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樂:以最經濟的方式揮霍明星效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24日 18:47 《新營銷》 | |||||||||
文/蘇東 他被尊為“佛商”,被稱為傳媒“智者”和“大亨”,是香港人傳說中的“神秘的大佛”。 這就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心寬體胖,看起來甚至有點笨拙,
關于他的身世,據稱他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做過記者、編輯、新聞評論員及高級管理人員。1988年移居海外后,劉長樂在石油貿易和房地產業務上掘到了“第一桶金”,然后果斷地從地產經營中激流勇退,避過了此后綿延日久的樓市低迷。 盡管鳳凰衛視始終宣稱自己的定位是全世界華人社區,內地只是它的一部分收視者,但是從經營的角度來說,鳳凰衛視只能選擇內地作為突破口。 而要在內地市場上切分蛋糕,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節目質量,二是突破限制。另類風格、成本控制和明星策略是鳳凰衛視成功的三大利器。有人曾形容鳳凰衛視是個“四不像”,既不像中國大陸的電視臺,也不像港、臺或新加坡的。對此,劉長樂曾說:“我們要做的是全力以赴為觀眾提供另類品牌,這是我們的賣點。”他所指的“另類”,是指在節目中加大港、臺和中華傳統文化的分量。這一點,通過鳳凰衛視的節目主持人,就可以看得出來:既有來自臺灣的謝亞芳與劉海若,也有來自大陸的陳曉楠等人,而閭丘露薇在進入鳳凰衛視之前已經移民香港,這個主持人群體是完整意義上的中國團隊。所以,劉長樂的一句口頭禪就是“東西南北大薈萃”,這也是鳳凰衛視節目的特點,而觀眾和市場對這個另類“拼盤”似乎并不排斥。 在成本控制方面,鳳凰衛視在香港的演播室只有普通客廳大小,加上辦公室、控制室等地盤,全部面積只有3000平方米,而且還不是在繁華的中環商業區,而是在九龍居民區;北京的“鳳凰會館”則蝸居于人民大學附近的一個六層小樓上,簡陋的條件和鳳凰衛視的名氣無法相提并論,和國內電視臺一擲千金的氣派更有云泥之別。鳳凰衛視中文臺的全部人馬只有150人,還趕不上內地一些省級電視臺新聞部的工作人員數量。整個鳳凰控股有限公司下轄5個臺的人員也不過三五百人,名牌欄目“鳳凰早班車”的班底就4個人,這還沒有國內同類節目的校對人員多。而行程4萬多公里、經過11個國家的“千禧之旅”,直接成本只有800多萬元,這在內地的電視臺是想也不敢想的事。對此,鳳凰名嘴竇文濤曾借節目談話自我調侃說:“(咱鳳凰衛視)把女人當男人使,把男人當牲畜使。” 鏈接人物: 王長田 1988年,王長田從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 1990年進入《中華工商時報》,3年后升任市場新聞部副主任;1995 年,他在北京電視臺策劃推出《北京特快》,并使其發展成為當時國內最優秀的新聞欄目。之后,王長田創辦了光線傳媒,如今光線傳媒已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傳媒娛樂企業,旗下擁有《娛樂現場》《海外娛樂現場》《中國音樂風云榜》等十幾個強勢節目、200多名員工,2003年廣告收入超過2.5億元,播出范圍覆蓋全國300多家電視臺。 其經典語錄:我們要做時代華納的結構,也就是娛樂和傳媒的綜合平臺。 張偉平 在認識張藝謀之前,張偉平的職業歷程是某醫院的藥劑師、某外企的部門經理和地產商人。但在一次聚會上偶然與張藝謀相識,兩人一見如故。張偉平作為電影圈的“門外漢”,沒有電影圈墨守成規的做法,而是真正把電影作為一種文化產業來做,把成熟的市場運作手段運用其中,奇招迭出,大手筆不斷,充分利用了商品包裝和市場營銷手段,創造了《英雄》奇跡。 在認識張偉平之前,張藝謀已經是享譽世界的大導演,但直到認識張偉平之后,張藝謀才成為一塊商機無限的金字招牌。他們共同創造了《英雄》奇跡,并將《十面埋伏》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張藝謀與張偉平的相遇,堪稱藝術與商業的完美結合。 經典語錄:張藝謀是種蘿卜的,我是賣蘿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