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望子成龍 教育者因材施教“財富二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16日 13:13 亞太經濟時報 | ||||||||||
不讓“虎父”出“犬子” □本報記者 蕭 致 “龍生龍,鳳生鳳”,中國自古就有的一句俗話。可現實中,有多少子女能遺傳父輩的才干?
而今,計劃交班的企業家大都不敢把賭注全部押在自己的“DNA”上。“如何將成功傳給下一代”,考驗著企業家們的智慧,成為他們心中一道永恒的難題。 “財富二世”教育意義大 某網站針對企業家子女教育問題所做的一個市場調查: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數量:1947 調查對象:私營企業家 企業家對子女教育的態度:工作繁忙,無暇顧及11%、一般重視33%、比較重視45%、非常重視11%;是否希望孩子受國外教育:希望并且已經實施30%,希望但還沒有實施70%;每年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10萬元以內78%;10——20萬11%;20——30萬11%。 研究人員認為,私營企業主對子女教育的期望與他們自身的文化程度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他們自身的文化程度在“大專”以上的只有五分之一,而現實的社會生活使他們深切地感受到,高收入只能改善物質生活,而缺乏教育的后果一方面是限制了自身的發展,同時下一代面臨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只有勇氣、體力和吃苦耐勞是不夠的。 在問及希望子女有較高學歷的原因時,48.2%的受訪者認為“能對社會做出較大貢獻”,其次為“能找到其他較好的工作”(25.3%),第三是“自己沒有受較多教育的機會,希望孩子受教育比自己多”(24.6%),第四是“能繼承自己的事業”(20.1%)。 另據調查,雖然在全球500強企業中有1/3是家族企業,但家族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4年。他們中的30%能夠生存到第二代,只有10%能夠“活”過第三代,應了“富不過三代”的老話。 教育專家指出,改變這種局面,“財富二世”所受的教育和成長經歷將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第一代企業家要未雨綢繆,從子女教育和培養方面早做準備。 挖掘富家子女的特殊性 進入福布斯中國大陸百富的企業家尹明善說:“育子如同培育企業,成功來之不易。”企業家碰到的難題是:自己最艱苦的創業時期,往往就是孩子成長最關鍵的時期——他們所受到的來自家長的良好影響,可能比普通家庭里的孩子還要少。對于那些要將大部分精力應付繁忙商務的企業家來說,他們有經濟實力也愿意為了自己孩子以后的成長不惜代價,然而,自己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教育?選擇什么類型的學校?如何才能將成功傳給下一代……問題一直困擾著他們。 “有個叫王?的同學,爸爸是老板,她去過世界上不少地方。因為見多識廣,她老是看不起老師,在課堂上老是吊兒郎當。老師都討厭她,一連換了3個學校都不愿要。有一篇課文提到美國大峽谷風景十分優美,她就在下面說,我都去過,根本不是課本說的這樣。老師愣住了,因為自己沒去過呀。后來,學校就安排她給低年級的同學講故事——美國是什么樣的風景故事、法國的是什么樣的風景等等。她很得意,因為能當老師了。前年,她考取北京廣播學院,北廣在廣東省只錄2個,她在全國5萬人中是第一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特約教授、廣東省人民政府教育咨詢小組成員陳忠聯告訴記者,經濟基礎決定了企業家子女見識比較廣,某些方面甚至超過老師,同時家長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水平也影響了小孩,導致普通意義上的教師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根本教不好他們。在傳統教育理念中,“因材施教”為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熟悉,但從來沒有人去挖掘“材”中所包含的家庭環境的特殊性。 正確引導是解決之道 企業家對子女教育“高投入”,希望找到一個提供“優質產出”的市場。那么如何為孩子選擇適當的學校? 陳忠聯提出,由于企業家子女的特殊性,家長選擇的學校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能開啟學生的多元智能。他告訴記者,人有8種智能:語言閱讀、數理邏輯、音樂、空間、身體運動、人際交往、自我認識和自我觀察。如果引導得當,強項智能可以帶動弱項智能的發展。“學生好不好,老師是關鍵。”陳忠聯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從來紈绔少偉男”,這些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社會上、教育界也仍有一些人認為富家子弟肯定是比那些普通家庭的學生難教得多,但難教的學生不一定素質差。要教育好這類學生,關鍵在于如何提高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老師素質提高了,才能從每一個孩子身上發現和肯定其閃光點,才能因材施教,保護和發展其潛能。 廣州琴星學校董事長冼志剛認為,企業家孩子因為家庭富裕,所以嬌生慣養,他們想法多,問題多,見多識廣,自信大膽,所以就常常看不起別人,當然也就顯得有些不服管教。換個角度看,這類學生家庭的經濟基礎決定了他們綜合素質普遍較高。那么,學校也要換一種方式對待這些孩子。而家長教育孩子遵循“因需”、“因材”兩個原則即可:家長想把孩子培養成那方面的人才,就把孩子送到那一類學校;然后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孩子的特長和興趣,再從這個“材”上著手加強教育。教育是多元化的,人才同樣也是多元的,不要把成才僅僅定義為考上名牌大學。 對于學校的選擇,信孚教育集團董事長信力建表示,目前,教育機構林立,魚目混珠不少。一所學校,沒有高樓、塑膠跑道等硬件并不重要,關鍵要看辦學者的教學理念,是否有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精神。同時,還要有一班有朝氣有理想的師資隊伍。因為那些企業家的子女來說,“學做人”遠比“學做事”更重要。 教育消費排家庭儲蓄首位 富裕階層財富能夠積累,最重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在記者搜集的國家統計局眾多統計數據里,與家庭資產的職業排序暗合著一條相一致的曲線,中國城市居民儲蓄的第一位目的,也是一直未變的:1996年,儲蓄排第一位的目的是子女教育(42%);1999年,第一位目的仍是子女教育(39.6%);2002年,第一位還是子女教育(36.5%)。 從過去的資料看,居民儲蓄第一位的目的雖然一直是子女教育,但仍被簡單地對待,并未有足夠充分的分析。2000年的全國首次高收入群體調查,在問卷中加上的受教育程度與收入關系內容,結果表明:碩士及碩士以上學歷的人平均收入最高。同樣,2003年城市居民家庭財產差異的數據也證明了碩士及以上學歷的財產最高。清華大學教授李強曾計算過中國的教育收益率,得出的結論是:中國城鎮就業者的教育收益率為3.96%,即每多受一年教育,將來收入可以提高3.96%。如果加上省份因素,教育收益率略有上升,為4.88%。 顯然,教育是帶來高回報的重要投資項目,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這一點,教育費用也漸成居民家庭最大的花費。據統計,目前在中國,把一個孩子撫養到大學畢業的平均費用大約為30萬元人民幣,其中教育費用占了近一半。近兩年來,家庭的教育投資還有繼續上漲的趨勢,社會調查數據顯示,今年廣州市民教育投入居各類消費榜首。被調查者中,表示增加將教育投入的占51.9%,其中67.9%的被調查者將教育投入放在首位,遠遠超出其他各類消費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