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從紅籌大班到職業經理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23日 11:40 《財經時報》 | ||||||||||
華潤下一個目標就是跳出紅籌股,跳出國有企業和中資這個概念。如果跳不出來,華潤就不能繼續進步。 寧高寧,山東人,現年42歲,1986年到香港華潤集團工作至今。于1992年獲委任為華創董事總經理,1999年再升為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并兼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HITInvestmentsLimited及
寧高寧持有山東大學經濟學、文學士學位,及美國匹茲堡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主修財務。 1999年,華潤以其優秀的管理被評為“亞洲管理最佳企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寧高寧也與李嘉誠、霍英東等香港商界名流一同榮獲“全球金融業最具影響力人士”稱號。 華潤為國內的產業界熟悉已經有幾年了。 對啤酒業的收購、全國各地上百家的華潤超市、通過旗下北京置地擁有國內250萬平方米的土地儲備等等,人們是無法視而不見的。但如果講到華潤在國內資本市場出名,應該說是從去年才開始的,特別是華潤增持深萬科B股擱淺,使得人們對華潤及作為華潤主要掌門人之一的寧高寧投以了更多的關注和興趣。 寧高寧很有點獨特之處。 華潤是老牌外貿企業,而他學的卻是金融財務。 在港中資企業的老板,調來香港之前,就已經是部委高官,或大國營外貿公司老總,年齡沒有60也有55。而寧高寧則在華潤內部“土生土長、從低到高”,33歲就成為華潤上市旗艦華潤創業的總經理,有點異數的味道。 多少中資大班,年高但心不老,90年代以來,樓、股、匯三棲作戰,忙得不亦樂乎,也輸得慘不忍睹。而寧高寧率領華潤安然度過金融風暴,歷經華潤4屆董事長,職位穩中有升,也是不常見的事。 3月底,本報記者在香港灣仔港灣道的華潤集團總部,對華潤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創業主席寧高寧進行了一次專訪。 拒絕10倍市盈率以上的公司 從長期投資和整合行業的角度出發,華潤是不會以超過10倍以上市盈率的價格收購公司的。 話還得從華潤與萬科談起,這一點寧高寧和記者都沒有感到意外。 2月15日寧高寧在北京開會時曾對記者講過,大約一個月后與萬科的新方案就會出來,但現在看來還要等一等。“框架是已經有了,關鍵是要征求各種不同的意見,核心仍然是華遠和萬科合并。操作上有各種選擇,有現金的、換股的,還有兩者合起來的!睂幐邔庍@樣解釋說,“上次華潤拿出20億左右的現金增持B股沒有成,這次就考慮用資產,資產可以靠估,不會直接涉及到市值和市盈率,有可能避過這個問題。說實話,上次成不成不說,目前為止,國內好像還沒一家公司一下拿出20億來進行一次重組! “為什么當初這么快就放棄了增持?”記者舊話重提。 “價格再高,華潤就算不過帳來了。”寧高寧毫不思索甩出一句話。 寧高寧對去年國內有些方面對華潤的指責不以為然。他說:“其實按照當時萬科的市盈率和行業的狀況,華潤已經是買得非常貴了,任何一間在成熟市場上的老牌地產公司,都不會有這種市盈率。至于國內很多人認為華潤想撿個大便宜,甚至什么‘狼子野心’等,這個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首先,我們不知道B股會這么快對內開放,退一步講,即使B股放開,華潤增持的股份,根據協議的精神,3年之內也不能上市流通。華潤從頭到尾就沒有炒賣B股的意識,而是做長期投資打算。”寧高寧覺得意猶未盡,又說:“況且,一個戰略性重組基礎上的出價,和一個在股市買賣十萬八萬股的出價,不應該進行簡單的比較和等同。換句話說,還有誰肯一下出幾十億元來收購萬科股份呢?” 寧高寧提到,對于華潤的誤解,主要原因就是把國內某些散戶的炒股思維套用到了華潤的頭上。而從國內的基金經理到投資顧問再到中小投資者,估值方法不一,“一會兒用市場定價,一會兒用凈資產值,一會兒又由證監會出面,在定價問題上始終統一不起來!睂幐邔幇庵种刚f。 “而且他們把A股和B股、能流通的和不能流通的、炒賣和重組等完全等同起來,更有甚者,覺得應該在這個重組的過程中大肆炒賣一把。當時有人就跟我講,怎么你們這么大的動作,我們都不知道?!“媒體又說什么王石把萬科賣了。我跟王石開玩笑說:‘這有點抬高你,你手里才不過幾萬股,根本也不是大股東。’“退一步講,短炒的話,也用不著華潤集團出面,華潤內部有個部門,隸屬于財務部,它的任務就是專門‘炒股’的,從不做任何長期投資打算。如果不是短炒,那我一定要看這個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管理素質,從這兩點來看,華潤已經出了當時能出的最高價了。華潤的戰略考慮,遠遠大于近期的考慮;整合國內地產行業的考慮,遠遠大于炒股賺錢的考慮。如果總是想著短炒賺錢的話,華潤就不會有今天。1997年的紅籌狂潮也好,2000年的高科技熱也好,會早就被埋進去了! 基于萬科B股的價格,比去年增持時已上升了一倍多,這次是否已經失去了用現金收購的可能性?對于記者的疑慮,寧高寧說:“應該這樣說,現金的比例會非常小,資產的比例會很大。當然這不是唯一的方案。這次方案中所涉及到置換的資產,既包括華潤集團的、也有北京置地的,還有華創的。這些資產主要以地產為主,再具體說,是以住宅項目為主。因為這涉及到未來新公司的取向:是做一個綜合性的地產公司,還是做一個以住宅業為主的地產公司?我們目前是傾向于后者,至于有一些與住宅業務不太相關的,我們會剝離出去! 寧高寧頓了頓,再一次強調:“從長期投資和整合行業的角度出發,華潤是不會以超過10倍以上市盈率的價格收購公司的。你可以看到,即使目前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或8%的水平,國內的很多上市公司,包括做得很好的一些地產公司,盈利增長仍是很慢或是下降的! 經理人生涯不是夢 職業經理人的應有訓練。這與年齡沒多大關系。專業化本身是所謂的職業經理訓練當中最基本的一條。 從廣信、粵海的公司破產和廣南、中旅的高層被抓,近年來在港中資企業,由于本身公司管治及金融危機的影響,問題頻出,中資整體形象大打折扣。但從今年初順利獲得一筆超過30億銀團貸款來看,華潤集團好像是個例外。寧高寧在金融風暴前后還不到40歲,怎樣形成這樣一種穩健風格呢?寧高寧對此輕描淡寫地說:“其實沒什么,這并不是什么風格,而只是一個基本訓練,職業經理人的應有訓練。這與年齡沒多大關系。專業化本身是所謂的職業經理訓練當中最基本的一條! “我在美國上學,第一堂課是戰略管理,第一個問題就是:‘What business you are in?你在做什么生意?’當時我想,這叫什么問題?美國人真簡單。可是20年后才發現,仍然有很多人不懂得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如何形容都不過分。 “比如說,你是做銀行、保險,還是地產?做地產,還不能籠統地說做地產,地產還分為住宅物業、工廠大廈、寫字樓、度假村和酒店業等等。就住宅來說,還分為別墅、大型屋村(類似內地的小區)、豪宅、經濟適用房等,這些你也不可能都做。你要細分為其中的某一類,而且對這一類的所有情況知之甚詳,比如拿住宅物業來說,定位在城市新興白領或打工階層,月收入在6-7000元,第一次置業,應該安排一個什么樣的按揭貸款,使他在不到28歲的時候,就能買得起一棟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每個月供款之后,還剩多少錢,能保持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水準,這類人對房屋格局有什么樣的期待和要求等等,了解的越詳細越好。你不做這樣的定位,別人就會做,到最后,這一塊人家拿走了,那一塊人家拿走了,你什么也沒剩下! 在記者的追問之下,寧高寧談起了他的成長歷程:“不像很多人猜想的那樣,我是有什么背景的。你向‘上’看,恐怕看不到有姓寧的,我父母是山東地市級醫院的醫生。到今天能擔這么大的責任,從我本身來說,是有點陰差陽錯的。事情有時回頭看得更清楚,我的教育背景和專業,和當時到華潤以后做的事情,正是華潤當時所極需的!备鶕䦟幐邔幍臄⑹觯诿绹鴮W的是金融財務,1986年拿到MBA學位到華潤工作。剛好這時華潤集團手里有一個永達利公司,是香港上市公司(即華潤創業的前身),華潤買了它的一個大股東地位回來,但這個大股東并不好當,永達利正在為租約問題打官司,焦頭爛額。最初華潤買它的時候是想搞印染廠,但買過來之后,香港又不許搞印染廠了,怕污染。后來這攤事全權交給了香港一個核數師行。在處理過程中,這個核數師行提出,不管怎么樣,華潤總要出個代表哇!當時寧高寧是華潤企業開發部(在當時的外貿公司,企業開發部往往是一個安置閑雜人員的部門)的副總經理,就接了過來,把官司的事處理完之后,寧高寧又組織了5億多不用擔保的銀團貸款,在原廠址上把樓蓋了起來,也是工業用大廈。樓賣掉之后,還清貸款,還賺了4億多。 當時是90年代初,正好中資企業也開始注重資本市場的作用,“中國概念”也開始流行,1992年華潤通過注資,把永達利更名為華潤創業,由那時開始到1997年華創被列入恒生指數成份股時止,總資產已從幾千萬港元上升至超過200億港元,市值超過600億元!霸谡麄事情之后,大家就覺得我好像比較重要了,職位也就不斷提升!睂幐邔幮χf。 “這個事情應該說有運氣的成分,在1986年時,國內及香港還很少聽過MBA,正式學西方金融專業的也同樣稀少,中資機構的人士一般是學外貿的居多。我是在1983年時,作為第一批共10名美國福布萊特基金會資助的中國留學生去美國。我是從山東大學經濟系去的,到了美國之后,最初的想法仍然是上經濟系,將來當經濟學家。當時校方問我,畢業后想干什么,可能我當時的回答比較實際,校方就把我分到了MBA的班上!闭f到這兒,寧高寧自己也覺得有點可笑:“我當時也不知道什么叫MBA,上了半年的課之后,有點明白了,就是為將來做生意作準備,當時做生意還有點被人瞧不起,所以我不太服氣,就經常跑到經濟系去聽課,聽著聽著覺得跟國內的經濟學不一樣,美國的經濟學都是數學,公式推導型的,與我同去的兩個在國內學數學的,在那兒都學得津津有味。所以,陰差陽錯,我反倒把路走對了。” 權力:理念的貫徹 我的權力也是我的責任,就是維持這個體系在正常的情況下運轉。 成為華潤實權人物的奧妙何在?記者問得相當直率。 “話應該這么說,如果說我是爭權的人,我根本到不了今天。最關鍵的還是我以前倡導的一些理念被大家接受了,如果有什么權力的話,這才是源泉所在!薄睂幐邔幓卮鸬靡仓甭省 “我的權力也是我的責任,就是維持這個體系在正常的情況下運轉。” “換一個角度來說,我的權力并不是什么都管,特別是在具體業務上。比如說某人來直接找我,要買或賣什么東西,石油也好,紡織品也好,我一是沒有權力去做,二也確實不知道怎么做。” 寧高寧認為自己該管的事情,是集團宏觀的發展,比如重要的投資活動,而這又是基層經理們所不應該管的,特別是那些跨行業的投資項目。這仍然是專業化和職業經理人的要求。 他舉了例子:“華潤超市,在國內已超過200間。我很清楚,各地的政府也好,合作伙伴也好,邀請華潤超市參與當地房地產投資的不在少數,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位華潤超市的經理跟我提起過類似的事情,因為他們知道,這根本不可能。為這種事找我,就是來找罵! 不是沒有人挨過罵。 “兩年多以前,一位華潤的業務干部,又從外地拉項目給華潤做。我當時就對他說:‘這半年多來,我跟你談的話全白談了。到現在為止,你還在外面給我尋覓什么項目,可以說你是華潤公司里理解力最差的一個人。’” 眾所周知,中資公司管好不易。寧高寧認為光憑教育是不行的。 華潤內部共有119個利潤中心,也就有119個經理人,119個預算,119個審計報表,119個經理人評價體系,每個中心的業務往來和成交情況會反映得非常及時和暢通,也具有很強的整體性。 “通過這種體系,如果說中心下面的一個小業務員,收了2萬元回扣,這我可能不知道。但如果說大的投資、大的業務與去年、與同業或者與其它利潤中心相比,有任何的偏差,我都會立即掌握到。一個好的制度,也并不是能夠杜絕某種現象,而是把它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內!睂幐邔幒苡行判。 “在中資工作過的人都知道,內派職工與當地雇員的薪金水平有很大的差距。本地雇員中幾百萬元年薪的人很多。心里不平衡怎么辦?我就實話實說,華潤集團能給大家提供的就是一種相對中國國情而言的體面生活,而不是大富大貴;但讓你吃不飽飯,也不可能。而華潤集團要求于你的就是作一個職業經理人,如果你做得很好,但華潤集團不能再給你提供你所滿意的東西,你走吧。你去到別的公司,拿到了5倍或10倍高的薪酬,這也是華潤的成功。因為我寧高寧也好,華潤的各位董事長也好,都只能在一定的大環境下做事,而不是超越這個大環境。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對華潤的待遇不滿意,可以另覓高就,但如果因此而貪污,我就不饒你了! 我想跳出紅籌股 從去年下半年華潤開始的大重組,核心就是專業化,而這恰恰是紅籌股公司所一貫忽視的。 華潤在香港非常出名,原因很多,50年來香港人吃的、喝的,華潤供應了大部分;紅籌股狂潮,華潤又是紅籌龍頭之一;1997年又晉升為恒生指數成份股。記者在訪問當中多次提到紅籌股,寧高寧皺了皺眉說:“我從來不贊同紅籌股這個講法,上市公司有按行業分類的,也有按成長性分類的,但從來沒有按出身分類的。華潤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跳出紅籌股,跳出國有企業和中資這個概念。如果跳不出來,華潤就不能繼續進步! 顯然寧高寧不是光說不練,從去年下半年華潤開始的大重組,核心就是專業化,而這恰恰是紅籌股公司所一貫忽視的!笆裁炊甲,什么都做不好。”寧高寧揮了一下手:“這次重組就是要把所有過去比較紛雜的業務,分類到四大項業務當中去。新行業的投資基本上不再考慮。” 寧高寧所說的四大業務,一是分銷及零售業務;二是地產;三是高科技,晶片及環保壓縮機;四是戰略性投資,如100多億的收租物業及3%的中國聯 通、15%的華能股份等。 “將營業額較大、運營要求較高、已達至充分競爭的行業放到上市公司里去,它更需要上市公司的體制,比如分銷和超市;而競爭性不強的東西,可以由集團來‘看攤’,比如出租物業和策略性持股,這是我們重組的一個原則!睂幐邔幷f。 華潤的重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別人擠破頭“上市”時,寧高寧卻不惜把旗下專營食品分銷的五豐行給“下市”了,一舉買斷了所有流通在外的公眾股份,“價格便宜呀!”寧高寧說。 為了在國內地產市場的發展,通過資產置換,華潤北京置地升格為與原母公司華創平級,直屬于華潤集團的控股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重組以來,光是華潤創業的市值就增加了60多億。 華潤有沒有為自己樹立一個榜樣? “如果說有的話,應該說是美國的GE(通用電氣)。在業務多元化這方面,華潤與它有點類似。從營業額和市場地位來講,華潤希望能成為區域性的領導者,這個區域是指以香港為基地的亞太地區。”寧高寧用手畫了一個不小的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