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波特的戰略魔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7日 14:09 《新華航空》雜志 | ||||||||||
《競爭戰略》、《競爭論》、《競爭優勢》,這三本著作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這些經典著作絕不是可以躺在沙發上喝著咖啡就可以讀的,而是需要靜下來,在書桌上一點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讀和體會。
邁克爾·波特的戰略魔杖 細端詳,這個波特還真有點像學魔法的那個男孩,他們有同樣銳利的目光和敏感的表情。 邁克爾·波特身量并不魁偉,甚至還有點文弱,總是緊抿的雙唇讓他的神態透露出一種說一不二的架勢。一旦開講,極度興奮的大腦讓他在語言之外不得不另外加上若干令人眼花繚亂的手勢動作,那種表述,像一場不由分說的暴雨傾盆而下,充滿了目的性。 他的信徒們堅信:作為20世紀對全球經濟影響力巨大的3位人物之一、“競爭戰略之父”、 3次“麥肯錫獎”得主,邁克爾·波特有比哈里·波特更大的魔力。 學院派波特 哈佛大學在 2000年授予邁克爾·波特為“大學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資格,這是哈佛大學的最高榮譽,由此,波特教授成為該校歷史上第4位得到“鎮校之寶”殊榮的教授。 為了使那些杰出的哈佛教授不必再受到系別和已有研究領域劃分的約束,哈佛大學校長 JamesB.Connant在1936年倡議授予“大學教授”的稱號,“大學教授”被鼓勵做富有創造性的、“跨專業”的研究,他們常常同時為自己所屬的系以及其他系和大學工作。自1992年以來,哈佛共有4位學者獲得“大學教授”的稱號,其中包括諾貝爾獎金獲得者RobertC.Merton,、已故的C.RolandChristensen教授和SumnerH.Slichter及邁克爾·波特。 無論作為一個思維敏銳的、富有想像力的思想家,還是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抑或一個天才的教師,邁克爾·波特被選為“大學教授”都是當之無愧的。他的研究已經跨越很多領域,包括對全球競爭力的研究以及人類健康問題的探討,現在作為一名“大學教授”,他對于研究的旺盛精力和天賦使得哈佛大學的許多研究專業都受益匪淺。 現在,邁克爾·波特的書可以在很多商學院學生、大學教授、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甚至國家領導人的書架上找到;他的“競爭和戰略”理論已經或者正在被全球大部分的國家和企業深入研究;他的學術成果被美國國內的經濟會議以及眾多世界性的經濟學術論壇列為正式的、重要的討論議題。 正如英國的《經濟學人》雜志對他的評價:如果有人能把管理理論變為令人尊敬的學院派原則,這個人就是邁克爾·波特。 “競爭力”研究的鼻祖 在非洲大草原上,羚羊早晨醒來要考慮的第一件事,是如何讓自己跑得快以逃過獅子的捕抓而活下來;而獅子早晨醒來的第一件是,是如何跑得比羚羊還快以保證自己抓到羚羊充饑,不至于讓自己餓死。 競爭就是如此殘酷而且無時不在。 近30年來,在使用經濟學原理和規則來解決競爭力的重要問題上,波特一直是哈佛商學院所有教員的先鋒典范。波特獨有的、既滲透了學院派深刻理論,又包含了現實社會問題的著作及論文,已經成為商學院學生和教授甚至政界領導人必讀的內容。 在談到自己為什么研究競爭力時,波特解釋道:“在此以前,這兩個領域從來沒有被清楚地區別研究過。除了學者,我接觸了很多從業者和實踐者,我希望能為他們提供一種系統性的構架,一種產業中關于競爭的全部戰略。” 1985年,波特成為里根政府“產業委員會”的委員,那次任命使得波特開始研究國家、區域和地方的不同競爭力,并在1990年出版了《國家競爭優勢》一書。 在哈佛商學院,波特的教學項目顯然是引人注目的,根據他的研究成果而開設的 “競爭戰略”課程是哈佛商學院MBA學生重要的必修課之一。“我在教學中吸取到很多有用的知識,哈佛商學院的學生是如此優秀而不同凡響。”在談到自己的教學和研究事業時,波特說:“我關注人們的思想和他們的行為,我很高興有學者愿意引用我的理論,我更高興當人們告訴我,我的理論給他們的生活帶來變化。” “不要把競爭僅僅看作是爭奪行業的第一名,完美的競爭戰略是創造出企業的獨特性——讓它在這一行業內無法被復制。”邁克爾·波特向人們提出這樣的忠告。 所謂取舍 波特的女兒面容天真體形纖細,扎著兩個小抓鬏,像明澈天空下背景下尚未開放的百合花,誰看了都會喜歡。波特的眼睛滿是疼惜,但也只好緊緊擁抱她一下,打發她自己去哪兒玩玩,自己則立即開始一天的緊張日程。 所謂人生的取舍,就算是大人物也莫可奈何。 在經濟領域,要使戰略定位更加健全,并難以被競爭者模仿,企業更必須進行取舍。 戴爾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它在市場動向的把握上非常敏銳。在個人電腦流行的早期,消費者需要很多技術支援,也需要許多銷售上的協助。但是,隨著電腦越來越普及,前面所說的技術上的支援和銷售上的協助就顯得不再重要了。此時,戴爾審時度勢,決定直接通過網絡下單,向大公司爭取生意,以此種方式成功地開創了電腦直銷市場。其競爭者康柏也曾經有過清晰的戰略,但是,后來它在看到戴爾的成功后也跟著加入了直銷市場,結果,自己原有的組織不光做不到戴爾那樣的成功,反而還得罪了原來的經銷商,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至于另一家電腦公司迪吉多,則試圖要提供所有的服務,結果也遭到了失敗。 這些都是戰略上的失敗,他們的失敗之處并不在于營運。真正的問題是:它們缺乏特色。 還以戴爾為例,戴爾的直銷本來一直做得不錯,但是,它后來出了一記昏招——決定做零售,幸好它抽身很快,公司才得以保存下來。經歷了這個教訓之后,戴爾現在專注于直銷。再反觀康柏,當年康柏模仿戴爾來做直銷,但最終以慘敗而告終,為什么?第一個原因是,它的制造結構都還沒有完全符合直銷的模式,自然效果不彰;再者,“康柏”自己來做直銷,其經銷商心理當然不會舒服,自然也不會有好的銷售結果。 不同的競爭方式是不能彼此相容的,企業必須選擇自己要走的路線,這就是“取舍”。“取舍”將使得模仿變得困難,因為模仿者會因此侵蝕自己的優勢。 取舍有幾種不同的形式:無可取代的特色;最佳價值鏈的差異性;形象沖突;品牌名聲;內部控制的設限。 取舍,即是確定不要做的事情。在30秒內問2、3個問題,就可以弄清楚該如何決策。比如: 你的獨特定位在哪里? 你在哪個部門服務? 你從不打電話給哪個客戶? 你不提供什么服務? 接下來,答案就揭曉了。 難讀懂的波特 中國的企業領導人或許是世界上最好學的一群,自從大量西方管理譯叢被引入國內后,他們就如饑似渴地讀完了一本又一本,并且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熱門話題(如2001年的“誰動了我的奶酪”、2002年的“企業核心競爭力”、2003年的“執行力”等)。邁克爾·波特的《競爭戰略》、《競爭論》、《競爭優勢》也早已爬上了中國企業領導人的案頭。 通過研究、教學和寫作,波特已經把他的理論滲透到商業和市場的各個方面,并且對許多公司與企業的戰略和競爭產生直接、巨大的影響。他對經濟的敏銳洞察力能夠幫助大型企業(包括制藥業)充分理解競爭的主要因素。 但中國企業界及媒體界對上述三部對世界經濟有著深遠影響的巨著卻沒有創造出一個熱門話題,究其原因,并不是中國企業領導人認為波特的競爭戰略不重要或不實用,而是因為波特的書籍實在太難讀懂了,甚至難以堅持讀完。 正如北大張維迎教授所述,這三本著作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這些經典著作絕不是可以躺在沙發上喝著咖啡就可以讀的,而是需要靜下來,在書桌上一點一滴、逐行逐字地去研讀和體會的。 就目前來看,中國企業很少有明確的戰略方針。有很多企業領導人讀了波特的著作,卻鮮有人能真正領會其中的精髓,波特的“五力模型”、“三大戰略”與“鉆石模型”對很多企業領導人來說并不陌生,但許多人往往是“知其意而不知其用”。比如,或許他會談到“五力模型”,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會分析產業內的現有廠商的競爭;或許他會選擇三大戰略中的成本優勢戰略,但往往只考慮生產成本,而不從價值鏈出發去分析整個成本結構;或許他會選擇差異化戰略,卻往往只從產業出發而不是從客戶價值出發,而波特擲地有聲的“沒有定位就沒有戰略”之說,更是經常被拋到九霄云外。企業領導人經常棄定位于不顧,僅將一些未成形的新點子、新想法稱之為戰略,而未發展出公司的整個戰略架構。至于什么是“夕陽產業”的殘局策略、如何從企業的競爭優勢發展出集團戰略、產業集群與競爭之間的關系、產業不確定狀況下的競爭戰略等問題,更是無暇顧及。 波特承認自己對中國企業了解并不足夠,但對其缺陷的指出卻是一針見血,這個直率的美國人,并不認為縱容一種錯誤是寬容,波特的眼里不想揉沙子,于是在演講半途他會冷冷地說:“拍照會影響我的情緒,請立刻停止,否則我可以請你離開會場。” 聽波特的吧,人家說的在理。 撰文/楊志紅 攝影/張新波 小貼士一 邁克爾?波特背景 哈佛大學商學研究院著名教授,當今世界上少數最有影響的管理學家之一。 畢業于普林斯頓大學。 獲哈佛大學商學院企業經濟學博士學位。 擁有瑞典、荷蘭、法國等國大學的8個名譽博士學位。 32歲即獲哈佛商學院終身教授之職,是當今世界上競爭戰略和競爭力方面公認的第一權威。 1983年被任命為美國總統里根的產業競爭委員會主席,開創了企業競爭戰略理論并引發了美國乃至世界的競爭力討論。 先后獲威爾茲經濟學獎、亞當?斯密獎、三次獲得麥肯錫獎,擁有很多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 波特博士獲得的崇高地位緣于他所提出的“五種競爭力量”和“三種競爭戰略”的理論觀 點。 小貼士二 波特主要著作: 《品牌間選擇、戰略及雙邊市場力量》(1976) 《競爭戰略》(1980) 《競爭優勢》(1985) 《國家競爭力》(1990)等 《競爭戰略》一書已經再版了53次,并被譯為17種文字;另一本著作《競爭優勢》,至今也已再版3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