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莉:祝全球華人平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9日 14:20 《品牌真言》雜志 | ||||||||||
----當大事發生時我存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我! 文/本刊記者 Bill 不幸的9.11 有幸的資訊臺
鳳凰資訊臺從開播到現在有四年的時間了,剛開始只有北京、上海、深圳、臺灣、香港、美國、英國有記者站,現在俄羅斯、法國、澳大利亞都有記者站,馬來西亞記者站正在設立中,中東、日本也設有特約記者。鳳凰是一個特殊的平臺,以前大家各自都有不同的專業,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但在進入鳳凰之后,大家都需要學習鳳凰的語言,用鳳凰的語言風格去進行報道。當然,新聞報道本身是沒有所謂的風格的,新聞本身只有實事求是的準則。但是,什么東西是鳳凰的觀眾真正需要的?對一些地方臺來說,他們的觀眾是當地的。鳳凰衛視是全球的,所以做出了這樣的調整。 新聞是人的行為,你必須要有高素質的,在第一線的隊伍,可以隨時隨地有新的、第一時間的、最快的信息反饋。另外,通過新聞從業人員,在各地區能夠使最新的、最快的消息進行快速傳播。比如在2001年的九月份,9.11事件,就是我們駐紐約華爾街記者站的記者,他親眼目睹了世貿倒塌的全過程。他第一時間告訴我們后,我們立刻說報道這個事情,同時引用外電的畫面,很快做了及時的報道,告訴全球鳳凰的觀眾。另外一個就是直播的時間,我們每一年的直播時間從一、兩百個小時,增加到六百多小時,要看新聞事件的大小。現場是很重要的,很多人想看的就是現場。我們很多的直播,從9.11開始的36小時直播到莫斯科的人質事件,也做了多日的直播。最近佛指舍利從陜西第一次運到香港來,也是做直播。新聞本身就要如臨其境,這是觀眾最大的需求。我們覺得做資訊臺,就要讓觀眾如臨其境。每一年我們都在做這樣的事情,突發新聞我們沒辦法去預測,但有一些是歷史性的東西,比如說諾曼底戰役60周年這樣的事情,我們可以預先知道,可提早做直播準備。我們最近直播俄羅斯普京的就職禮,那個場面是非常盛大的。我們趕緊去策劃、尋找一些公眾訊號,讓觀眾可以身臨其境。至于怎樣把資訊臺打造成一個品牌,我覺得,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就是觀眾能夠及時看到世界上正在發生的重大事情。打開鳳凰資訊臺,都能看到最新的消息,而且就是今天消息的焦點、談論點。因為我們每個正點都有新的資訊消息加入,而且都是24小時直播的,沒有時間限制。這是我們的一個愿望——與世界同步。 在2001年9月1日發生的“9.11事件”是全人類的不幸。但是,從工作的角度來說,對于鳳凰臺誕生之后,是生逢其時的一個非常事件,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我最大的理想:祝全球華人平安! 新聞本身是嚴肅的。資訊臺的內容定位很清楚,就是新聞資訊、財經類消息,它是社會的主流,是一個最強的信息平臺。采訪對象都是一些知名人士,甚至是一國之君。新聞本身是資訊臺的主干,我們覺得新聞本身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事情,影響社會的輿論、意見,你要做意見領袖的話,必須要足夠多的觀點,有多方的觀點。多方的觀點來自于評論員、資深的專家。這些專家有時是跟現場的記者連線,有時是請評論員進來。所以,我們很多評論員的談話式節目,增加了很多觀點。一個事情發生了,你可能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但是經過不同觀點的會診以后,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了解事件的真相。我們為什么設立華語新聞頻道?也是因為世界上沒有華語24小時的新聞頻道。我們希望做第一個,用我們的母語溝通全球的華人。我們也希望用華人的角度,角度從哪里來?就是評論和觀點。 “小莉看世界”、“小莉看時事”本身也是基于這樣的一個立意,希望在一周當中,提取出重要的信息,進行深入的報道分析。先要讓人知道,然后了解中間的巧妙點,甚至做一些趨勢的分析,幫助大家理解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每個環節。 “看時事”講的主要是新聞事件,“看世界”看的是更全面、更人性的。這兩個節目打造的方式我們不能說已經很成功,但是我們會盡可能找出最關注的事件。比如說,“伊拉克虐囚事件”是我們的一個專題,這當中有很多的評論、觀點、歷史的例子,有盡可能多的畫面的呈現。我覺得這是觀點的呈現,事實的呈現,深度的呈現。 開始鳳凰臺的人很少,從一百多人,兩百多人,現在擴充到六百多人,主持人從不到十個到現在的三十多個,我自己是開臺元老級主持人。鳳凰96年開臺時,只有我們幾個元老在這里。這么小的一個平臺,要讓大家都知道,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門面人物推出去讓大家認識,主持人先行,創造主持人的品牌風格,讓大家認這個主持人,這個主持人就代表這個臺,主持人先行的最好方式就是打造金牌欄目。因為頻道的形象還在建立中,主持人的形象比較深刻,很容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鳳凰是96年開設的,歷史還比較短,當時到底能不能做好新聞,我們還不知道,我們嘗試做了“時事直通車”欄目。“時事直通車”開設的時候,同事們就說我必須要做一個形象包裝。因為當時“時事直通車”沒有包裝形象可推,但推主持人吳小莉,大家較熟悉,因為她已經在這個頻道呆了一段時間,相對來說有一定的觀眾熟悉度。所以,推主持人的理念,可以帶動這個欄目的推廣。我們這些元老級的主持人都比較資深,有自己的理想、愿望、風格,我當時想,中國人越來越多,全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也越來越強。全球華人的感覺、夢想、理想,要如何體現?我就提出我的愿望是希望當大事發生的時候,我存在,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我。這是我97年非常大的一個愿望,因為做新聞這么久了,希望在香港做新聞,在全球能夠播放。我跟宣傳部的同事提出這種想法,他們后來就做了這樣一個宣傳片。宣傳片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來還得獎了。為什么會得獎?其實很簡單,就是主持人講的話,因為那是主持人的真實感受,這種感受是非常深刻、強烈的,大家看了以后,就會覺得這里有專業的新聞,專業的新聞人,是有夢想的新聞人。這種夢想也慢慢地變成了我們臺的夢想。尤其是在資訊臺誕生之后,這種愿望變成了整個頻道的愿望,我們也一直在盡量實現這個愿望。我覺得,當初鳳凰臺的形象還在慢慢成熟的時候,主持人是相對成熟的,主持人的形象與理念能夠慢慢塑造成一個比較好的格言或者說是理想,可以先走一步。走出去以后,慢慢大家覺得這個主持人的形象是符合的,是做新聞的,跟整個臺的形象符合,他的愿望就變成臺的愿望與概念。每個主持人都有自己的特色與光輝之后,這個臺就豐滿了。 當然,我的愿望每一年也會有一些變化,2001年,資訊臺開播的時候,因為公司的人員就這么幾個,我們常常會進行腦力激蕩。我說,我的理想是每天晚上做節目的時候,可以跟全球華人道平安。因為小時候我看過一個美國的廣播劇,這個廣播劇的主持在每晚廣播結束時,都會說一段話:“Good night, Americans, wherever you are!”,“晚安,美國人,無論你身在何方。”我就想,有一天我要在我的節目中說這句話。當中國人越來越多,遍布世界各地的時候,對中國人說:“Good night,Chinese, wherever you are!”后來,我們改成“平安”的說法,兼顧了時差的問題。在香港說晚安的時候,美國正在早安,歐洲正在午安。開播“鳳凰環球播報”、改版后的“時事直通車”的時候,因為是環球直播,我有了機會和全球華人道平安。9.11事件中,“平安”這句話突然變得非常重要,當時我在節目中說“祝全球華人平安”,心中有更深的感受。 庭有梧桐好棲鳳 每天找到幸福點 鳳凰確實有人才流失的擔憂,所以簽約的時候就很謹慎。當然,大家都覺得鳳凰臺有很大的舞臺發揮,是雙向的發展。你會覺得自己在跟品牌一同長大,有家庭的感覺。我們也明白,緣分使大家走在一起,即使你離開,我們也能祝福。如果我們有相同的理想,大家就并肩一起往前走。 會不會出現所謂的“孔雀東南飛”或者“鳳凰東南飛”的情況,我們都無法去預料,因為因緣都有固定的循環。我們要分兩個層面來看待這個問題,在精神層面,很多電視人想做的是理念的發揮,如果他所在的平臺對他的理念或者個人的發揮是有余地的,他就會很高興。在物質層面, 2001年上市后,鳳凰衛視采取了西方式的資本運作方式,相對地給資深的主持人、元老級的主持人一定的股份。但股份不是真金白銀,必須鳳凰的營運好,大家才好。當然,事業需要有前進的目標、愿景。其實資深主持人對鳳凰都有比較深的感情,因為從小到大,一起跟著它成長。 工作中,我時刻警惕自己不要變成不思進取的“肥貓”,在這點上,從1999年起就深有體會。至于今后怎樣去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我覺得沒有必要去加深什么,或者去防范什么。但每一步都要走得扎實,你累積的東西才不會消褪。沙灘上的腳印很淺,海浪一來就沖走了;建立起來的寶塔是沙做的話,就不牢固。這個踏實不僅僅是為了未來的出路,更重要的是,你會更有收獲。做媒體真的很幸福,有機會去接觸到別人根本無法接觸的東西。 我是很樂觀的,這個幸福是怎么換來的?舉個例子,我們若是到外地出差,每天可能只可以睡六七個小時,甚至更少,這種事情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必須早起晚睡。但我們都能找到幸福點,我的任務就是把整個過程拍給大家看。我可以給家人解說自己的直播節目中所有的細節,我就覺得這個腳印踩得很深,也很快樂。不只是對我未來的成長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我有收獲。我覺得,不用太擔心所謂的周圍的環境在變化,但是你一定要與時俱進,必須時刻跟自己較勁,不斷打碎、重塑自己。 鳳凰的資深評論員現在都是最時尚的一群人。我很感動他們的一句話:“我們這些老頭子是鳳凰里面最用功的”,這句話給我非常大的警醒,就是不要看這個平臺怎么樣,這不是平臺的問題,平臺再大,你都得用功。他們都是五六十歲臨近退休的人,但他們是最用功的。我相信,中國會開始慢慢出現一些資深的評論員、主持人,而且大家會越來越贊賞他們的白發,那種魅力真是無法抵擋。年輕人出來很容易的,年輕人一大把。但是你要在某個行業熬成了資深的白發人,就是一種稀有動物,就會更值錢,因為這個行業是需要積累的。幾十年風雨過去后,他可能成了一個化身,一個很公正、很有影響力的化身。 現在衛視很多,同樣欄目、同樣風格的主持人很多,在欄目同質化的情況下,品牌形象的作用更明顯。我覺得,電視頻道或者欄目本身就像商品一樣,以前大家的觀點是覺得賣東西要建立品牌,現在視覺消費也要建立品牌。視覺消費建立品牌的訣竅就是誰先走一步,誰先創立這個品牌。即使以后大家都差不多,但是觀眾已經習慣看這個品牌了,有了慣性收視。你習慣抽萬寶路,就很難習慣去換中華,因為抽煙是會上癮的。我覺得視覺消費也會上癮,他習慣了這個臺的包裝,看了舒服。回家了,或者說出差到北京的時候也看得到,感覺就像在家里一樣。鳳凰之所以成為品牌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化,我到世界各地旅行,到酒店看到的與北京的朋友看到的是一樣的,我們就有很多話題可談。所以,我覺得品牌的建立,先行一步是最大的優勢。小孩出生的時候,見到的第一個人往往是最難忘記的,感覺最親切的,為什么一些狗能夠喂養猴子?因為猴子以為狗就是它媽媽。如果你是后來者,你沒有觀眾,就需要創造一條奇異的道路,才能讓這個品牌具有無法替代的特殊性。首先要做第一個,第一個比較容易形成品牌的形象、印象和慣性收視率。 海若事件 堪見鳳凰文化 在“海若事件” 中,對鳳凰衛視的做法,很多媒體頗有微詞,認為這是鳳凰借此進行自身的炒作。我覺得我沒有太多的資格去評價鳳凰臺是怎樣對“海若事件”整個過程中所有作為的。我可以作為鳳凰的一個成員來描述“海若事件”中鳳凰人的心路歷程,這是可以的。作為鳳凰的一個成員,一個大姐,我清楚記得,海若的事情發生后,開始大家誰都不相信。我們互相詢問說:“是我們的海若嗎?可能嗎?她昨天不是還在我們這兒嗎?去休假了,怎么會出事呢?”我記得很深刻的是,劉老板給我打電話時,我聽他說:“你覺得我們可以幫海若做什么?臺里想幫她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默然無語了五秒鐘,然后說:“我想想看”。劉老板接著說:“沒遇到這種情況吧,五秒鐘 ,另一端無言!” 海若出事后沒多久,消息傳來,需要醫生去判定她是不是腦死。英國的醫生說,她是植物人了,不可能復原了。英國醫院想拔輸液管,家人不肯。家人沒反應到她傷得很慘重,全身的臟器都支離破碎了。那時候家人打電話說要求助,鳳凰全體動員,首先在北京找最好的醫生,想要包飛機,專機把她接回來。因為英國太遠了,你真不知道海若在那里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我們當時只是想動員所有的力量,把她救回來。恰好鳳凰是一個媒體,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是一個發言人的角色。海若出事后,大家都很關注,海若到底怎么樣?我們做發言人后,大家就會說 “這個消息是從鳳凰出來的”。 海若的身體康復情況現在很好,她的記憶恢復得很好,短期記憶可能差一點,但長期記憶非常好,過去的事情,每個朋友的電話號碼都記得很清楚。但心理康復需要把她帶回香港,帶到臺北,帶到馬來西亞去,因為她需要刺激,自出事后,海若到現在沒有流過淚,也就是說不會傷心,她的某部分感情已經被摔壞了。后來我們為海若出了一本書,籌措醫療基金, 因為不知道海若的情況是不是需要躺很久,是不是要十年、二十年。當時海若還沒醒,我為她寫了這樣幾句話:“海若,回家是最好、最美的事情,等你回家。”后來,在大陸的書名就叫《海若,回家吧》。這里的“回家”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從英國回到中國,一個就是回到鳳凰的大家庭。那時候,至少我看到的鳳凰人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搶救海若。那時我們老板開了張空白支票,簽了名交給醫院應急。到現在為止,英國的保險公司還沒賠償,連死亡的那些人都還沒賠。等他們來救,根本就沒希望。鳳凰臺就像海若的另一個家,家里不會在乎錢的問題,只會用全力來搶救自己的家人。我們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辦不成的事兒,只要我們想辦,愿意辦,眾志成城嘛。 現在海若的最后康復需要一個很大的刺激,因為她沒有哭泣的意識。要不然,她可以回到群眾中,可以回到舞臺上,去幫助她身邊的人。回到臺北,海若去看兩位在車禍中死去的朋友時,她基本上是動情了,我看她的情緒已經被激發了,整個眼眶都紅了,但還是沒有流淚。這是我以前沒見過的,這表示她情緒的部分在慢慢地恢復。她的康復是一個奇跡,是一種沒有人愿意放棄的奇跡,她的家人、我們都沒有人愿意放棄。 人物簡介: 吳小莉,媒體資深人士。畢業于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1988年,開始進入新聞領域工作,擔任臺灣中華電視公司新聞記者及主播。1993年,應香港衛星電視(StarTV,現稱“星空傳媒”)之邀,轉赴香港發展,加盟由國際媒體新聞集團(News Corp.)所全資擁有經營的亞洲區衛星媒體事業﹐擔任財經節目制作人、主持人,其后升任財經節目經理、節目制作經理、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開始參與衛星媒體管理工作,并逐步打開亞洲華語觀眾市場。 1999年,被全球發行的國際知名雜志<<亞洲新聞>>選為五十位“當今您最應該認識的中國重要人物”之一。 2000年,獲中國國家環保總局授予的“環保使者”稱號。 2000年,新華社環球雜志舉辦讀者票選,小莉獲選為“環球20位最具影響力世紀女性之一”,是唯一獲選的華人新聞從業人士。 2001年,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首次在中國南京舉行,小莉獲邀為大會形象大使;中國國際志愿者委員會,委選她為中國國際志愿者形象大使。 2002年,由湖南衛視新青年欄目、北京青年報等機構聯合主辦的“2002年新青年十大新銳”中,小莉被推舉為“最具職業精神的新銳人物”。 2003年,第七屆世界華商大會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小莉再次獲邀,為大會擔任傳媒大使。 2004年, 獲泰王國頒發泰國尊榮卡(THAILAND ELITE C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