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萬名長沙農民將成為上海產業工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12日 07:53 新華網 | |||||||||
新華網長沙5月11日電 (記者 陳凈植) 11日,長沙市政府與上海菲利浦電子公司等40多家上海企業簽訂了勞動用工合同,2.4萬名長沙農民將成為上海的產業工人。 為加速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增加農民收入,長沙市市 長譚仲池在一個多月的時間內率隊分赴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積極謀劃為農村
去年,長沙市有72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造勞務收入達42.3億元,今年預計此項收入將超過50億元左右。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長沙農民的可支配性收入一半以上來自于勞務收入。長沙市市長譚仲池表示,走出去“上門推介”民工,使長沙市摸索出了一套如何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長效機制,今后這項工作將向規范化、制度化、長期化的方向發展,以期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的一體化。 上海市勞動保障局副局長張劍萍表示,目前上海有將近200多萬來自全國各地的民工在參與上海的建設,上海建立綜合保險體系,使外來務工人員享受到了與本地人員的一樣的社保福利待遇,讓人才來得了,也留得住。她介紹,綜合保險為外來打工者提供了醫療、失業、養老等方面的保障,其中養老保險尤為打工者所倚重,流動的打工者都擁有一份固定的養老金。綜合保險是他們現在工作的動力,也是對未來生活的依靠。 長沙市副市長張湘濤指出,轉移農村勞動力應重在培訓。雖然長沙市加強了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形成了政策性培訓、訂單式培訓、崗前培訓、創業培訓等多種培訓形式,但依然遠遠不夠。在廣州、北京就遇到過,一些用工單位提出需要幾百名電子行業的工人,但很難一下子找出這么多人。一路推介下來,使人們認識到勞務輸出工作應放在培訓農民、提高農民的素質上。(完) |