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偉毅
8月1日國家宣布黃金飾品零售價格放開后,各地黃金市場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活躍景象。黃金飾品消費“大佬”上海市第二天的黃金零售價便從每克103元陡降至每克86元,其銷量也成倍地增長。
誰曾想上海的消費者僅僅高興了4天。8月6日,上海的黃金零售市場便風云突變,其價格出乎意料地齊步反彈到每克96元。
待媒體采訪后方知其中隱情,原來是上海寶玉石行業協會出面進行了“協調”,理由是為了考慮企業和國家的利益,穩定上海市場。所以13家主要黃金零售商家訂立了上海金飾市場的統一價格。一場由上市公司戴夢得引爆的、僅僅開打了4天的價格戰,終以行業定價最終取勝而宣告結束。
市場上有人死抱著價格壟斷的“計劃老套”不放,這在市場經濟的初創之時似乎不足為奇。問題是,在這場“價格聯盟”的老戲中,作為市場經濟產物的行業協會居然扮演著一個并不光彩的角色。且行業協會人士的理由更讓人驚訝:“戴夢得自說自話,一下子降了10多元,根本不跟同行打聲招呼,擾亂有序的市場,商家怎么受得了?”
商品降價是不是必須“跟同行打聲招呼”,筆者不在行業協會之中,不敢妄作評論。但降價是不是“擾亂有序的市場”,筆者卻略知一二:只要沒有低于成本銷售,便是結合游戲規則的經營行為,絕無擾亂市場之罪名。
在商之人都明白:對于任何商品的終端價格而言,其標準絕對不可能簡單劃一。這是因為在商品流通過程中,企業之間會因為進貨渠道、盈利目標、管理成本乃至批量大小等因素而確定不同的價格。商品在市場上以“統一”價格面貌出現,要么游戲規則有問題,要么缺乏充分的競爭。
由行業協會定價代替企業定價和市場定價,既沒有廣泛性、代表性和約束性,又損害了部分優勢企業的權利,侵犯了消費者的利益,這是市場的常識。只是在市場之中,市場規律卻常常拗不過少數利益既得者對眼前利益的孜孜追求。上海寶玉石行業協會越俎代庖地制訂統一價格,便是典型一例。
在成熟的市場中,行業協會具有不可替代的協調、指導功能。然而對于中國目前的有些行業協會的性質,專家卻早有微詞,它不過是兼有政府管理和行業協調的“二政府”。而這種定位不準的直接后果是,行業協會在行使功能時,往往過多地維護政府和企業的利益,忽視市場和消費者的利益。怎敢指望,政府部門退出經濟領域之后,讓它負有更重的市場功能?一個市場經濟的新瓶之中,卻仍然裝著“計劃思維”的老酒。對其規范已容不得等待。明眼人對此可謂一目了然。
訂財經短信新聞 國內外經濟動態了如指掌
訂手機短信接收滬深股票實時行情股價預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