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波特獨家專訪:中國需要時間學習專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1日 21:48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專題組 北京報道 執行 茅以寧 這就是那個洞悉了“競爭力的真相”的邁克爾·波特嗎? 走出機場,這位哈佛大學的“鎮校之寶”,看上去比他實際的54歲年齡要年輕許多。在他的身旁,正讀高中,漂亮的女兒親昵地用手摟住“競爭戰略之父”的脖子,一臉的肆
波特的語速極快,不假思索,說到興起之處,雙手不停地拍打、揮舞,打出各種手勢!爸袊浅0,我很喜歡這里。”他說。 “我喜歡的領域非常多。企業如何保持競爭力競爭優勢,‘區域’的問題,競爭力對社會問題的影響,包括現在的金融領域等等!彼f。 在狹小的車輛空間,他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中國需要時間去學習 《21世紀》:現在中國大多數產業都已經對外開放,大量的跨國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它們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資本、品牌以及供應鏈的優勢,中國企業變成了“加工車間”,中國企業應該如何擺脫這種處于價值鏈末端的命運? 邁克爾·波特:目前中國大陸的情況與臺灣、韓國20年前一模一樣。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必須去建立一個屬于它自己的持久的價值鏈,并不斷向上提升;目前的中國最需要的是,面向企業的管理者和員工,提供良好的培訓,促使他們不斷學習,這里沒有捷徑。我認為,合資是一條很好的道路,中國企業必須向外資學習,無論是品牌還是規模,中國企業都需要很多時間去積累。中國企業不光是要追求差異化,更重要的是它們必須走向世界。 《21世紀》:對于開放,有三個很好的例子。在通訊領域,中國實行的是有限度的開放,首先給本土企業發放牌照,然后再讓外資企業進來;其次是汽車產業,它們與國外的汽車廠家合資,各占50%的股份;第三個是膠卷行業,外資曾經幾乎收購了中國整個行業,僅僅留下了樂凱一家公司,政府把賣出其他企業的錢的一部分,去補貼樂凱。您如何評價國家對這三個行業的不同政策?哪個是最佳選擇? 邁克爾·波特:首先我們必須確定的原則是,政府必須逐步開放市場,事實上中國在這方面也有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的研究顯示,中國很多產業還沒有完全開放,受到很多束縛,中國之所以要加入WTO,其目的就是要消除這些束縛。 但是中國政府也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應該一步步去打開市場,絕對不是一步登天。中國企業需要時間去磨練自己的技能。具體到各個行業的開放進程如何,開放多少,不同的行業面臨的情況是不同的,這必須由行業本身的特性決定。 在通訊行業,國際化程度很高,技術本身是透明、開放的,中國的企業如果想進入這個行業展開競爭,并進行投資,它們應該是會成功的,所以說中國政府讓一些中國的企業先拿到牌照,然后再讓國外的投資進來,這是個很好的政策。 而在汽車行業,技術壁壘非常高。我們需要去合資,這樣中國企業可以學得更快;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中國企業將技術學到手之后,它們應該堅持自己去發展。 膠卷行業又有所不同,整個行業只有兩家公司。新進入者,對這個行業的定位非常難,成功可能性不大,整個世界也都是如此。全球化并不意味著你必須去做所有的事,中國的公司要學會保持自己的優勢,堅持獨特性,中國政府也不應該去保護所有的行業 《21世紀》:但是目前看來,在汽車行業,中國的國有企業盡管紛紛展開合資,但是“學習成績”并不理想,還不如新進入的民營企業? 邁克爾·波特:國有企業的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他們必須接受市場的檢驗。通常我們所看到的是,國有企業有規模,有資產,有資金,但是他們往往不知道如何去賺取利潤。事實上,我們不應該努力發展這些國有企業,而是可以考慮轉向扶持民營企業。但是這方面的變化必定會非常緩慢,政府一向從失業率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因此會小心翼翼,可是如果政府僅僅因為保存工作機會,而去支持那些沒有效率的公司,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失敗。 《21世紀》:曾有這樣一種觀點,現在跨國公司在許多國家進行投資,雇傭員工,既然已經全球經濟一體化了,那么就不存在本土企業或者是民族工業了。企業總部的所在地,對國家并無太大影響,請問您如何看待? 邁克爾·波特:我并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現在看來,總部所在地對全球整個公司的運營可能并不重要,但是總部對公司的每個生意卻是非常重要。成熟的技術、成熟的管理運營模式,都來源于總部。一般來說,總部是創新的源頭,在其他國家的分公司只是支持性的。現在許多中國企業都是生產性的,所以它們想要提升競爭力,就必須發展總部;萜沼性S多產品的總部就是在新加坡,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十年,或者二十年后,中國會產生許多總部,許多中國公司會成為世界級的。看看臺灣和韓國公司的成長歷程就是這樣的,無論三星還是LG都是如此。 政府的角色 《21世紀》:今年5月,中國零售業即將全面對外開放。但是,目前中國大多數具備一定規模的零售企業大多是國有企業,政府打算將它們合并,組建“航空母艦”,對抗沃爾瑪或者家樂福,對此,您持何種態度? 邁克爾·波特:我并不認為通過政府將不同的公司組建起來,這些行業就會自然而然地增強競爭力。甚至在大多數情況下,事情會變得更糟。即使是在零售業,企業也必須注重培養一些自己的能力來保持獨特性。這些公司必須學會去單獨競爭,并獲取利潤。所謂對抗國外公司,我不贊成這樣的提法,不管是誰擁有這些公司,工作機會都是留給中國人的。我們找不到另外一個國家,能像中國一樣,本土企業占有了這么大的市場份額,即使在國外,很多零售店也出售大量的中國產品。 《21世紀》:我們看到,中國已經出現了一些產業集群,比方廣東的家電、溫州的小商品、蘇州的電子產品,您認為當地的政府對此應該扮演什么角色? 邁克爾·波特: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一些區域出現產業集群,是由于經濟的發展規律自然產生的。即使政府什么都不做,它仍然會產生并壯大。但是,政府如果做得足夠的好,會更有力地促進區域經濟、產業集群的發展。 政府可以從這么幾個方面去幫助產業集群做得更大:首先是提供培訓。建立專門的、針對性強的培訓體系,注重在當地的大學和中學教育中,進行相關的產業集群的知識傳授;其次,政府可以建立一些研究機構,比如廣東,就應該針對家電產業,幫助那些公司建立研究機構,或者在大學里展開相應的研究,并對基礎科學進行投資,這樣可以幫助產業向前發展;再次,政府應該建立標準,比如質量、安全體系等等,幫助這些產業走向成熟;最后,政府也可以成為一個有需求的大客戶。打個比方,政府如果對IT需求很大,自然會直接影響當地IT產業的發展。 進一步放開金融 《21世紀》:您曾提出國家不應該過多干預匯市,西方國家也都認為中國應該實現自由兌換,對此,您有何看法? 邁克爾·波特:確實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人民幣被低估了,在其他國家很少見到這樣的現象,從長遠來看,這是一個錯誤。如果貨幣被低估,會有兩件壞事發生:首先,將中國的對外貿易置于一個不平衡的環境下。這個不平衡的關系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刻意而為的。人為地去低估人民幣,對國際貿易來說,會留下很多隱患;其次,在這樣不正常的競爭環境下,一些公司的正常成長會被人為地推遲,它們在自由環境下或許會更快地走向成熟。事實上,當國家經濟在向前發展的時候,貨幣是應該向上走的,但是目前貨幣被低估,這些公司就會試圖在低價格上去競爭。而不是迫使這些公司在產品研發、品質控制上日趨嚴格。貨幣低估,在短期來說是有利的,但長期來看效果并不好,不要人為地去決定產品的價格。現在中國政府決定讓市場去自由決定電價,是非常好的,最重要的是,價格要正確地反映市場狀況,否則,其他國家也會對你是市場經濟或者非市場經濟評頭論足。 《21世紀》:中國政府可能在擔憂,如果現在就放開匯率,國家的金融體系將會面臨超出控制的風險。 邁克爾·波特:最好的辦法就是漸進型的政策。定一個五年計劃,慢慢開放。同時,也會給企業提供更多的時間來完成轉型。 中國現在的金融行業沒有完全成熟,還不能通過市場導向去自由支配資金。當然,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政策是人為地去控制這些,以前日本就是這么做的,過度保護它的金融行業,不希望有任何問題,所以他們后來付出了痛苦12年的代價。而美國雖然會出一些問題,但每次都會及時暴露,有機會去改正,所以美國的金融行業會向前發展,變得更加健康,更有競爭力。 所以必須建立一些規則來調整銀行體系,只要是從自由的市場競爭得來的經驗,痛苦就不會太多,不要推遲這樣的調整,否則后面會有大問題。最好的政策是應該有明確的政策,有明確的時間、日期,讓我們來一步步調整。 《21世紀》:您贊成給民營企業發更多的銀行牌照嗎? 邁克爾·波特:這非常重要。如果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世界級的話,就應該在三到五年內,對更多的公司開放,讓它們來開銀行。但是,我們現在還得一步步來,政府必須制定出明晰的決策,提供明確的時間表:某某年后必須開放,自由競爭對提升競爭力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