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和他的老板兄弟(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9日 17:47 《商界》雜志 | ||||||||
看《十面埋伏》去嗎?
2002年12月31日傍晚,張藝謀和幾個助手走出電影工作室。助手們要回家過年,張藝謀要找地方吃飯。 “導演晚上怎么過?”助手們離去之前問他。 “我在大街上舞劍!”剛剛拍完《英雄》,正在構(gòu)思《十面埋伏》的張藝謀,滿腦子刀光劍影,滿眼都是江湖情仇。 “導演真可憐,一個人過年。” 導演不認為自己可憐,他開車去了編劇王斌家,和王斌、李馮在街邊吃了63塊錢的“大餐”,又回到王家侃劇本。半夜4點,一個“革命性的細節(jié)”誕生了,張藝謀眉飛色舞甚至手舞足蹈:“飛刀門的大姐對小妹說,千百年來,江湖都是男人的江湖;現(xiàn)在,我要讓它成為我們的江湖……大姐將是整部影片的靈魂人物,這個角色非梅艷芳莫屬。” 可惜梅艷芳最終沒能如張藝謀所愿,她在約定趕赴劇組的前夕去世。2004年1月,張藝謀千辛萬苦一波三折地拍完《十面埋伏》最后一個場景,回到北京對著記錄片鏡頭說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話:“我不能說我是中國最好的導演,但可以說我是中國最勤奮的導演。” “中國最勤奮導演”的壓力是顯而易見的。《英雄》是如此的成功,但觀眾又是如此的目光炯炯,因此張藝謀絕不能有和別人相同的破綻。 比張藝謀壓力更大的是張偉平。由于《英雄》的票房神話,使得新畫面公司有實力承擔了大部分《十面埋伏》的投資。“但《英雄》的標竿在那兒,你得超越它——從推廣模式到市場效果都需要超越。而且試圖模仿它的電影很多,沒有一個成功的。”張偉平認識到,電影營銷是一門高度的需要創(chuàng)新的藝術(shù)。 不過后來的事實證明,在營銷創(chuàng)新上,張偉平有著不可思議的、近乎癲狂的想象力。而他的自我評價則是,這些做法,完全來源于對電影市場消費者心理的研究和把握。 《廣州日報》曾這樣描述張偉平的“《十面埋伏》營銷學”: ……第一招的使出是在拍攝期間,招式叫“越神秘越緊盯”,抓住了人們對神秘事物的好奇心理。自進入拍攝狀態(tài)以來,劇組就對外徹底封鎖了消息,不管記者們?nèi)绾未蛱揭膊豢贤嘎栋朦c口風,最后逼得一些記者變成“特工”,將正常的采訪變成偷拍。就這樣在模模糊糊、朦朦朧朧的狀態(tài)下,《十面埋伏》成了人們心中最想揭開的謎。 第二招是在戛納電影節(jié)使出的,招式叫“距離美”,《十面埋伏》的首次露面沒有選在國內(nèi),而是選在了萬里之外的戛納,在全球5000多名記者面前,劇組成員在電影放完之后登臺亮相,他們露出的微笑傳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遠隔萬里的國內(nèi)觀眾,遠遠地看見那些魅力無限的微笑和贊美的報道,渴望近距離一睹《十面埋伏》的心情也就格外迫切起來…… 然而在張偉平看來,前兩招都是“吊胃口”,最后一招才是真正的臨門一腳:他決定投資2000萬元做一個首映式,讓它變成一個“前無古人”的電影文化群眾運動。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