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則柯/文
自從4年前政府開始推行“放心肉"以來,廣州市場上“放心肉"和“私宰肉"此消彼長的拉鋸戰,就一直沒有停止過。按照原來的設想,推行檢疫合格、比較干凈的“放心肉",應該是民心工程。可是反復拉鋸的結果,“私宰肉"的市場份額仍然大得很。為什么會這樣?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放心肉"沾染了太多壟斷的毛病。
“放心肉"推行之初,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沒有在保鮮方面下功夫。這是處于壟斷位置的企業“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心態的表現。具體地說,屠宰太早,前一天晚上就已經完工。廣東天氣這么熱,肉宰了放那么一晚上,豈有新鮮之理?相反,“私宰肉"卻是半夜爬起來宰的,盡管逃避檢疫貽患無窮,但是那新鮮勁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當然,炮制“私宰肉"的人起早摸黑,全是私利推動,這點大家都清楚,就不必多說了。
壟斷的另一個結果,必然是索取比較高的價格。質量也好,價格也好,人大代表固然一再呼吁,但是憑良心說,政府在監管方面也做了許多工作。問題是壟斷的地位一日不改變,壟斷的必然行為就一天不能消除。就拿價格說吧,即使人大、政府要它把價格降下來,它一定會這項成本那項開支給你訴苦,仿佛再降一點就活不下去的樣子。但是如果是競爭企業,像現在的家電行業,誰要是價格降不下來,他只好到一邊去,市場根本沒有你的位置,再叫苦也白搭。
政府認可的“放心肉"屠宰場,因為處于壟斷地位,缺乏勵精圖治的精神,從而給“私宰肉"留下了很大的空間。據有關部門提供的材料,廣州在未定點屠宰前,每天屠宰大約1萬頭豬供應廣州市區的市場。實行三個定點屠宰場屠宰之初,每天定點屠宰差不多7000頭豬。后來逐年下降,直到去年底今年初的每天只有3000多頭。你看,“私宰肉"的天地就那么大。
“放心肉"和“私宰肉"相比,每50公斤貴八九十元。利益驅動,廣州不少肉檔檔主就千方百計賣私宰肉。你到肉菜市場細心看看,就會發現他們往往只進一爿“放心豬",案板底下卻“藏"著更多的私宰肉。廣東人喜歡買“豬腱"煲湯,有些只進一爿“放心肉”的檔主,卻可以變出許多豬腱賣。問題這樣嚴重,當然可以說是監管不力,監管放水也不是個別現象。但是不從質量和價格上根本解決問題,巨大的經濟利益擺在面前,嚴格監管也難。至于一些星級賓館都購進私宰肉,道理也在這里。
據了解,現在批發商對他“負責"的肉菜市場,具有壟斷地位,別人不得向“他的"市場供應豬肉。這種情況不改變,禁止“私宰肉"談何容易,這種情況不改變,“放心肉"就做不大。(作者系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博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