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8月6日電(記者徐興堂) 在亞洲大部分國家受西方國家經濟下滑拖累而陷入低迷的時候,中國經濟上半年仍然保持了7.9%的較快增長。國家統計局官員指出,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功不可沒,上半年國內需求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達93%。
內需還能拉動中國經濟走多遠?這已成為國內外經濟專家關注的熱門話題。人們的觀點見仁見智,但大都同意:在力爭出口較快增長的同時,內需未來將扮演中國主要的經濟拉動力角色,中國經濟將因此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發展時期。
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今年三月在“兩會”上指出,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要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的方針,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專家指出,中國把“十五”期間的經濟增長目標定為7%左右,顯然充分考慮了內需將要發揮的重要作用。
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主要包括外貿出口和國內需求。專家認為,從當前世界經濟形勢看,近期中國的出口順差有減少趨勢,但國內需求則隨著投資與消費的增長而穩步增加,兩方面大致能夠抵消,預計經濟增速不會出現大起大落。
中國的固定資產投資已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仍高達15.1%,今后幾年隨著國債資金對基建項目的不斷投入,投資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另外,外商越來越看好中國市場已成為趨勢,海外直接投資將繼續保持高增長。因此全社會的投資增長率將繼續保持在高水平。
中國消費市場的規模和增長速度足以讓任何一個經濟體艷羨,目前已經形成了家電、住房、教育、汽車和旅游等消費熱點。中國居民的儲蓄總額已突破7萬億元,其中蘊藏的消費潛力是驚人的。由于農民收入成長的環境得到改善,政府也已宣布增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收入,這必然會給消費帶來原動力。
另外,還有一些明顯的利好因素支撐內需的增加,如最引人注目的是北京申奧成功。據國家統計局估計,由奧運帶動的投資與消費將拉動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0.3%以上。
西部大開發是內需增加的另一個重點。按照“十五”規劃,中國將增加對西部地區的財政轉移支付和建設資金投入,同時將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和外資參與西部開發和建設。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節水和開發水資源等一批具有戰略意義的重點工程將為今后幾年投資需求的增長拓展廣闊的空間。
很多專家認為,中國內需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因種種制約因素而沒有得到發揮。中國將繼續放寬民間資本準入領域,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繼續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促使消費需求獲得更大的增長。
經濟學家樊綱在分析了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各種因素后說,今后幾年內,中國有可能出現一個既沒有通貨緊縮,也沒有通貨膨脹,增長率維持在7.5%到8%之間的穩定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