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商業時代》:十大科技領袖之徐立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8日 18:17 《數字商業時代》 | |||||||||
徐立華: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有人把不愿意在媒體露面的徐立華稱為“隱士”,他在幕后指引著波導取得了一個個第一,刷新了一個又一個紀錄。繼2002年躋身國內手機市場三甲之后,2003年波導將所有洋品牌甩到后面。這一成績也使得波導不僅連續4年保持國產品牌手機銷量第一,而且首次超越所有國際品牌實現中國市場占有率第一,穩穩坐上了國產手機第一品牌的位子。作為一位
不快那么多,只快一點點 1999年,在火爆的尋呼機市場之中,波導是繼摩托羅拉之后中國尋呼機市場的第二大占有者,而在這時,徐立華做出了一個出乎大多數人意料的選擇:轉向手機生產。在國外電信巨頭和國內眾多企業都在爭奪“手機生產許可證”時,波導卻偷偷地貸款2億元,投資了國內第一條手機生產線。如果拿不到許可證,生產線將全部作廢。雖然后來尋呼機迅速退出歷史舞臺和如愿以償地拿到手機生產許可證證明徐立華賭贏了,但在如日中天的情況下做出這樣的賭博,我們不得不承認需要巨大的勇氣和魄力。這使得當同時拿到許可證的企業開始投資生產時,波導的手機倉庫里已經有了2萬臺的庫存。所以,我們可以說,波導手機從一出生就自然地成為了國產手機品牌的“頭雁”。 第一個生產出手機為他以后的每一個第一打下了基礎。我國首款自主研發的高端智能商務手機終端由波導推出;國內最早的一款彩屏手機出自波導;目前手機市場上最薄的直板機來自波導,其最厚的地方為11毫米……說起這些,徐立華總是很謙虛,“其實,不一定每一樣都比人家強很多,只要某一方面比別人強一點,比別人堅持得久一點,你可能就是勝利者”。他也用這句話來概括波導在2003年SARS危機中的努力。 不要那么多,只要一點點 徐立華領導的波導管理團隊,創業近十年間一直沒有分紅,也沒有分手,堪稱“黃金搭檔”。 徐立華認為他的團隊成員的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都不錯,大家都保持了創業階段的樸素。 徐立華領導團隊的“待遇”與其技術、營銷人員比,更像是老板給員工在“打工”。但徐立華他們依然十分滿足,他說,“我素來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總是在不停地夢想,奮斗,再夢想,再奮斗,至于得多少錢,開什么車,分多少股,都不太在意。” “金錢用于個人只是鈔票,用于企業就是資金。把個人利益看太重了,自然就不會干出什么大事業。我想,錢是社會的,我現在支配它只不過用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而已。從一開始創業到今天,我個人的工資從來沒有高過技術開發人員。1998年,我們開發的尋呼機賣了100萬臺,有幾千萬的利潤,有人來合股,我立刻讓出位置,只要對企業發展有利,別的都可忽略不計。” 在“克己”的同時,徐立華卻不惜代價吸引高級人才。早在1997年初,波導公司就在《人民日報》上刊登招賢廣告,對碩士以上高級人才許以住房和10萬元年薪的優厚待遇。成功網羅到數十名碩士、博士。而波導核心團隊的人格魅力和企業良好的前景,也吸引了大批高素質人才到奉化這個縣城落戶。 “能者授職,功者受祿”,是徐立華團隊的用人信條;“物質、精神、情感”同步激勵,又是波導留人的基本原則。徐立華用這些成功地留住了自己的核心人才,波導的科研隊伍中沒有一人主動跳槽。這是波導發展的持久推動力。 重“磚頭”,更重“房子” 技術是國產手機的軟肋。在這一點上波導同樣“先人一步”。從投產之初,他們先后和法國薩基姆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及研究院,直接引進、吸收國外一些先進且成熟的技術。同時,把每年銷售收入的6%用于自主研發。目前,波導在杭州、重慶等地已設立五所研究院,擁有包括碩士、博士、博士后在內的300余人的研發隊伍。波導還將計劃投入1億元,用于擴建技術中心。 徐立華認為,業內并不能認同波導的技術達到國內領先,覺得它無法和國際品牌相比。但是應該看到手機研發的優勢已經不再集中在芯片等核心技術,因為芯片供應已經形成了比較充分的競爭,主動權掌握在制造商手中。真正決定市場的是制造商的芯片方案的應用能力,這直接決定了推出手機的速度、款式等。“波導現在能造出漂亮結實的房子,但還不能做磚頭。不過市場看好的是你的房子,而不是磚頭。”在加緊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的同時,徐立華一直宣稱“美是最高的技術”,追求真與美結合的境界。 徐立華認識到的差距在技術之外,“和國際品牌比起來差得太遠,比如跟諾基亞比,我們就差太遠了,諾基亞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百分之三四十。我們現在說銷售額100多億好像就已經比較大了,但人家銷售額都是幾百億美元,利潤達上百億,我們顯得太小太小了。所以我們要努力的東西還很多很多。”看來,做到國內第一手機品牌還遠遠沒有達到徐立華對自己的要求,克制自己的財富欲望,并沒有克制他對擴大事業的追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