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最近,市面上有一本《富爸爸窮爸爸》的暢銷書,發行量已經突破150萬冊,而作者在北京的一場演講門票居然賣到200元一張,趕得上一名三四流歌星的演唱會票價了。
這本書之所以能火起來,據說是因為此書揭示了富人的秘密。作者是一個日裔美國人,他有兩個爸爸:一個是他的親爸爸,受過良好的教育,聰明絕頂,擁有博士的光環,但這是一個窮爸爸;而富爸爸則連八年級都沒念完卻在死后留下巨額遺產,這個爸爸其實是他的同學的爸爸。整本書中富爸爸全是對的,窮爸爸全是錯的,作者特別慶幸自己高攀上了這個富爸爸。
富人的秘密,我不大感興趣,再去找個“富爸爸”,我還沒有無恥到那個地步。但我對作者提出的“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倒頗感興趣。看來作者強調思維對現實有支配作用,他認為,“富爸爸”富就富在他的“富人思維”,“窮爸爸”窮也窮在他的“窮人思維”。
兩措大談志向,一個說,有朝一日,發達了,我就吃了睡,睡了吃。另一個說,我是吃了又吃,哪有時間睡覺。這顯然是兩個餓怕了的乞丐的思維。而算計如何才能躋身于美國《幸福》雜志的億萬富翁排行榜,在瑞士銀行里開幾個戶頭,怎樣雇傭聰明的律師和會計師,采用合法的手段避稅,將稅額降至最低,則是典型的“富人思維”。
莊戶人家兒郎,男大當娶時,“窮爸爸”會再三叮囑:好看的臉蛋長不出大米,找個能干活會生孩子的就行了。這是“窮人思維”。大款富豪子弟擇偶的眼光,很自然會指向世界小姐、國際名模、好萊塢巨星,再不濟也要找個亞姐、港姐、歌星、影后。這是“富人思維”。
“窮爸爸”從小就教育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找個好工作,別像你爹這么窮。“富爸爸”則告訴孩子:要學會雇傭比自己聰明的人為自己干活,為自己掙錢。
富人偶爾有點“窮人思維”,問題不大,頂多讓人說小氣、摳門兒,就像葛郎臺。給“希望工程”捐款就少見富人的蹤影,倒大多是窮人。反之,如果一個窮人滿腦子“富人思維”,大約會是很痛苦的,弄不好就會走火入魔。魯迅說,賈府的焦大不愛林妹妹,這是“窮人思維”。可是萬一焦大染上“富人思維”,偷偷愛上林妹妹,整日茶飯不思,形銷骨立,耗不了幾天就會像賈瑞似的讓風月寶鑒照走了魂兒。綁匪張子強,就吃了“富人思維”的虧,本來是個窮小子,卻天天夢想著洋房、汽車、游艇、私人飛機,立志30歲前要成億萬富翁,結果犯下滔天大罪,不到三十就進了地獄。
現在各種報紙雜志大量介紹富翁的發家史,大款的淘金術,商界驕子的奢華生活,把大家的胃口吊起來了。什么事只要跟金錢沾點邊,只要有“富翁”、“富豪”一類字眼,就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正因為大家都發財心切,又不屑于尺積銖累,而總想找個訣竅一夜暴富,所以《富爸爸窮爸爸》的暢銷就沒什么好奇怪了。其實,如果真想像那個日裔美國人一樣,由一文不名而一夜暴富,最好的辦法不是去讀他的書,而是多認幾個“富爸爸”。可是,七尺男兒為求富貴去找“富爸爸”,厚顏無恥且不論,事實上也沒那么容易。“富爸爸”憑什么要認你這個窮兒子?對“富爸爸”來說,倒是寧愿擁有一批青春亮麗的干女兒,這也是一種“富人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