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入WTO過渡期總體戰略和政策研究”課題組隆國強
保持國際收支的平衡,是宏觀經濟管理的重要目標,也是控制對外開放風險的重要手段。國際收支調控體系的主要作用,在于維護國際收支平衡。
1.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加入WTO后,靈活的匯率機制將是我國調節國際收支重要的政策手段。現行體制下,人民幣匯率不能反映外匯供求關系,難以起到調節國際收支的作用。加入WTO后,要根據企業經營需要,適度放松對本地企業開設貿易外匯帳戶的限制。隨著人民幣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推進,落實1994年人民幣匯率改革方案,建立人民幣兌外幣的遠期市場,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2.加強外匯管理。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還不能自由兌換,仍需對外匯實行管制。適應加入WTO后的新形勢,積極探索新的外匯管理方式,監管工作要從目前普遍核查轉為重點核查,重點監控資金流量大、變化大的企業。
要加強對外匯指定銀行的管理與核查。加入WTO后,將放寬外資銀行對內的業務范圍,因而要將外資銀行跨境資本流動及其對外商投資企業貸款納入外債管理。要制定規章,在外匯指定銀行的自營業務和結售匯業務間設立“防火墻”。要建立不定期抽查外匯指定銀行的制度,明確規定對違規銀行的處罰。
3.加強外債管理。借用外債是利用外資的一種重要方式,但是,如果管理不善,則容易出現債務風險。應指定專門機構對外債總額、債務的幣種結構和期限結構進行監測,把債務率、償債率控制在安全線以內。完善外債“窗口”制度,加強借、用、還外債各個環節的管理。隨著對外資企業在信貸方面實行國民待遇,逐步將外資企業借用外債納入國家統一的外債管理體系。
4.建立國際收支預警機制。要完善國際收支統計制度,加強國際收支的申報制度,提高國際收支統計的準確性;要研究制定國際收支預警指標體系,指定專門機構對國際收支進行適時監控,一旦出現危機前兆,及時作出反應,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國際收支平衡;如果國際收支出現失衡,則要及時援引世貿組織的“國際收支保障條款”,采取臨時性措施,使國際收支恢復平衡。
5.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對涉外經濟活動的指導和協調。加入WTO后,我國涉外經濟活動的規模與范圍都將進一步加大,對國內經濟運行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因此,要加強對貿易與投資運行狀況的監控,分析涉外經濟活動與國內就業、產業結構、地區發展、技術進步等方面的相互作用,靈活運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國際收支政策的組合,保持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