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寶洪報道: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張景安指出,在解決了一系列法律問題之后,中國風險投資將在兩年內形成一個基本框架,并得到較大發展。二板市場的法規也很快就會出臺。即將出臺的基金法為風險投資找到一個入口;而二板市場法規的出臺,將為風險投資找到一個出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風險投資專家劉曼紅女士也在同一場合說,今天,有兩股力量第一次坐到了一起:一個是以創新為核心的風險投資力量;另一股力量是國家風險投資監管部門。她認為,今后中國發展風險投資,應更多地從金融的角度看問題,即:以資金的方式進去,以資金的方式出來。她說,從金融的角度看,國際風險投資公司的投資速度在減慢;而國內投資公司的投資速度卻在加快。但是國際風險投資在中國是賠錢的,而中國土生土長的風險投資公司卻有利潤可賺。這是為什么呢?原因在于:國際風險投資公司不了解中國國情。國際風險投資公司若要想賺錢,需要沾點中國的“地氣”,也就是將國外先進的管理技術,同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結合起來;另一方面,國內的投資人才一旦學習了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潛在力量一定會達到新的高峰。
劉曼紅說,以前人們談到風險投資風險,主要是指在高科技項目上的投資;下一步應主要從金融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投資的核心是創新,不一定是高科技。只要項目在某個方面有一定的創新,就應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她舉例說,東歐國家第一個風險投資不是高科技項目,而是服務行業的一項管理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