如果美國經濟在今后3年內保持3%以下增速的話,對我國出口增長的間接性負面影響,至少在10個百分點左右。
翻開統計報表,今年上半年,全國出口僅增長8.8%,增幅回落高達29.6個百分點。占全國出口比重90%的十大出口省市出口普遍回落。專家預計,由于外需減少的滯后效應以及短期內擴大出口的政策空間不大,下半年出口困難趨勢可能會加劇。如不能有效扭轉局面,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就可能只剩下“兩駕”了,中國經濟可能遇到比亞洲金融風暴更嚴峻的考驗。
投資消費拉動中國經濟
在美國,眼下失業申請人數正在增多,盈余預警不斷,股市動蕩不安,消費者信心不足,人們把癟下去的錢包捂得越來越緊。
中國這邊“風景獨好”。人們購房、買車、旅游的熱情并未因“外面的世界很糟糕”而動搖。就拿小汽車來說,盡管人們寄望WTO而持幣待購心理甚重,但上半年仍然賣掉了34.5萬輛轎車,增長30.7%,個人購車的比重進一步提高。教育消費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城鎮已成為僅次于食品支出的第二消費大項。假日經濟的火爆場面一再上演,顯示了休閑市場的巨大潛力。而購買住房,正越來越多地寫進眾多家庭的“預算”,許多人正在圓這個夢。
頻現的消費亮點帶動了消費市場的活躍,消費者的良好預期更增添了消費熱度。據統計,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3%,消費者信心指數保持了小幅回升勢頭。專家推算,消費這駕“馬車”對上半年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55%左右。可以說,老百姓的信心,支持了消費需求的擴大,從而也支撐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經濟動蕩的今天,“大膽購物去吧”———這個平時看起來不值一提的行為———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另一駕“馬車”,仍然跑得很快。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了15.1%,對GDP的貢獻率大約在38%左右。其中房地產投資最為引人注目,保持了28.2%的強勁增長勢頭,高于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而且,本輪房地產趨熱主要由住宅拉動,消費對象主要是老百姓,開發資金主要由企業自籌和預付款構成,顯示了較為堅實的增長基礎。專家認為,房地產業的崛起,有望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自主性引擎”。
就像中國消費者一樣,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前景也充滿信心。上半年,1萬多家外商投資企業落戶中國,合同外資金額334億美元,同比增長38.23%;實際使用外資金額206.9億美元,同比增長20.53%。這樣高的速度近年少見,這是我國經濟增長中的又一新亮點。專家分析,在美國經濟陷入泥潭后,長期滯留在美國市場的巨額游資必然尋找新的出路。中國是目前增長最為強勁和平穩的國家,再加上即將加入WTO的利好,外國資本看好中國自在情理之中。據國家計委的專家估算,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可能多拉動經濟增長0.51個百分點。
“兩駕馬車”拉得動中國經濟增長嗎?看來人們的疑問已經有了答案。上半年中國經濟依然保持了7.9%的較快增長,與令人沮喪的全球經濟狀況形成鮮明對照。這一成績的取得,93%來自內需拉動,外需的作用只有7%。毫無疑問,與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國家不同,擁有巨大市場的中國以內需擴張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世界經濟動蕩的沖擊。
然而,中國的發展畢竟離不開世界。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去年達到44%,出口下降短期內雖不會對我國經濟增長構成致命影響,但這駕“馬車”的減速,會給投資、消費造成巨大壓力。專家指出,要保持中國經濟長期穩步增長,仍然要靠內需、外需“兩個發動機”一起轉,在擴大內需的同時,要積極開拓外需,增加出口。當前最重要的是把中央提出的各項鼓勵出口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特別是出口退稅要真正退到該退的企業身上,為企業出口營造一個好環境。
內需要靠創新才能釋放
金融風暴橫掃亞洲時,中國經濟“一枝獨秀”,頂住了周邊國家貨幣貶值風潮的沖擊,被國外輿論稱贊為“對這一地區乃至世界經濟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歷史有驚人的巧合。在世界經濟陷入低迷的今天,亞洲主要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的出口又呈持續上升態勢,我國已成為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重要市場。有人預言:內需強勁將使中國成為亞洲經濟增長的引擎。然而,巨大的內需空間尚受制于舊體制的束縛,擴大內需的路并不平坦。
上半年,我國采取了如提高農民收入、增加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及離退休人員工資、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等措施,老百姓的收入有了新的提高。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最新統計,至7月末,全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6.97萬億元。盡管利率一降再降,利息稅也收了,但要想把這接近7萬億的儲蓄存款從“籠子”里趕出來,卻沒那么容易。
隨著改革政策的逐步明朗化,老百姓的消費預期有所改善。但短缺時代形成的抑制消費的政策還未徹底摒棄,消費環境還有待改善,已經出現的一些消費熱點短期內還難以成長為主導性的“新增長點”。比如“轎車進入家庭”喊了這么多年,為何總是步履蹣跚?除了老百姓購買力的原因外,汽車廠家能否下狠心降成本、降車價?有關方面能否下決心取締那些令消費者望而卻步的亂收費?地方政府能否為轎車駛入家庭多做些諸如修建停車場、緩解交通堵塞的工作?制約汽車消費的這些障礙如不能消除,汽車成為新增長點的路就還會很長。
此外,居民收入短期內恐難有重大改觀。特別是農民和城鎮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長慢,仍是十分突出的問題。農民增收難則更是一個老問題,農村購買力不足勢必制約農村消費市場的開拓。如果龐大的農村市場不能啟動,則擴大內需的政策會大打折扣。
從投資看,據國家統計局的資料,上半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投資增長17.9%,集體經濟為8.7%,個體經濟為6.5%,而且個體經濟投資增幅還回落2.1個百分點。這說明政府主導性投資的格局還沒有發生變化。
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體制創新。雄心勃勃的“十五”計劃顯示了未來5年中國內需增長的驚人空間,而申奧的成功、加入WTO成定局的利好,則為加快發展增添了一抹新的亮色。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等待“外面的世界變精彩”,而是要趕快動手拆掉藩籬,讓巨大的增長能量噴薄而出。
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盡管我們不可能完全預見到,但由于1993年開始中央采取了抑制通貨膨脹,進行財稅、金融、外貿、外匯等一系列改革,正好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做了準備;今天美國及全球經濟動蕩,盡管事先也不可能完全預見,但由于1998年以來中央實行了擴大內需、抑制通貨緊縮、調整經濟結構等一系列正確決策,不僅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給我國帶來的困難,而且也為應對這次全球經濟減速打下了良好基礎。只要我們抓住機遇,勇于改革,扎實工作,中國經濟就能在世界經濟陰云中逆風飛揚。(據新華社電)《人民日報.華南新聞》(2001年08月17日第二版)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