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廉:董事長“李生”并非不宏大的目標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1日 12:19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袁一泓 博鰲報道 “我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論壇,也是第一次接觸王總(王石)。”富力地產集團董事長李思廉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說,“但我希望2006年會議還能邀請我和王總來對話。”
李思廉似乎是想在2006年向王石證明,富力決定2004年大規模進入商業地產市場,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王石在會上語氣很硬直地說,那些大規模開發商業地產項目的公司,幾乎可以肯定是會失敗的,“不信你們就等著看吧”。而富力今年恰恰就在廣州珠江新城開工建設40萬平方米的商業地產,其中包括兩座超五星級酒店,這些項目將在兩年后竣工,“我們想挑戰這個(王石所說的)難度。”李思廉發言說。 并非不宏大的目標 中國地產界有幾個只聞其名不見其聲的地產商,其中就有廣州的李思廉、張力、朱孟依等。1999年起,富力每年都坐上了廣州房地產企業綜合實力的頭把交椅,但據說當地媒體要專訪到該公司的老板,鮮有成功者。李思廉說如今自己之所以不得不出來代表公司發言,是因為集團旗下的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準備今年到境外上市”。不過,即便如此,李思廉甚至仍不愿告訴記者他畢業于哪所學校、學的是什么理工專業,“到時候你就會知道了”。他指的是上市招股書自會有他的背景介紹。 頭一次聽富力集團的人當面稱李思廉為“李生”時,本報記者愣了一下。這種驚訝類似于順馳集團的員工當面稱他們的董事長孫宏斌為“老孫”。同樣,富力集團總裁張力也被稱為“張生”。后來方知這是地方習俗。但李思廉那一對即使不笑也帶著甜意的酒窩,倒使得“李生”的稱呼在我這樣的外人看來有些名副其實。 1993年李思廉與搭檔張力創建富力時,公司結構松散,業務也雜,科技、實業都做,還經營過餐館。“但一開始我們就很明確,要做地產。”李思廉說。直到現在,富力集團也是上下流產業鏈“通吃”,包括有自己的建筑公司、設計院、監理公司、物業管理公司乃至門窗廠,肥水不流外人田。 2002年3月,當富力以近32億元地價拍得北京廣渠門現“富力城”土地后,許多同行私下打聽這是哪里冒出來的公司,還有京城地產大佬認為這個項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富力城很快就讓預言落了空,開盤9個月賣出18億元(2003年),17個月銷售額達到33億元。李思廉說,富力到北京發展,是由于公司2002年底有一個戰略轉變,即決定做全國品牌,準備上市。 “哪個公司沒有自己的目標呢?”李思廉說。富力集團的銷售額從2002年20億元,增至2003年43億元,今年的目標是60億,明年的目標是100億元。銷售額3年增長3倍,4年增長5倍,不可謂不驚人。但是,同為地產商,當順馳集團喊出今年要實現銷售回款100億的目標時,引來的是一大片莫名的驚詫和質疑,而富力并非不宏大的目標卻少有人關注,這是為什么? “可能與公司的風格和策略有關吧。”李思廉說,“我們覺得公司自己的目標沒必要讓所有人都知道。”但他評價順馳的目標時說,“只要它確實能做得到它所說的,它就是成功的。”李思廉承認,公司的風格與公司領導者的個人性格大有關系。李思廉表情內斂、沉靜,說話語速不快,普通話講得有些辛苦,倒是偶爾蹦出的幾個英語單詞顯得更為流暢。他說,做事情還是要容忍一些,其實,用這種方式或那種方式,可能結果都是一樣,就沒必要堅持非哪一種方式不可。 堅持,不堅持? 本報記者問李思廉,與張力搭檔11年,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兩人的合作有沒有出現過什么問題(矛盾)?他回答說,公司決策上的事情,“有一方堅持做,就做了;有一方堅持不做,就不做了;而一方堅持做,另一方堅持不做的事情”,他想了想,說,“我印象中好像沒有出現過”。 在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首創集團總裁劉曉光問李思廉,宏觀調控最讓他難受的是什么?李思廉想了一下說,“我們沒什么難受的”,他頓了一下,又說,“真的沒什么難受的”。 李告訴本報記者,2004年富力在廣州有16個在建和新建項目,北京有4個項目,開工量大,需要的資金量也大。他也聽說過銀行對房地產商的貸款更嚴格了,有的項目很難貸到款,但宏觀調控前后,富力從銀行獲得的貸款沒什么不同。他解釋說,這是因為富力從來沒有拖欠過銀行的貸款,地價款和稅金也都是按時交,“這些由財務部直接按期打款就可以了,根本就不需經過我”。李思廉表示,富力對現金流、負債率會有一個警戒線,一旦接近這個警戒線公司很快就會作出調整,“所以銀行對我們的現金流非常放心”。 采訪臨結束時,李思廉從沙發上直起身,很是鄭重其事地說,“富力希望成為一家受尊敬的民營房地產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