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跑到藥店問螃蟹的見多。
起因是一則借螃蟹說藥品的廣告。兩只螃蟹一只被人煮過黃得發紫,另一只則是絲毫不變螃蟹本色。那只變了色的螃蟹被比喻成感冒發燒生了病,吃了×××藥后又恢復了原有的狀態。
筆者就此問過幾十人,統稱:記住了螃蟹,再問此藥何名,能答出者僅有兩人。無奈,人們也就只好跑到藥鋪先問螃蟹再買藥。
最近,還有一則轟炸式的廣告:一個披著菜葉的人和一個穿著水果的人緊密相擁,飄飄欲仙。人們都記住了這是一家叫牽手牌的果蔬汁廣告。待跑到商場一問,無人問津買者甚寡。據說這家企業為此投資了上千萬廣告,賠本賺吆喝還打了水漂。
螃蟹的廣告雖說品牌未能橫行起來,但其產品功能早已被觀眾了如指掌,只是讓老百姓跑到藥鋪拐個彎,繞了一道手,脫褲子放屁。但甭管如何屁總算放了出來。倘若日后再跟上個我就是螃蟹的廣告自然也就接了下去。到那時人們一定會奔走相告,氣是×××放的。
牽手的廣告恰恰相反,讓人看了老半天,記住牽手不成問題。遺憾的是只讓人們記住了出氣的人,而不知道放了個什么氣,為什么要放這個氣。
兩個品牌,兩種功能,如同兩個人放了兩個氣。前者讓人們記氣不記人,后者讓人們記人不記氣。
作為藥品廣告,突出功能毫無過錯,但功能定位一邊倒,忘記了品牌也就等于丟了半邊天。作為食品飲料廣告,突出品牌也是天經地義,可費了大半天勁生是講不出水果和蔬菜牽手的原因和道理,也是美中不足,就好比是捏出的包子沒有餡,畫出個龍來沒眼睛。
前幾天和企業界的朋友聊天談及此事,眾人非讓我給那兩個廣告分別打個分。螃蟹廣告盡管有實無名,但人們還會跑到藥鋪問究竟,能賣。牽手廣告有名無實,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觸不動消費者的購買神經,沒人買賬。至于怎么打分?該打多少分?還是留給銷售額去定奪吧。
廣告是廣告人的藝術展現,還是產品推銷者的利益追求,一直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有關爭論也一直喋喋不休。可笑的是相當一部分企業家們往往迷亦于藝術和美學,演出了一場場喧賓奪主的鬧劇。毫不否認,兩者的統一才是好廣告,這個道理恐怕沒人不贊成。一旦真做起來了,又十有八九全都暈頭犯迷糊。光靠給企業家講道理是沒有用的,讓企業家賠上些錢,弄出個血的教訓才是硬道理。這就叫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落淚。□秦全躍/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