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黃業斌
為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們要積極貫徹執行省委、省政府關于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重大戰略決策,緊緊抓住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機遇期,充分發揮自身的有利條件和優勢,大力加強同泛珠三角區域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不斷促進惠州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快速發展。
一、充分認識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戰略意義和作用
(一)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區域合作是新世紀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是新時代的潮流。近年來,一些地緣相鄰、人文相近、利益相關的區域合作,成為區域內各成員提升競爭力、參與全球化、實現共同發展的現實選擇。在國際,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以及東盟等區域合作不斷拓展,水平不斷提高,已經展示出了區域合作的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在國內,以北京申奧成功為契機,形成了京津唐經濟帶。上海依托世博會,啟動了長三角經濟區域新一輪發展。在區域經濟合作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于去年7月率先提出了泛珠三角經濟區的新構想,迅速得到泛珠三角各成員的積極響應。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具體指導下,經泛珠三角各成員的共同推進,今年6月1日至3日,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聯合舉辦了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并簽署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協議》,這標志著泛珠三角各成員適應時代發展要求,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在不同體制框架下的區域合作進入實施階段。
(二)泛珠三角區域各成員經濟互補性強。“泛珠三角”泛指珠江流域經貿關系密切的11個省、區。其中,既有我國東、中、西部三個不同區域的經濟特征,又有“一國兩制”的社會特點;既有香港這個國際著名的物流、金融、信息中心,又有澳門與歐盟、葡語國家的密切經貿關系;既有廣東這個全國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又有八省區遼闊的腹地、廣大的市場和豐富的資源及科技人才優勢;既有大珠三角的市場、資金、技術、信息綜合優勢,又有八省區多個產業“單項冠軍”。這樣的區域合作格局,有利于加快落實CEPA,保持港澳繁榮穩定;有利于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東、中、西部經濟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有利于泛珠三角區域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有利于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合作和亞洲合作的發展。
(三)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已有良好的開端。這些年來,泛珠三角11個省區的合作領域已涉及到經貿、交通、能源、科教、旅游、農業、勞務等方面,建立了多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投資和貿易合作力度不斷加強,區域合作的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2003年,內地與港澳貿易額接近900億美元,其中9省區與港澳貿易額達651億美元;港澳對內地直接投資額超過180億美元,對9省區直接投資78億美元。在7月14日舉辦的首屆泛珠三角區域經貿合作洽談會上,有847個項目簽約,成交額達2926多億元。
(四)泛珠三角整體實力在全國乃至世界都很突出。泛珠三角區域面積200.6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0.9%,超過了印尼,相當于日本的5倍;人口4.5億,占全國的34.8%,超過了歐盟地區,是俄羅斯的3倍;生產總值6526億美元,占全國的46.0%,超過了印度,接近加拿大。目前,泛珠三角公路網密度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高速公路總規模近1萬公里;有8條國道主干線,規劃里程1.2萬公里,日平均交通量超過1.3萬輛。前年,泛珠三角(不含香港、澳門)港口貨物吞吐量達86074萬噸,占全國的38.5%;航空客流量4974萬人次,占全國的57.9%。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是立足于整合區域資源,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提高區域整體競爭力的基礎上,逐步擴大同東盟、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從而推動并邁向經濟全球化,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激烈競爭中贏得更快的發展。
二、惠州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有利條件和優勢
(一)有比較明顯的區位優勢。惠州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區,距深圳70公里,距東莞76公里,距香港100公里,距廣州120公里,能直接、快速接受港澳和珠三角核心城市經濟發展的輻射。
(二)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惠州的土地資源、淡水資源、海洋資源和旅游資源豐富。全市陸地面積占珠三角經濟區的1/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00人。廣東三大水系之一的東江、西枝江橫貫境內,是香港、深圳、東莞、廣州等地的主要水源。擁有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的海洋大市之一。全市有省級、國家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9處,惠州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外資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三)有較優越的投資環境。硬環境方面很完善:惠州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廣東省文明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基礎設施比較完善,是華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通信樞紐和電網樞紐;京九鐵路與廣梅汕鐵路在此交匯,即將建成通車的惠澳鐵路與京九、廣梅汕鐵路接軌,將形成鐵路連接港口的大陸橋格局。惠鹽、深汕、廣惠、惠河4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大亞灣港口資源條件優越,目前已建成15萬噸泊位和航道,是珠三角港口運行最大的泊位。軟環境方面很好;法律法規不斷健全,執法水平進一步提高;政府堅持依法行政,為企業服務便捷到位;市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四)有比較突出的產業特色。惠州已成為廣東乃至全國重要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基地,是世界最大的電池和鐳射光頭生產基地之一,亞洲最大的電話機、電腦主板生產基地之一,中國最大的電視機、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產品、照相機生產基地之一,目前全市擁有電子信息企業1000多家,2003年電子信息產品產值768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5.3%。國內最大的中外合資項目—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建設順利,1200萬噸煉油項目經國務院批準正式落戶惠州。從此,惠州以電子、石化為龍頭,服裝紡織、汽車零部件、水泥、電力等一批支柱產業加快發展壯大。
(五)有與香港經貿合作良好的基礎。惠州臨近香港,與香港經貿合作密切,港資企業在我市的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據統計,全市現有港資企業6500多家,占外貿企業總數70%,累計實際吸收港資70億美元,占全市實際吸收外資總額的65%;2003年,全市外貿進出口131.3億美元,其中對香港進出口23.24億美元,占進出口總值的17.7%。在惠投資的港資企業投資領域廣,涉及一、二、三產業各個領域;知名企業多,投資規模大,在香港上市公司30多家;增資擴產踴躍,去年在惠的港資企業有200多家增資擴產,增資金額約3億美元;適應性強,轉型較快,近三年來,大量港資企業從勞動密集型向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轉變。
三、推進惠州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主要對策和措施
認真落實惠州市人民政府業已制定的《推進惠州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方案》,要著力抓好以下“六個方面”:
(一)加快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惠州雖然不與泛珠三角區域中的其他10省區接壤,但毗鄰香港、廣州、深圳,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直通江西、福建,惠深高速、廣惠高速、惠河高速等快速交通干道穿境而過,對外交通已經具備較好基礎。下來,我們要加快惠深沿海公路、惠莞高速公路、深博龍高速公路、惠澳鐵路二期、惠州港等項目建設,通過公路、鐵路、港口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聯系,打造京九、廣梅汕鐵路南端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把惠州建設成連接香港、珠三角東部與粵東、江西、福建等省市的交通樞紐。認真抓好惠州抽水蓄能電站、LNG燃氣電廠、500千伏博羅輸變電、220千伏金源輸變電等電力設施建設,引入“西電東送”等清潔電源,完善電網,把惠州建成粵中、粵東的電網聯接樞紐。
(二)加強區域間的商務與貿易合作。毗鄰香港和珠三角核心城市是我市的一大區位優勢,我們要把區位優勢、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和與香港具有良好合作基礎,與香港、廣州、深圳的金融物流優勢、人才技術優勢融合起來,積極推進落實《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和《內地與澳門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重點加強服務、物流、金融等領域的合作,推進資金、技術、人員、原材料、信息的無障礙雙向流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雙贏互利為前提,聯手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加快惠州香港商品一條街建設步伐,加強與香港特區在政府層面上的溝通與交流,積極推動兩地經貿合作。
(三)加強區域內產業和投資合作。按照惠州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積極主動承接港澳、廣州、深圳等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特別要加速香港服務業進入惠州,使惠港兩地經濟合作邁上新臺階,大力提升惠州服務業水平,發展壯大第三產業,推動惠州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另一方面,要鼓勵和支持惠州TCL、德賽、華陽等大企業、大集團以各種形式到內地省區投資辦廠,兼并、收購內地有效益、有潛質的企業,充分利用內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做強做大企業,實現互利共贏。
(四)加強區域內科教與文化合作。加強與周邊省區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與教育資源應用的合作,加強文化和人才交流。加快推進科技文獻、科技信息、專家庫等基礎性科技教育資源的聯網共享。加強協調,建立區域科技創新體系,以高新技術及產業化開發為主,逐步建立區域科技項目合作機制和成果轉化平臺,推進區域科技和文化協作。
(五)加強區域旅游合作。惠州位于香港、廣州、深圳、東莞與內地的結合部,交通便捷,旅游資源豐富,在珠三角地區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發展前景廣闊。惠州要主動融入泛珠三角,成為泛珠三角的休閑度假中心,吸引大批外地游客到惠州旅游,這是當前旅游行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我們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政府宏觀調控的引導作用,設法鼓勵民資、外資投向旅游業,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積極參與惠州旅游業的開發建設,打造高雅、大器、有特色、有品位的旅游精品。要加強與“9+2”省區的聯合,共同策劃和推廣區域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區域旅游品牌,提高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拓展國內、國際旅游發展空間。
(六)加強農業領域交流與合作。充分發揮惠州農業的比較優勢,大力培養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挖掘發展潛力。加強農業科研、生產、加工、流通領域的區域合作。目前,在廣東輸港蔬菜、鮮肉中,惠州占有量過半。要通過加快推進惠州農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開辟農產品“綠色通道”,擴大惠州農產品的市場覆蓋面,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推進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和產業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格局的形成。
總的來說,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推進,對惠州是難得的機遇。機不可失,時不我待,我們務必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積極加強同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加快把惠州建設成珠三角東部經濟強市和我省現代石化數碼產業名城。
(作者系中共惠州市委副書記、市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